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发稿,《哪吒2》电影票房已超124亿元,在全球影史票房榜位居第8,动画电影类中更是高居榜首。
一直以来,国内的“动画片”总是少被认可,很难成为适合全民同享的资源,直到《哪吒2》大火,终于展现出动漫不仅是儿童专属,也不只是一小部分人的热爱。动画电影也可以有宏大的叙事、深刻的主题,背后更是有着强大的技术支撑。
《哪吒2》更展现出“爆款”对于一个产业的影响之大,而这同样是其他行业所需要的!
当下的国内VR大空间市场,虽然颇有一片繁荣景象,但始终缺少一个“爆款”,让其真正的破除局限,成为大众口口相传、喜闻乐见的存在。
01
重重难关那么一个“爆款”VR大空间产品的出现,真正的障碍在哪里?
首先,不可否认的是,想要制作一款高品质大空间产品,无法摆脱开发周期长、成本高,并因此导致盈利周期长、风险大的问题。
而仅仅是这样一个事实就能足以劝退九成企业。
在《消失的法老》之后,大空间产品之所以能够泛滥,原因之一就在于市场看到了快速高收益的表象,以及复制相似产品的低门槛。
而这也直接导致了市场上充斥着大量同质化、低质化的产品疯狂收割市场。
《2024-2025年LBE VR大空间市场观察》数据显示,国内已推出的109个项目中,涉及历史主题的数量高达55个,而其中以唐朝为主题的就有近10个,如《一梦入大唐》《永远的盛唐》《唐宫夜宴》《大唐穿越记》《大唐奇遇记》等等。
虽然各产品有所差异,但主题和场景的高度统一,难免会让用户困惑。
而更恶劣的是,存在大量产品用粗制滥造的场景糊弄消费者,粗糙的建模、劣质的剧本、卡顿掉帧……用户体验全无,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问题,透支了大空间市场的未来。
02
艰难的拯救这一切都亟需一款高品质“爆款”产品来拯救!
但是,这样一个爆款是可遇不可求的,因为其依赖高成本高周期的开发投入,依赖抵御盈利风险的信心。
总之,大空间市场面临的困难很多。盈利模式单一,过度依赖门票收入,缺乏多元化变现渠道,缺乏跨场景复用能力,考验着每一个市场参与方。
但这并非没有破局之道。
项目可以结合文旅消费,如景区联票的形式,也可以在产品中植入广告,如虚拟场景品牌展示。
同时,联合内容开发商、硬件厂商、场地运营商等形成产业联盟,通过共享资源实现生态协同,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政府也可通过补贴降低硬件采购等成本,或设立专项基金支持IP开发。
通过一系列的尝试,缓解投资回报压力,提升收入多样性,实现盈利模式可持续性。
在寻找商业模式创新这一突破点的同时,以内容差异化为核心、技术标准化为支撑,让大空间市场真正的走向规模化,从“小众体验”迈向“大众消费”,成为元宇宙生态的新入口。
这一切都需要市场的共同努力,而当下,VR大空间只能徐步前行,一点点积累从量变到质变,只有在爆款出现后,才能真正走进更广泛的大众视野,只是不知道这一天还要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