慈溪西逃之旅

独行剑客 2025-01-19 12:44:18

晚清那会儿,清廷朝堂里边帝后之间存在矛盾。在外部威胁的情况下,成年的皇帝想要有所作为,可慈禧太后不愿意把权力交出来,双方冲突很激烈。1898 年出现了戊戌政变,慈禧太后让变法停止了,还把光绪帝给软禁起来。这场政变之后,各方相互妥协,促成了己亥建储。己亥建储之后,有人野心变大,导致了庚子拳乱,进而引发了八国联军的入侵。从一定程度上讲,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是慈禧太后权力欲望过度增长所造成的。

【01、慈禧光绪弃京出逃,西逃之旅】

1900 年 8 月 15 日,就在八国联军打进北京的第二天凌晨 4 点。慈禧让李莲英给她找一套汉族老太太的衣服,为了在逃跑的时候不被人发现,她把发饰换成普通妇女用的,并且狠下心剪掉了留了好多年的长指甲。等慈禧把衣服换好了,却发现光绪不见了,慈禧就问身边的人:“皇上跑哪儿去了?”李莲英跟慈禧说:“皇上这会儿在坤宁宫主持祭祀活动呢。”这可把慈禧给气坏了,都这节骨眼上了,还搞什么祭祀啊!

于是,慈禧让一群太监赶紧去坤宁宫,把光绪硬给架了回来。光绪被见到时,还穿着皇帝的服饰呢,慈禧赶忙让人给光绪换成普通百姓的衣服。除了光绪,慈禧就只把隆裕皇后叫来了。像其他的妃嫔,连同治的妃子也算上,慈禧一个都没叫。接着,这娘仨在一群太监的包围下,领着一帮高级宫女和夫人从储秀宫出发,从北门出了紫禁城。在走之前,慈禧还把光绪特别宠爱的珍妃给杀了。

对于珍妃的死因,现在说法各种各样。普遍觉得,珍妃有点小心思和小机灵,由于搞买官卖官把慈禧给得罪了。可事实上呢,大清买官卖官的“大当家”正是慈禧,珍妃也就算个小角色。慈禧是吃着肉的那个,珍妃不过是跟着沾点光、喝点汤,就这买官卖官的事儿,还不至于让慈禧想要杀了她。

据慈禧曾孙所口述的《我所知道的慈禧太后》一书讲,珍妃有过 3 个月的身孕,可却遭慈禧惩处,进而流产了。那时光绪皇帝年纪轻,又被慈禧强力管制着,心里特别烦闷,所以特别喜爱能跟他一同吃苦的人。珍妃老是和光绪一块儿批阅奏折,而且还怀上了孩子。慈禧从珍妃身上瞧见了昔日的自己。想当年要不是肃顺轻视了慈禧,最后谁胜谁负还真不好说呢。现今,一个活脱脱的“小慈禧”就在眼前,慈禧哪会给对手留机会呀?

尤为关键的是,珍妃竟帮着光绪争夺权力。需明白,珍妃的家族颇具势力,她的伯父长善乃是广州将军,官居从一品,属于地方的重要官员,和督府等级相同,手中掌控着兵权。珍妃曾找关系卖掉一个上海道的官职,而东南互保的签订地点恰恰在上海,这当中是不是存在一些微妙关联呢?那些参与东南互保的地方督抚,都将上海当作联络的核心,怎就这么巧呢?正因这事,慈禧对珍妃起了杀念。

不得不说,珍妃简直是在走当年慈禧的那条成功之道。慈禧瞅见这情形,不由得感到后背发凉。对于珍妃以后会变成啥样,慈禧心里很清楚。要是这会儿不出手,等珍妃年纪再大点,靠着娘家的力量,再去联合东南的督抚大员,那麻烦可就大了。那为啥珍妃要让光绪留在北京,不让光绪走呢?不就是盼着慈禧一走,她这边跟东南督抚商量着,把光绪接到南方去,那样光绪就完全安全了。到了那个时候,刘坤一、张之洞这些人起兵救驾,那慈禧还能算啥呢?所以,在逃跑之前,慈禧一定得把珍妃解决掉,不能让珍妃得逞。

慈禧把珍妃处置完后,就领着光绪与隆裕从神武门往外走。当走到神武门的时候,慈禧他们碰上了准备去上朝的大臣。大臣们瞅见慈禧和光绪,一下就懵了。太后该在乾清宫,皇上该在养心殿,咋跑到神武门这儿了,还穿着老百姓的衣裳?这是咋回事呢?不过,这时候没人敢吭声。最后,慈禧的弟弟桂祥,也就是隆裕的父亲凑上前问:“姐,您这是要往哪儿去?”慈禧摆摆手,没回答。大臣们这下就懂了,这是要逃跑啦。

提到逃跑,慈禧那可是经验丰富。年轻的时候,她跟着自己的丈夫咸丰跑到了承德。后来慈禧手握大权后,老是自我吹嘘:“当年我劝我男人,就在北京守着,等救兵来,可我男人非得跑,真是没出息,不中用”。没想到过了 40 年,慈禧做出了和她丈夫一样的选择。既然决定要跑,结果连马车都没预备妥当。这时候桂祥把自己的马车给了慈禧。

接着,光绪坐上了贝子溥伦的车,皇后跟其他女官也分别找了适宜的车子,就这么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出行。这趟出行的首站是颐和园。从紫禁城去颐和园得经过西直门。慈禧一伙人早晨六点就动身了,可一直走到半夜才抵达。为啥会这样呢?是因为西直门交通堵塞了。那时八国联军已经攻入北京,城里的有钱人大都赶紧逃跑。洋人从东边打进北京城,这些有钱人就往西边出城。所以,逃跑的人太多了,西直门一下子就被堵住了。就这么堵了整整一天,到了晚上慈禧才到达颐和园。

到了颐和园下车一瞧,坏了。走了几十里路,跟着的太监跑丢了一半。出发的时候,就太后、皇帝和皇后有车,太监们没车,一路都是往颐和园跑着来的。瞅见这情况,慈禧也明白得笼络笼络人心了。一下车就大哭,跟一群太监讲:“咱的亲人是谁呀?是你们!咱母子的亲人是谁呀?也是你们!皇上,赶紧给他们磕头,他们可是您的大救星呐!”

听慈禧这话一出,光绪面无表情地就朝李莲英跪下去了。这一下把李莲英给惊着了,他赶紧紧紧搂住光绪,讲道:“万岁爷,可千万别这样,您这是要折煞老奴啊!”等慈禧哭罢,这一群人就在颐和园踏踏实实睡了一觉。然而第二天一早,慈禧还得接着跑,那得往啥地方跑呢?

慈禧心里明镜儿似的,那时的东三省危险得很呐。打嘉庆朝开始,闯关东的人越来越多。甲午战争过后,日俄的势力就渗进东北了。而且,当时东北还被俄国占着。所以,这东北肯定是不能去啦。再说南方,那更是去不得。这时候,南方的地方督抚跟洋人搞了个东南互保,整个南方就跟龙潭虎穴似的。要是慈禧真往南方去,没准儿就会被几个总督给直接拿下,然后送给洋人了。

这样一来,慈禧能选的办法就只剩一个,就是往西逃跑。接着,慈禧和光绪就匆忙地朝西边奔去了。糟糕的是,慈禧逃跑的时候啥安排都没做。想想当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候,咸丰皇帝虽说跑了,可他把恭亲王奕訢留在了北京。一个是让他跟洋人谈判,另一个是维持北京的秩序。所以,那时候的北京除了圆明园,其他地方没受到太多损害。但这次慈禧跑了以后,整个北京就没人管了。八国联军进了北京,清朝这边也没人去和他们对接。洋人一看没人管着,就在北京城开始了烧杀抢夺。

【02、李鸿章临危受命,和谈之旅】

这般乱糟糟的局面,得有人去打理。那,该让谁去呢?也就只有大清的“裱糊匠”李鸿章咯。甲午战争打完后,李鸿章就成了大清专门的“背锅人”。上次去马关那趟,李鸿章还中了枪,真是够受辱的了。这回慈禧让他去北京,李鸿章稍微一想就知道会是啥样的结局。要是他在条约上签了字,那他就成了出卖国家的人,这遗臭万年的骂名也就背上了。可皇上让他去,李鸿章哪敢违抗皇上的命令啊?

李鸿章打小就受到儒家教育的熏陶,心里头信奉的是忠君爱国的那一套。就算慈禧太后干得再不咋地,他也决意要当一个忠臣。再者,当国家处在危急存亡的时候,力挽狂澜那可是一个读书人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耀了。不管是从道德方面讲,还是从身份或者价值观方面论,李鸿章都找不出不去的借口。

就这事儿,李鸿章竟还开起了玩笑,这时候,除了我还能有谁?我可是大清的谈判行家。刘坤一、张之洞就是书呆子,迂腐得很,他们压根儿就不懂得怎么和洋人交涉。只有我这种经历过战火、上过战场、打过仗的人,才明白该怎么跟洋人谈判。到了这地步,也就只能靠我李鸿章了。

接到和谈的命令后,7月21日,李鸿章乘船从广东往北方去。可到了上海,他就暂时停下,待了一阵子。在这停留的时间里,他收到了儿子发来的电报,还接到了从北京下达的圣旨。儿子叫他别往北去,可圣旨却催着他往北走。最终,李鸿章没听儿子的话,还是向北出发了。不过呢,既然老佛爷让我李鸿章去跟洋人谈,那得给我权力,让我能全权做主,我可不能只是去传个话而已。

在这事儿上,李鸿章在上海那会儿,就跟全国各处的官员交流了一番。最后,全国三十一个省的督抚,像八大总督,还有各地的驻防将军,一块儿联名上书,恳请朝廷让李鸿章当全权代表,还得给他临机专断的权力。面对这个情况,慈禧能咋办呢?不同意也不行啊,事儿都到这份上了,也就只有李鸿章能帮她处理这麻烦事了。随后,李鸿章得知消息,慈禧和光绪跑了,是死是活不清楚。就是说,那段时间,慈禧和光绪没了音信,谁也不晓得他们去哪儿了。

这时候,有革命党向李鸿章提议,让他当大总统,以大总统的身份跟洋人谈判,以此稳住局面。对此,不少地方督抚也表示赞成。反正太后和皇上不在了,咱得有个带头的,而李中堂是最够格当这带头人的。不过李鸿章没直接否定,他的回应很是巧妙。他讲,当下国家正处危难之中,要是太后和皇上真出了事,那他就先顶着,等找到太后和皇上,他先请罪,然后把大权交还。

李鸿章这人挺精明,他说的话呢,既没惹着太后和皇上,也没触怒革命党。得嘞,李中堂在危难之时领了命,只得咬着牙赶赴北京。等李鸿章到了北京,那场面可不是一般的惨呐。怡亲王溥静、克勤郡王晋祺都让洋人给抓走了。洋人让溥静去洗衣服,让克勤郡王晋祺去扫大街。洋人每天就给他们一片面包、一碗清水。这二位那可都是世袭的铁帽子亲王,每年有一万两白银的俸禄,平常那都是穿金戴银、吃香喝辣的,哪能受这份苦哟。

他们瞅见李鸿章来了,连忙扯住李中堂的衣角讲:“李中堂,您可得救救俺们俩啊。您要是还不来,俺们兄弟俩就没法活了。俺们天天扫大街,天天给人洗衣服,干得不好人家就揍俺们。”面对这情况,李鸿章也没辙,只得跟他们讲:“你们先忍一忍,等我把事儿办好了再来帮你们。”难道李鸿章不想救他们吗?不是的,李鸿章也是无可奈何。那时候洋人觉得慈禧是主犯,李鸿章得先把慈禧救了,才能顾得上他们这俩难兄难弟。

北京城被攻破后,就连铁帽子王都落得那般惨状,那慈禧太后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儿去。慈禧离开紫禁城后,先在颐和园歇了一宿,接着往昌平去。可这时候正赶上雨季,这一群人在野外被雨一路浇着,那叫一个狼狈。好不容易到了昌平,却发现昌平知县早跑没影了。守城的士兵不认得慈禧和光绪,尽管太监在城下边喊着太后和皇上来了,可士兵们没接到上头的通知,压根不信皇上和太后会来这儿,就是不给慈禧开门。当时雨下得老大,慈禧瞅着北京城,只见那火光照亮了天,她怕洋人追过来,只好接着往北走,结果又被雨浇了一整晚。

第二天,猛地察觉后面有追兵赶过来。等这追兵到跟前一瞧,居然是肃亲王善耆。善耆就是那大名鼎鼎的日本间谍川岛芳子的爹,还是个死心塌地的保皇派。善耆知道慈禧逃跑后,赶忙带着王府卫队连夜追赶,总算追上了慈禧他们。善耆追到后,慈禧这些人的待遇才稍微好了些。接着他们一路朝北出了居庸关,因为在昌平没拿到补给,出了居庸关就只能在野外吃睡了。

晚上的时候,慈禧和光绪只得在路边围着,靠点燃荒草来取暖,那真是又饿又冷。就这么往前走,等到了怀来县,慈禧的情况才开始变好些。怀来知县吴永是进士,还是李鸿章的学生,之前见过慈禧,所以慈禧一到,他马上就把她认出来了。有吴永来接驾,慈禧的好生活就来了。吴永因为接驾这件事立了功,之后一路陪着慈禧往西去,官运越来越好,得到了慈禧的器重。

8 月 20 日,慈禧于怀来假借光绪之名颁布罪己诏,且命李鸿章前去议和。与此同时,慈禧还发电报向全国宣告,她要巡幸太原,实际就是表明她还要接着逃亡,下一个去处是太原。在此之后,慈禧和光绪就好像进入了长时间的无声状态,一时没了消息。过了几日,慈禧抵达大同,和荣禄等人会合,接着来到太原。到了太原,山西巡抚毓贤领着官员在城外三十里处迎接。

慈禧一瞅见毓贤就脑袋发胀。在朝廷里,力挺义和团的是载漪跟载澜那帮人;在地方上,力挺义和团的便是毓贤。毓贤那可是坚决的主战派,现今大清吃了败仗,往后洋人要是追究起来,毓贤肯定是背锅的人之一。不过当下慈禧还得靠毓贤给她弄些好的吃的喝的,所以暂且不能跟毓贤闹掰。毓贤呢,也没察觉到自己快要碰上的事儿,他热络地款待了慈禧,还做着美梦,想着自己接驾有功,往后能捞个陕甘总督当当。

到了太原后,虽说局势暂且平稳,可慈禧还是心里不踏实,接着往西走。赶路的时候,庆亲王奕劻发来消息,讲洋人对太后和皇上没有加害的想法,让皇帝太后回京城主持谈判。然而,慈禧觉得这是洋人给她挖的坑,死活不肯回京城。这个时候的北京,八国联军发现太后和皇帝都不在,都不知道该跟谁谈了。大清这是要干啥?要是再不派人来谈,他们可就不留情面了。

那八国联军接下来会干啥呢?当时大清海关总税务司赫德认为,接下来大概会有三种情形:一是各国或许会照着非洲的样儿把大清给瓜分了;二是留在朝廷里的大臣有可能会拥戴某位宗室当皇帝,像小恭亲王溥伟之类的;三是在情况不妙时,南方的革命党、汉人士大夫以及地方督抚会把大清改成共和国,那大清可就直接完蛋了,说不定李鸿章会成为大总统。反正,差不多就是这三种可能性。慈禧能不着急嘛!

【03、李鸿章开始与八国联军谈判】

于是,慈禧打算展开正式谈判。谈判代表嘛,自然少不了李鸿章,可李鸿章说谈判不能光他自己去,这当卖国贼的骂名也不能让他一个人背,就把庆亲王奕劻和荣禄也给拉上了。虽说慈禧答应了,可八国联军不乐意啊,毕竟是荣禄带兵攻打了使馆区,而且日本人还把荣禄家给烧了。这样一来,大清最终派出去的谈判代表就成了李鸿章和奕劻。

10月11日,李鸿章到了北京。这么一来,大清的和谈人员就都准备好了。负责主要谈判的是李鸿章,辅助谈判的是奕劻,张之洞和刘坤一是顾问。和谈刚开始,就得先处理德国公使被杀害的事儿。在谈判团队里爵位最高的庆亲王奕劻,由于德国公使被杀了,得向德国那边赔个不是。所以,奕劻就去见德国统帅瓦德西,可瓦德西不给开门,还让人传话说“我主张打仗”。这意思就是,奕劻是去谈和的,而瓦德西想接着打仗,两边说不到一块儿去,没必要见面。

10月20号,新上任的德国公使到了北京。等各方人员都来齐后,英国公使给李鸿章发去信函,说要把谈判的地方定在大清国总理衙门,还希望能尽快开始谈判。当天下午,李鸿章和奕劻就去了总理衙门,跟各国公使进行谈判。

一开始,李鸿章打算提出大清的条件,结果遭到洋人的阻拦。接着,八国给出了他们的条件:第一,处置祸首慈禧,要让老佛爷玩儿完;第二,要求大清赔偿军费;第三,大清得对被义和团杀掉的教众、神父、公使等有个交代;第四,把控清朝的财权,让各国代管所有财政;第五,对总理衙门进行改革。从这些条件来看,李鸿章心里清楚,慈禧绝对不会同意的。慈禧的底线就两条,一是保证自己的安全,二是不能把政权交给光绪。只要这两条能满足,慈禧对其他啥条件也许都能答应。所以,光是第一条李鸿章就坚决不能接受。至于其他的条件,如果全都答应了,那大清肯定就得亡国了。可就当时的状况来说,大清又没能力和列强对抗。

面对这般情形,咋进行谈判呢?像李鸿章这种谈判行家,一下就瞧出来这五个条件里有的就是幌子,是为了迫使大清屈服。要是大清答应了,列强就能捞到好处;要是不答应,列强也不会死咬着不放。这里头其实就有一项是列强真心想要的,那就是钱。所有的条款说到底都是冲着钱来的,弄出这么多条款,就是为了能多要些钱。所以,李鸿章听完这些条件后,马上就问:“你们打算要多少赔偿款?”这一问直切关键,要是换成张之洞、刘坤一这些文化人,估摸他们当场就得发火,说不定还会又打起来。

不过李鸿章心里明白,他知道问题的关键之处。接着,各国公使宣称,要求赔偿白银30亿两。这是他们开的第一轮价码。庆亲王奕劻听到这个数目后,惊慌不已,大声嚷道:“咱哪有那么多钱啊”,差点当场乱了方寸。英国公使则表示,这是经过估算的,要是能掌控清朝的财政,就能得到这么多钱。这话的意思就是,他们认定大清有这样的财力,所以才开出这个价钱。

庆亲王回应说:“要是这样的话,我大清国就没自主权力了”。英国公使则反问:“事情都发展到这地步了,你还指望有自主权力?你自己不清楚吗?你都落到这境地了,有啥资格跟我讲条件”。

瞧着谈判僵住了,李鸿章站出来调解一下氛围,跟各国公使讲:“这事儿特别重要,我得先给皇上、太后报告,然后才能商量咋办”。这就算是第一轮谈判了。光绪和慈禧在10月26号到了西安,到了西安以后,各种各样的消息都汇集到慈禧那里。李鸿章发了个电报,讲了谈判的状况还说了自己的想法,就是先处罚挑起事端的人来显示诚意,完了再跟洋人谈。

【04、慈禧处决主战派大臣】

可能有人会认为李鸿章这样做不太合适。他提出惩处祸首来表明诚意,慈禧一下子就明白了他的心思。慈禧心里琢磨:“这说的祸首不就是我嘛?你李鸿章难道想把我当作见面礼不成?”那李鸿章为啥要这么讲呢?这实际上是谈判的窍门儿。李鸿章一方面跟洋人讨价还价,另一方面也想跟慈禧讲条件。要是他和洋人谈好了,可慈禧不答应,那不就白忙活了吗?因而,李鸿章和慈禧也在暗地里较着劲儿呢。先拿出一个让慈禧发怵的见面礼,这样李鸿章就能从慈禧那儿得到更多的本钱,好去和洋人谈判,真可谓是两边都能应付得过来。对此,慈禧装着没明白,说惩办祸首可以,找几个义和团的人处理一下,给洋人做做样子。

说到改革总理衙门,在慈禧眼里,那就是一张没用的纸,洋人想咋整就咋整。对于慈禧的回应,李鸿章说不行,杀几个普通百姓洋人不会消气,得杀几个有地位的才行。这时候,李鸿章开始跟慈禧讲条件。慈禧问:“你想杀谁?”说这话的时候,慈禧也清楚李鸿章的想法,试着问李鸿章能不能保住端郡王载漪、庄亲王载勋、镇国公载澜这些人,说他们都是爱新觉罗家的不错的后辈,得给爱新觉罗家留点血脉。可是,洋人直接拒绝了。接着,李鸿章把洋人开的名单给了慈禧。按照洋人的名单,慈禧不用死,不过大清得按照单子抓人。慈禧看了名单后,虽然很无奈,但也只能照着做。

比如说,赵舒翘跟着慈禧到了西安后,被慈禧在西安给处死了。和他一块的刚毅也已经死了。但是,杀赵舒翘的过程那可真是件稀罕事。一开始他想上吊,结果绳子断了。古人对这有讲究,一种死法没成,就得换一种。所以,上吊不行就吞金,可赵舒翘嗓子眼小吞不下去,这又没成。看吞金不行,那就喝毒药。赵舒翘吃了砒霜,可缓过来了,后来吃鸦片也还是没死。

在这事儿上,西安的官员们没啥办法。老太后下令要处死赵舒翘,可这人没死成,他们也没法交代。还好赵舒翘是刑部侍郎,管刑事的,跟他到西安的都是刑部的老捕快,在整死人这方面他们特别在行。这些人给西安的官吏出主意,用“贴加官”的刑法。这“贴加官”就是把人绑在长凳上,拿沾水的牛皮纸往脸上贴,一层一层地贴,能把人活活给憋死。接着,赵舒翘就被他刑部的手下绑到长凳上了,每贴一张纸,按规矩喊一声“赵大人加官进爵”。不得不说,专业的事儿就得专业的人干。在这些老捕快的操作下,赵舒翘很快就丢了性命。

赵舒翘一死,慈禧就照着洋人给的名单一个一个地进行处置。她把好些大臣都给处决了,像山西巡抚毓贤、督察院左都御史英年、礼部尚书启秀这些人。端郡王载漪呢,因为爵位比较高,就被流放到新疆去了。有那么一阵子,慈禧可劲儿杀人,处决了大量的义和团成员和主战派官员,好让洋人清楚地看到她满满的诚意。对慈禧来讲,只要洋人不让她死,不管让她杀多少人、杀谁,她都答应。老佛爷这么一通大开杀戒之后,李鸿章就跟洋人讲,老太后已经拿出了最大的诚意,是不是可以接着往下谈了。

【05、李鸿章与八国联军谈判结束】

12 月时,双方又进行谈判了,李鸿章开始运用合纵连横的办法。八国联军虽说有八个国家,可他们并不是团结一致的,内部有不少矛盾。李鸿章抓住机会,先跟俄国人打交道,毕竟俄国和大清在地缘利益方面有关联,所以他就单独和俄国签了条约。日本跟大清以及俄国在地缘利益上也有牵扯,瞧见大清和俄国签了约,就着急地跟大清谈。这样一来,李鸿章也就顺势和日本签了约。日本人签约时说,只要大清愿意跟日本签约,日本愿意放弃一些利益,并且还会帮大清跟英国谈。谈判的时候,李鸿章用各种办法散布消息,让列强们互相猜疑,这让原本处于弱势的大清在谈判中多少争得了一些优势。

听说李鸿章单独和俄国签了约,张之洞很不高兴,发电报表示,现在是洋人侵略咱们,得让洋人给咱们赔不是。李鸿章回电说,你要是没啥事,就别发电报了,电报费挺贵的,给朝廷省点钱吧。私底下,李鸿章跟身边的人讲,张之洞就是太书呆子气,成不了啥大事。那为啥李鸿章去世后,汉族士大夫集团就剩张之洞了呢?他实在太书呆子气了,压根斗不过载沣。袁世凯也评价过张之洞,说他是做学问的,办不了实际的事,所以谈判这种事,还得李鸿章来干。

为了保住大清国那最后的一点面子,李鸿章那可是绞尽了脑汁,费了好大的劲儿。谈判下来,最后的结果就是赔钱,地没割,主权也没让出去。李鸿章把日俄两国给分化了,让它们给大清撑腰,这么一来,实际上八国联军就让李鸿章给打散了。李鸿章借着各国之间的互相猜疑,得了不少好处,先把赔款从一开始的数目降到了 10 亿两白银,最后又降到了 4 亿 5000 万两白银。到了这个时候,李鸿章这才放了心。

对于谈判的结果,慈禧那是相当高兴,一来自己的命保住了,二来自己的权力也没啥问题。在慈禧看来,赔些钱那都不叫事儿。慈禧还讲:“今儿这事儿,我挺乐呵,一是没割咱的地,二是没侵犯咱的主权。想到友邦能体谅我的不懂事儿,我挺不好意思的,我打算依照咱中华的实力跟各国搞好关系”。慈禧身为封建统治者,觉着“我就是国家”,只要她还在那个位子上一天,那就都不是啥大事,只有被人推翻、没了权力,那才算是侵犯主权呢。

1901年9月7日,《辛丑条约》得以正式签署。此条约一经签订,清朝全然遭到老百姓的厌弃,着实变成了洋人对中国进行殖民的手段。待《辛丑条约》签订完毕后,两宫便回驾了。

对慈禧而言,虽说侥幸躲过一劫,可庚子国难给她带来的冲击着实不小。慈禧从西安出发那日,有个叫长谷川雄太郎的日本人前来观看,他将当时大清皇室的模样记录了下来。这人曾担任过日本公使,见过慈禧与光绪。据长谷川所说,光绪“相较西狩之时,更为壮实且富有神采”,也就是说光绪比过去结实了些,人也显得很有精神头。

慈禧“长脸高颧,厚唇巨口,双瞳赫然,仿若重忧在身,盖因西狩一年,容颜骤老十岁”。就是说有人一年没见慈禧,发现她比一年前一下老了十岁。据慈禧身边的太监和宫女回忆,庚子事变前,慈禧保养挺好,瞧着像三四十岁的妇人。李莲英也讲过,慈禧五十多岁时一根白发都没有。然而庚子事变后,慈禧一下子变得苍老许多。现今我们所见的照片,都是慈禧在她人生最后八年所拍的。

对于隆裕,长谷川这般形容:“似兰般繁茂、如玉般荣光”。依此描述,隆裕应是颇为美貌的,然而长谷川随后又补上两句:“仅靠脂粉遮天生姿容,此为外人所难明”。这话的意思就是,隆裕化了妆还行,不化妆就不行了。这说法着实过分。而对于珍妃的姐姐瑾妃,被描述成“身形壮实貌似更显健壮”,言外之意是瑾妃仿若一个小胖子。

【06、李鸿章人生落幕】

1901 年 11 月 7 日,在签订《辛丑条约》后,李鸿章于北京贤良寺结束了他的一生。在他生命的末尾,又签了一个被认为是“卖国”的条约。回想当初签完《马关条约》后,光绪帝对李鸿章那是恨到了极点,指使朝臣不停地弹劾他,一副不把他整垮誓不罢休的架势,让李鸿章的处境特别危险。这紧要关头,是慈禧太后保住了李鸿章。要说笼络人心,慈禧确实有光绪帝该学习的地方,毕竟她年纪大些,对人情世故的了解也当然更多一些。

甲午战争结束后,慈禧安排李鸿章去各国游历,借此帮他躲避风头,李鸿章也因此逃过一劫。所以这次李鸿章去谈庚子赔款的事,多少也是为了报答慈禧。李鸿章清楚到北京谈判会被人骂,但还是去了。那时李鸿章已经78岁,身体越来越差,几乎是硬撑着去谈判的。最后,李鸿章病情加重,只能躺在床上。他知道自己快不行了,就只好让女婿兼幕僚张佩纶帮他写东西。条约签完后,李鸿章的身体近乎垮掉,据说是连吐了三碗血,接着就昏迷了。

瞧瞧李鸿章这一生,那真是年轻时就春风得意。24 岁就考上了进士,进了翰林。早些年跟着他老师曾国藩去镇压太平天国跟捻军,后来组建了淮军,成了一股不小的势力。在打仗的时候,他干过些不咋地道的事儿,像屠杀战俘,连随军的洋人都瞧不上他。人到中年,他搞起了洋务,以儒家的身份参与到中国近现代的进程当中,在当时那可是少有的既能够和列强打交道,自己又身处其中的人。不过呢,在干实事的这个过程里,他可没少给自己搂钱,算是有功也有过。等到老了,李鸿章就只能干看着自己一辈子的心血一点一点没了。甲午战争失败以后,淮军跟北洋海军都完了,开平煤矿抵押给了英国,漠河金矿归了俄国,天津机械局也让联军给毁了。在生命的最后关头,李鸿章心里那是充满了悲伤。

总的来讲,李鸿章这人处在古代士大夫和近代官僚之间。他既有古代士大夫的特点,又深入到了近代社会中,名声有好有坏。不过他心里头最牢固的还是忠君爱国的想法。当初他掌控着淮军和北洋海军,是有能力反叛的,可他没这么干。后来庚子事变的时候,国内外都推举他当大总统,他也没答应。他一直都没法跨过自己心里的那道障碍,一直坚守着儒家士大夫要做清朝忠臣的那种老观念。李鸿章死的消息传来时,慈禧太后刚到郑州。按照吴勇的说法,包括慈禧在内的所有人都傻了,他们都没法相信李鸿章死了,前两天还在跟洋人谈事呢,咋就这么突然没了呢?

当时谁都没法接受这个事儿。李鸿章临终前给慈禧上了道遗折,里面讲了三件事:其一,往后大清国就只能靠卖国来过日子了,太后可别再跟洋人较劲,洋人说啥就是啥。我给您收拾了两回烂摊子,现在我要走了,往后没人给您擦屁股了,您自己多留神吧。其二,庆亲王奕劻跟我学了不少东西,在八旗子弟里,这人还算有点本事,虽说爱搂钱,可好歹能干事。李鸿章这就算是给慈禧举荐了一个托孤的大臣。其三,他还提醒慈禧太后,要是想有个好结局,一定得听他的,赶紧搞新政,不然大清就得完。

据不少人当时的回忆,慈禧看了这份遗折后,哭得那叫一个伤心,情绪彻底崩溃,完全不顾形象。她着实为李鸿章感到惋惜,因为李鸿章有本事,能帮她处理各种麻烦事。所以庚子事变过后,慈禧着手变法,变法的内容还是戊戌变法的那些,像开办学堂、组建新军、革除弊政,废除过去的九门提督衙门,设立新的警察制度等等。这些在戊戌政变时都被慈禧给终止了,可到了庚子事变后,她又亲自促使这些事开展,这就是清末新政,不过,这都是后面的事情了。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