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天一到,山东人的野菜DNA跟着动了!
3月16日,山东民警发现一名男子,在高速公路中央的隔离带中,拿着工具埋头挖野菜,全然不顾及自己的生命安危。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现山东人徒步上高速挖野菜了。
早在2021年,一位老太太就因在高速中央的护栏外挖野菜,被巡逻民警发现,当时还冲上新浪山东头条的新闻榜。
山东野菜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让人宁愿冒着生命危险,也要拼命去挖呢?

当前出门在外,如果问山东人会在哪里?答案是,不在河畔边,就在田地间,或在山坡前,集体进入“打野模式”,也就是挖野菜。
清明假期的第一天,济南市民张小婉,决定和家人一起去玉符河畔挖野菜。
等到他们抵达目的地后,河畔边早已有不少“野菜猎人”开始行动了。
张小婉也不甘示弱,拎起小竹篮、带上小铲子,立即开启搜寻模式。
不一会儿,原本空荡荡的小竹篮里,已装了多半苦菜。
挖野菜不仅在年轻人中受欢迎,在孩子眼中,也是有趣的存在。

网友郭美哒的孩子很喜欢户外活动,自从郭美哒带她挖过野菜后,她觉得根据妈妈的提示,能找到各式各样的野菜,很有成就感,还想继续挖。
于是,郭美哒上个月带她去了青岛城阳上马街道旁的田地里挖野菜。
她看到荠菜后,很快地说出了相应的名字,并且表示还要继续找寻其他类型的野菜,直到把小箩筐装满为止。
此外,挖野菜还让人觉得能“发财”。
来自威海的曲女士,出行途中看到一座小山坡,本以为山坡上密密麻麻的都是杂草,仔细一看,原来全都是荠菜、麦蒿。
她激动得两眼放光,扛起小锄头,立马原地开挖。
她一边挖还一边打趣道:“要发财了。”

她越挖越有劲,彷佛看到了满地荠菜馅的包子、饺子,已经等不及开吃了。
山东人爱挖野菜,已成了不争的事实,别人去春游,山东人在挖野菜;别的孩子在玩游戏,山东人的孩子也在挖野菜;甚至别人出行只望着目的地,而山东人在途中也要挖野菜。
山东人对挖野菜的热情只增不减,不管男女老少,只要看见就挖,随时随地都能开挖。

有外省网友表示:“真搞不懂为什么这么多山东人爱挖野菜?又不是买不起蔬菜?”
一位山东网友回复道:“野菜做出的美食,有独特的味道,特别是荠菜饺子、凉拌马齿苋,非常美味。”
说起山东人真正热衷挖野菜的原因,还得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
农耕文明的基因传承,绝对是最重要的原因。
山东地处黄河下游,早在大汶口文化时期,就已经孕育了成熟的农耕文明。

这种与土地共生的生存方式,让山东人对野菜的认知,早已超越“食物”本身。
像是胶东半岛的老一辈人,能随口说出二十多种野菜的土名:“荠荠菜”要挑抽薹前的嫩苗,包饺子最鲜;“马扎菜”(马齿苋)需等伏天晒蔫了焯水,拌蒜泥能祛暑气等。
这些口耳相传的“野菜经”,其实都是农耕文明留给后人的生存之道。
即便如今的蔬菜产业再发达,甚至山东成为全国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山东人依然会在春日里扛起小铲子,去田野地头挖野菜。
这并不是因为缺菜或是买不起菜,而是一种刻进基因里的仪式感。
另外,饥荒创伤的“后遗症”,也让山东人从骨子里就放不下挖野菜。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正处于饥荒时代,粮食根本不够吃,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而漫山遍野的野菜,成了救命的“主粮”。

那个时候的母亲们,往往是出门挖野菜的主力军,不论是荠菜、蒲公英,还是苦菜、马齿苋、曲曲菜,都能变着法儿地做出可口的味道。
“妈妈的野菜,救荒也救荒”这句流传至今的老话,也塑造了山东人对野菜的特殊情感。
所以,看到野菜,山东人就能回忆起那段艰难困苦的日子,与此同时,也提醒后人:眼前的富足来之不易,土地的恩赐必须心怀敬畏。
由此看来,野菜早已在山东人心中,有着不可撼动的位置。

野菜发展至今,不仅一直出色地在完成“使命”,而且也完成了精彩的蜕变。
最先便是让人们切身享受大自然带来的美好。
今年3月29日,青岛翠林云庄乡村乐园举办“野菜节”,为亲子家庭及游客打造了一场沉浸式春游体验。
活动吸引了众多的市民、游客走进田园,共同感受挖野菜、野菜比赛、品野菜、做野菜的乐趣。
一名在场的家长说:“通过参加这个活动,我和孩子的关系更好了,也进一步了解到孩子不是内向,而是没有让他放松的环境,他就表现得很拘谨,这样的活动可以多举办。”
“野菜节”不仅是为野菜举办的活动,更是让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形成更加紧密的连接,在如今喧嚣的环境中,有一份清静的美好。

而且,如今挖野菜还能给山东人切切实实带来经济收益。
在山东临沂,尹大哥在村里负责收野菜,十几位六七十岁的老太太负责挖野菜。
她们每人每天能挖四五斤,能赚二三十元。
这些老太太们一辈子没出门打过工,看到自己能通过劳动赚钱很知足。

除此之外,山东人还推动出了一个新的野菜产业链,让农民获得更大的收成。
聊城市的李找村是“野菜专业村”,专门种植野菜“面条菜”,目前产业发展得有声有色。
村民肖云峰向齐鲁网的记者讲道:“ 面条菜在种植管理方面属于粗放式管理,生长期间不用施肥,种的时候浇上一遍水,基本上就不用管了,一亩地一年的纯利润有一万多元。”
“我今年种了60亩面条菜,经济效益很可观。”村民李秋霞说。
因野菜的存在,人们的幸福感直线飙升,既生活安稳,又有收入来源,幸福生活就在眼前。
山东人挖野菜的“瘾”,其实是对土地的深情告白。

他们用野菜把过去与现在相连接,在时代的浪潮里,既守住了土地的根,又找到了发展的路。
正如一位网友所说:“山东人不是在挖野菜,而是在挖一种传承千年的生存智慧。”
-END-
参考资料:
1、腾讯网:《男子徒步上高速只为挖野菜,山东交警将其劝下》
2、极目新闻:《从“郊游活动”到“打野社交”,有年轻人爱上了挖野菜》
3、齐鲁网:《聊城市东昌区创新“野菜+”生态农业,亩产效益过万元》
作者:迪迪
编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