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教学更具成效,如何拓宽教学的广度、加深教学的深度,始终是教育工作者们潜心钻研的核心议题。教育“七化”思维——“教材内容生活化、生活内容问题化、问题内容学习化、学习内容问题化、问题内容教学化、教学内容思想化、思想内容实践化”,对提升教学质量,提供了新思考、新借鉴。
一、教材内容生活化:打破知识与生活的壁垒
教材,作为知识的重要载体,常常因抽象的理论和严谨的逻辑,让学生们在学习时产生一种距离感。而“教材内容生活化”,则如同一位神奇的魔法师,能够将这些抽象晦涩的知识,巧妙地转化为学生们熟悉且亲切的生活场景。
以数学学科为例,在讲解比例这一重要知识点时,单纯地阐述比例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学生们可能会觉得枯燥乏味,难以理解。但如果教师引入生活中调配果汁的场景,告诉学生们在调配美味的果汁时,不同口味果汁成分的比例会直接影响到最终的口感,或者提及建筑图纸上的比例尺,让学生们明白正是通过比例尺的运用,才能将庞大的建筑物精准地绘制在小小的图纸上。
这样一来,数学知识不再是冰冷的数字和公式,而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实用技能,不仅极大地增强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还能让他们更加轻松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二、生活内容问题化:从平凡生活中发现知识的宝藏
生活,是一座蕴藏着无尽知识宝藏的宝库。“生活内容问题化”,就是引导学生们学会用敏锐的眼光去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从这些看似平凡的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在科学课堂上,铁生锈是一个常见且容易被忽视的生活现象。然而,当教师引导学生们深入思考“铁在什么样的环境条件下更容易生锈呢?”以及“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来防止铁生锈呢?”等问题时,学生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被瞬间点燃。他们开始主动观察周围的环境,思考铁生锈的原因,这种从生活中提炼问题的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们的问题意识,还锻炼了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三、问题内容学习化:让问题成为学习的强大引擎
一旦发现了问题,接下来的关键就是如何将这些问题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和方向。“问题内容学习化”,强调的是教师要引导学生们围绕问题展开积极的自主学习和深入的合作探究。
以历史学科为例,当学生们面对“工业革命为何会首先在英国发生?”这样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时,他们不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解,而是通过查阅丰富的历史资料、与同学们进行热烈的小组讨论等方式,主动去探寻英国在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独特优势。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不仅能够深入了解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如何自主地获取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极大地提升了自身的学习能力。

四、学习内容问题化: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探索前行
当学生们通过学习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后,“学习内容问题化”能够帮助他们进一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这一过程,就像是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抛锚起航,探索新的知识领域。
例如,在语文学习中,当学生们学习完一篇精彩的课文,掌握了其中独特的写作手法后,教师可以提出诸如“如何巧妙地运用这种写作手法来创作一篇生动有趣的记叙文?”这样的问题。学生们为了回答这个问题,需要重新审视所学的写作手法,思考如何将其灵活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还学会了如何运用知识去解决实际的问题,实现了知识的内化和升华。
五、问题内容教学化:让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问题,设计出更加有效的教学活动。“问题内容教学化”,就是要将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提出或遇到的问题,系统地融入到教学过程中。
以物理学科为例,当学生们对“摩擦力”这一概念存在诸多疑问时,教师可以根据这些问题的难易程度和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一系列有趣的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们亲自参与实验,通过观察、测量和分析,深入理解摩擦力的概念、影响因素等重要知识。
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让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六、教学内容思想化:挖掘知识背后的精神富矿
教学的意义,绝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更在于挖掘知识背后所蕴含的思想方法和价值观念。“教学内容思想化”,就是要让学生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能够领悟到知识背后的深刻思想,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地理学科的教学中,当教师讲解生态环境问题时,不仅仅是让学生们了解环境问题的现状和危害,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们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们能够明白自己作为地球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从而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加自觉地保护环境。
七、思想内容实践化:让思想在行动中绽放光芒
思想,只有付诸实践,才能真正发挥其价值。“思想内容实践化”,就是要引导学生们将所学的思想观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实现知行合一。
在品德与社会课上,当学生们学习了关爱他人的思想后,教师可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志愿者活动,让学生们走进社区、敬老院等地,为需要帮助的人们送去温暖和关怀。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们不仅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关爱他人的意义,还能够将这种思想转化为实际行动,真正做到在实践中成长,在成长中践行。
“七化”理念,相互关联、层层递进,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从教学的各个环节和层面,为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拓展教学的广度和深度提供了一套全面且系统的教学思维框架。在教学实践中灵活运用这“七化”思维,将会打造出更加高效、更具内涵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