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DII额度紧张,接下来轮到互认基金上场了

北漂民工的 2025-01-02 09:38:43

前段时间,我的宽基打野账户中的标普500指数限购额变成了100元,我查了下,全市场的额度几乎都不剩多少了,大部分已经闭门谢客。即便是历史业绩不太好的QDII,也差不多都被买得限购了。

24年3月份开了个玩笑,说可以提前埋伏一些没有大幅溢价的场内QDII产品,其实是买了一个未来高溢价的看涨期权,提前埋伏,等溢价了再卖……

没想到被我不幸言中。

本文讨论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QDII没额度了,怎么办?

外管局每年的年中左右会下发新的额度,这是一年中额度最宽裕的时候,但现在距离2025年的年中还有大概半年,怎么办?

好吧,标题里面写了:你还可以买互认基金啊!

你们记不记得,近期会里发了个文,中国证监会发布《香港互认基金管理规定》,其中提到:

将香港互认基金客地销售比例限制由50%放宽至80%。

这个很重要。

之前规定是内地份额占基金资产的比例最高50%,也就是10亿总规模的基金,内地投资者可以持有5亿,到5亿以后就暂停销售了,以后变成10亿总规模的基金,内地投资者可以持有8亿。

可能有些朋友还是不懂,我再说明白一点。互认基金的规模不取决于QDII额度,是取决于香港投资者的申购量,比如这个产品在香港保有量是10亿,按照原来的规则,内地投资者最多也只能买10亿,超了就买不了了。

现在这个比例从50%变成80%,这就意味着,香港投资者买了10亿,那内地投资者现在可以买40亿了。从10亿到40亿,这个增量还是蛮多的。

接下来讨论第二个问题:中债明年没收益了,怎么办?

之前转载了紫荆十三老师的一篇文章《我经历过的日本债券利率寻底年代》,里面复盘了日本债券收益率走向0乃至于负利率的故事。

而我们国内债券也已经进入了没什么利差的时代,10Y破1.7%,债券从业人员开始恐慌。24年短债收益率还是有3.2%左右的,但25年预期只有2%左右了。货币基金7日年化25年会不会破1%?

韭菜核子老师在文章《美债会跑赢中债吗?》中提醒了一下:

可以看看聚焦美元债的互认基金。

理由大致有三点:

1.美债利率整体较高,美债1年期4.2%、30年期4.8%,大幅度高于同期限。

2.市场对美联储降息的幅度和节奏预期弱化,但是全球央行仍然处于降息通道,明年大概率还会保持降息。

3.如果有相关产品去投资一些信用类的美债,比如投资级的,进一步高于美债利率债基准,静态票面会进一步提高,甚至一些中资美元债的票面可以达到10%以上。

我补个图,中美10Y的收益率:

以韭菜核子老师举例的易方达(香港)精选债券为例:当前组合持仓的到期收益率为4.9%,也可以理解是不考虑利率变动的静态收益率,就基本能达到5%左右(对比A债基础资产收益率在2%左右差接近300BP),如果25年美元继续降息,则会在这个基础上增加久期*利差的资本利得。

这个产品我看了下,天天基金/招行能查到但目前暂停申购,不过这个产品的内地互认份额仅面向机构投资者。

虽然暂时买不到,但不妨碍我们看看互认基金的信披差异,可以说,互认基金里面对持仓债券的信披更加详细:

持仓的地区、行业、评级,都比较精确,对投向的把握更加精确。

更多的差异,在前面链接的文章中有介绍,这里再补充方正金工团队的海外研究深度报告《海外债基特征标签体系及适用投资策略》(署名分析师:刘洋、庞敏),里面有个QDII债基和互认基金名单,对于QDII债基和互认基金的底层资产的分析非常详细透彻,建议直接收藏报告备查,它把发行主体区域、信用/利率占比、久期、汇率弹性都给你整理好了,非常强大。

以上是其中一个表格,据说分析师团队花了很多精力整理。

接下来讨论第三个问题:美元债互认基金的风险点在哪里?

配置资产就是配置风险,任何投资品都有风险。

和国内债券基金一样,长久期美元债基金的风险同样大于短久期美元债基金。美元债基金的波动率比国内的纯债基金波动率更高。

如果你三季度买了长久期美元债基金,到现在可能已经亏2%了。

很简单,美债利率上行,美元债基金也会亏资本利得。不过美债现在的点位,收益率再上行的空间估计不大。

影响美元债基金的还有一个因素是汇率,这个和QDII基金的人民币份额一样,这里不赘述。

有人说互认基金费率很高,我看了下管理费,还好,基本上在0.5%~0.8%之间;如果是三方平台申购费打1折,在0.1%~0.2%左右。

另外提醒下,很多互认基金会有6个份额,记得不要买分红的份额,分红要交20%的税。

总而言之,90%的风险控制发生在投资之前,任何投资品都要弄清楚底层资产和运行规则再投资。

编辑:宇杰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不作为投资依据)

0 阅读:2

北漂民工的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