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陪聊天、陪就诊、陪旅行、陪逛街、陪护、陪打游戏……
继去年“帅气男大陪爬泰山”话题刷爆社交媒体后,“陪伴经济”这个小众字眼,开始频繁出现在大众眼前。
“地陪”二字,最初被业内称为“地方导游”,随着私人定制“服务”的出现,开始更侧重于“朋友式的陪伴”。不仅注重服务质量,更重要的是能跟客户建立朋友般的信任和沟通。
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兼职群体,作为其中主力军,近年开始迅速流行起来。


每逢小长假临近,便开始“有人欢喜有人愁”,不少独在异乡的单身都市人群患上“假日孤独症”,有时候宁愿待在出租屋一整天,也不愿意一个人出门。
但如果,特别想出门游玩,又不想孤零零一个人怎么办?
最好的办法,当然是找个不扫兴又能提供满满情绪价值的“搭子”啦。
因此,“陪伴经济”的消费模式,也因人们天性渴望“群聚共生”的心理而随之衍生。
如今,在社交平台随手输入“地陪”,相关帖子铺天盖地。
“地陪”的身高、年龄、体重、生活照、设备、性格类型,应有尽有。

甚至有人戏称:现在的“地陪”个人资料,比相亲资料还要齐全!
就在前不久,一则“花670元找男大陪游一天”的帖子刷爆网络。笔者花费670元,找到北京当地大一的学生小黎,陪自己愉快游玩北京一天。
这一天的游玩时间里,笔者不需要费脑去设计游玩路线,也不需要担心没人帮忙拍出美美的照片,更不需要在游玩的地方小心翼翼怕被坑。
因为自己的“地陪”小黎会带着专业的拍照设备,给自己“出片”。

会根据自己过往的游玩经历和当下的需求,安排出合理的游玩路线。更重要的是,能够完美地帮助自己避开不必要的“消费坑”。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通过社交媒体平台链接“地陪”陪玩。不仅为享受旅途本身,更为获得相处过程中的心理慰藉,和地陪所带来的情绪价值。
尤其是年轻人群体,有着很好的优势:年轻、有活力、会聊天,最重要的是还不爱说教,符合当下年轻人对情绪价值提供者的严苛要求。

有人说:“地陪”不就是带着游客在自己熟悉的城市“逛逛街”“聊聊天”“吃吃饭”吗?有什么难的?
真的如此简单吗?
有人观察到,不少大学生为做好“地陪”兼职,花高价入手了不同类型的拍照设备和拍照道具,甚至为帮客户“出片 ”,有的还专门报班学习拍照技巧。
除此之外,“地陪”还要学会应对客户的“拖延症”“纠结症”“羞耻症”等,不能表现出一丁点的不耐烦。
同时,“年轻力壮”也是地陪的一大重要要求,既能帮助客户减轻旅游途中“行李负担”,也得有力气陪客户在大街小巷里暴走。
一些找过地陪的消费者反馈道,自己找的地陪不仅拍照好看,还拎得动行李,提供的情绪价值也特别到位,比以往自己跟朋友的出游体验还要好。

就拿地陪小黎来说,除了会给自己的客户“拍好照”,更重要的是情绪价值给得特别到位。比如,会亲切叫比自己大的女士“姐姐”,会主动处理自己客户和朋友间的争执,知道不该问的问题不问等。
这背后也透露出“地陪”的一个最为隐秘的要求——“高情商”,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素质——边界感。

一边愿意“出售”自己的闲暇时间,去提供陪伴服务,一边还需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经验,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旅游服务和精神体验。
“搭子经济”这种新型经济形态的出现,也折射出了现在快节奏社会生活下,人们内心深处的孤独感,以及渴望与人建立真实的社交情感需求和陪伴。

当然,“地陪经济”的火爆出现,不乏伴随乱象。如:中途被乱加价、被放鸽子、服务不专业等,甚至有些不法分子也趁乱混在其中。

这也逼得一些“生意”很好的“地陪”,无奈在社交媒体上强调,自己是“绿色陪伴”,只卖艺不卖身。

另外,因为“地陪”大多为兼职群体,一般都是个人对个人的交易,尽管费用透明,但是一般都是口头约定,缺乏书面合同的约束和法律的监督。
容易出现因服务质量纠纷,双方有理说不清,各执一词的现象,甚至还存在信息泄露和生命安全等隐患。
对此,消费者在选择“搭子”的时候,应该多一些谨慎,在认真筛选搭子的同时,保留好一些有效的证据,以便后续出现问题时,方便维权。
发布平台更是要肩负起监督到位的社会责任,增加管理筛选机制,对一些已失信、被投诉的“地陪”,及时进行处理。

国金证券发布的报告曾预计,2025年陪伴经济的市场规模将达400亿—500亿元规模。
市场规模越大,责任越大,越是有需求,越该完善监管机制。
守护人性化服务的初心,保持好“陪伴经济”的口碑,让这一新兴产业能经久不衰,必须在有效的监管下进行,才能更好地去伪存真,才能让消费者“安全下车”。
-END-
参考资料:
每日人物:《花670元找“男大”陪玩一天,值吗?》
新浪财经:《“地陪”旅游爆红背后,是年轻人的社交焦虑?》
中工网:《“私人陪游”火了,但私自承揽业务属违法!》
作者 :唐小舒
编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