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罚44亿元!印度开出天价罚单,三星:我太想回中国了!

棠棣说社会 2025-04-12 14:18:34

三星迎来44亿元天价罚单!

最近,外媒报道,印度税务局调查显示,韩国三星集团及其七位高管存在偷税漏税行为,印度官方要求他们支付6.01亿美元罚款,折合人民币约44亿元。

面对如此天价罚单,三星集团欲哭无泪,极力辩解自己冤枉。

但印度官方并不为所动,称自己征收的税款有理有据。

要知道,2024年,三星在印度市场获得的净利润也不过9.55亿美元,而这张罚单就占去年总利润的63%。

三星怎么也不会想到,躲得过员工罢工,却躲不过天降罚单。

三星在印度建厂,真的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早在去年,印度工人就集体罢工,要挟三星实行工资翻倍,每周工作不超过35小时,以及工作职位可以让家族的人继承等等。

看到印度工人提出的奇葩要求,莫名想笑。

原来在印度,工作岗位还可以采取世袭制,那是不是意味着,一份工作能传三代。

面对这样的无理要求,三星是有苦说不出,但在人家的地盘上,就算腰杆再硬的三星,也不得不为了尽快恢复生产而妥协。

三星采用缓兵之计,表示同意涨薪20%,并承诺未来10年再涨薪80%,但对于每周工作不超过35小时,以及工作继承这样的要求,并未作出任何承诺。

谁知到了今年,集体罢工事件再次上演,工人要求三星实行工作继承制。

看到印度工人如此贪得无厌,三星也不再惯着,直接硬杠,并表示自己绝不会同意这种无理要求,实在不行三星就撤出印度市场。

看到三星态度如此强硬,印度当局赶忙出面,做起了和事佬。

他们拿出藤条驱赶工人上班,并告诉工人,以后遇到这样的问题,要及时上报当地政府,有关部门会处理。

本以为有印度官方出面,三星可以安心生产,谁知更大的“惊喜”还在后面。

印度税务局早就派出一队税务专项调查组,查找三星偷税漏税的证据,经过大半年努力,终于被他们找到了。

这件事的经过大概是这样:

三星要在印度建5G基地,其中需要一个名叫RRH的零部件,这个零部件进口自韩国,三星把这个零部件以“电子元件”的名义进口,关税只交了5%。

但印度税务局认为,既然RRH适用于5G基站,就应该以“通信设备”的名义进行申报,而不是电子元件,所以它的关税应该是20%,而不是此前的5%。

尽管三星拿出各种证据,证明RRH是电子元件,但印度并不买账,甚至从道德层面指控三星违背商业道德,三星百口莫辩。

从2018—2022年,三星共计进口7.84亿美元的RRH零部件,应交缴纳税务1.176亿美元。

但印度当局既然已经下刀,无论如何也要割掉一块肥肉。

这么多年的滞纳金一并计算在内,共计6亿美元,并对三星高管罚款8100万美元,看着从天而降的天价罚单,三星集团是有苦说不出。

然而,三星并不是个例,这样的天价罚单,在印度早已司空见惯。

只要在印度建厂的外企,几乎无一幸免,都会被印度割上一刀。

去年大众就迎来了历史上最高罚单,印度当局对其罚款14亿美元。

去年一年,大众在印度的销售额才22亿美元,净利润仅有1100万美元,被印度这张天价罚单砸下来,大众自己都傻眼了,这么多罚款,要多久才能赚回来?

面对印度当局的收割,外企是有理说不清。

虽然印度要求外企缴纳罚款的理由,千奇百怪,不过总结下来,就一句话:不管你有没有违规,但只要我说你违规,你就违规了。

为了证明自己征收的税款有理有据,印度不惜为此修改法律,

早在2007年,在印度建厂的英国沃丰达,就收到了一笔21亿美元的罚单。

当时,沃丰达收购了一家印度电信公司,这家电信公司的母公司位于开曼群岛,所以收购交易并不是在印度完成,按理说不用给印度缴纳税款。

但好不容易抓到沃丰达这块肥肉,印度当局说什么也不会放手,要求沃丰达必须交税。

沃丰达起诉印度税务至印度最高法院,法院认为根据法律条款,沃丰达确实不用缴纳税款,法院判沃丰达胜诉。

但印度当局依旧不依不饶,甚至为此专门修改法律,无论如何也要把沃丰达收割在腰包中,而罚款也从最初的26亿美元,最终翻到51亿美元。

最终印度胜出,沃丰达抵挡不过印度的收割,灰溜溜退出了印度市场。

无论企业大小,只要在印度待上一段时间,就一定要留下点什么。

2022年,印度以小米违反《外汇管理法》,冻结小米在当地银行555亿卢布,折合人民币近48亿。

小米不服,向印度有关部门提起诉讼,但这件事经过一年时间周旋,小米还是以失败告终,也就是说,这48亿元人民币,最终还是留在了印度。

像Vivo、OPPO、诺基亚、福特等众多知名企业,都无一幸免。

在收割外企这件事上,印度当局毫无底线可言,可是,这样不择手段的收割,就不怕破坏营商环境吗?

作为全球人口第一大国,印度拥有足够大的市场,以及廉价劳动力,一时间吸引了各国的目光,很多外企跃跃欲试,想要在印度建厂。

印度官方为了吸引外企,全力配合,抛出足够诱人的条件,以此吸引外企进行本土化生产制造。

等过几年,外企在印度站稳脚跟,一切运转顺利,且效益不错时,就到了印度收割的时候。

这时人们会提出疑问,难道印度官方不知道这样做的后果吗?

就算他知道,可面对国库空虚的现实,也不得不这样做。

2022年,印度的外汇储备有5800亿美元,初看之下并不少,但印度的外债已高达6200亿美元,远超外汇储备400亿美元。

为了维持国内财务正常运转,重罚外企,成了缓解财政压力最有效的办法之一。

据印度《经济时报》报道,近几年,外企在印度被冻结或没收的款项已超过200亿美元,由此可见,这种低成本,高收益的方式,为印度缓解了不小的财政压力。

但印度这种毫无底线的收割方式,让不少外企伤透了心,纷纷撤离印度市场。

从2023年到现在,不足三年时间,已有超过3400家外资企业,退出印度市场,退出这部分外企占印度全部外企的三分之一。

可见,面对印度当局如此收割,众多企业并不会坐以待毙。

如今,印度挣钱印度花,一分都别带回家,已成为人们调侃印度最真实的写照。

外企入驻本土,本是一场合作共赢的游戏,但印度却等不及要提早收割,这种只顾眼前利益,不为将来考虑的做法,最终伤害的还是自己。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印度针对外企的“杀猪盘”事件,还会继续上演。

不知道下一个天价罚单,会砸到谁的头上?

-END-

参考资料:

远方青木:《账上美元不足,印度不得不重罚三星和大众 》

互联网乱侃秀:《宁愿关厂,也不妥协的“硬气三星”栽了,要被印度罚44亿》

帅真商业视界:《印度开出44亿天价罚单,三星太想回中国了》

作者:丹丹

编辑:柳叶叨叨

0 阅读:43

棠棣说社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