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回家探亲买10斤猪肉回去发现只有8斤!过后一位大婶却来道歉

笑南谈情感 2024-12-21 17:43:25

老房子的味道

"李主任,您得给我评评理,这肉怎么能少两斤?"我抱着一大块肉站在供销社门口,嗓门不自觉地提高了八度。

寒风呼啸的冬日里,供销社的玻璃门被风吹得吱呀作响。

那是1990年的腊月,我在北疆某地当兵,好不容易攒够了探亲假的日子。

记得临走那天,营区的梧桐树叶子都掉光了,光秃秃的枝丫在寒风中摇晃。

班长王德发拍着我的肩膀说:"老李啊,这都三年没回家了,得给你爹妈带点好东西,让他们也尝尝咱们新疆的肉味。"

他的话让我心里一暖,可是低头看看自己的口袋,又不免叹了口气。

部队的津贴就那么点,我省吃俭用三个月,才攒下二百来块钱。

王德发看出我的难处,从铺位下面的老帆布包里,摸出一叠票子,数了一百块钱塞进我手里:"等你下次回来再还我。"

我知道他每个月的津贴都会寄回老家,供弟弟上学。

这一百块钱,怕是他好几个月的积蓄。

火车在冰天雪地中缓缓驶离新疆,我的心情却暖融融的。

那时候的火车,走走停停要三天两夜。

我抱着从新疆带回来的大棉被,缩在硬座车厢的角落里。

车窗外白茫茫的一片,让我想起了老家那个泥巴糊的小院。

记得上次回家,院子里那棵老枣树都打出果子了。

到了家乡火车站,我顾不上倒时差,直奔供销社。

柜台后面坐着个五十来岁的大婶,花白的头发扎成一个发髻,戴着一副老花镜。

"给我称十斤猪肉。"我掏出准备好的钱。

大婶动作麻利地剁肉,包好,递给我:"一共十斤整,四块二一斤,四十二块。"

路上我抱着肉,心里美滋滋的。

记得小时候,过年才能吃上一顿肉,还得专门跑十里地去供销社排队买。

这回带着十斤肉回家,爸妈肯定高兴。

谁知道回到家一称,才八斤!

我妈叹了口气:"这供销社,称重都不准。"

爸倒是看得开:"算了吧,可能是路上化了水。"

我这个倔脾气上来了,放下肉就往外冲。

大雪纷飞中,我又跑回供销社讨说法。

李主任听完我的诉说,皱着眉头:"小伙子,你先别急,这事儿我来查。"

正说着,那个卖肉的大婶从后面跑出来,脸都急红了。

"同志,是我对不住你了。"她一边喘气一边说。

原来她听到动静,一直在后面偷听。

"今天早上我孙子发烧,我心神不宁,称重的时候大意了。这是您的两斤肉和道歉信,请您一定要原谅我。"

我接过她手里的东西,心里那股火气瞬间就消了。

信封里除了道歉的字条,还夹着一张她儿子的军装照。

照片上的小伙子笔直地站着,胸前的领章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你知道吗,看到你那身军装,我就想起我家那小子。"大婶擦了擦眼角。

"他去年冬天写信回来,说想家了,想吃妈妈做的红烧肉。可是探亲假批不下来,这不,又要过年了..."

听着大婶说话,我突然觉得鼻子有点发酸。

在部队的日子里,我何尝不是时常想起家里的味道?

那些夜里值班的时候,望着漫天的星星,总会想起妈妈的菜香。

回家的路上,雪越下越大,我的心里却是暖洋洋的。

那个年代,物资匮乏,称重难免会有误差。

但是,认错就改的态度,却是任何时代都值得褒奖的品质。

晚上,我妈把肉炖得特别烂,连着汤汁一起盛了满满一大碗。

我把王德发借给我的那一百块钱的故事,还有供销社大婶的事,都告诉了爸妈。

老爸听完,难得地端起了酒杯:"来,儿子,这顿饭,咱们不光要敬前线的战友,还要敬那位大婶。人心都是肉长的,知错就改,这就难得。"

妈妈在一旁抹眼泪:"那大婶的儿子,不知道啥时候能回来。"

这顿饭,我们一家吃得特别香。

肉是什么味道我已经记不清了,倒是那位大婶焦急的眼神,和她儿子军装照片上挺拔的身姿,至今还在我的记忆里清晰如昨。

后来,我退伍了,经人介绍认识了我现在的媳妇。

婚礼那天,王德发特意从新疆赶来。

让我没想到的是,供销社的大婶也来了,还带着她儿子。

原来她儿子已经退伍,在县城找了份工作。

大婶抱着我媳妇的手说:"好日子就要来了,你们要好好过。"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也有了自己的孩子。

每当抱着孩子从供销社门前经过,我都会想起那个下着大雪的冬天。

现在的供销社早已经不是从前的模样,但那份人情味儿,却一直留在我的记忆里。

去年,我回老家收拾旧物,又翻出了那封泛黄的信。

信纸上的字迹依稀可见,字里行间却满载着那个物质匮乏年代里最珍贵的情怀。

坐在老院子里,望着那棵依旧枝繁叶茂的枣树,我忽然明白了一个道理。

人这一辈子,遇到的不是买卖关系,而是人与人之间的情分。

在那个物质并不丰富的年代,我们没有太多的奢求,但却拥有最真挚的情感。

这些品质,在当下这个时代,依然熠熠生辉。

现在我常和孩子说起这件事。

不是为了感慨生活的不易,而是想告诉他们: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那个供销社的大婶,现在应该已经是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了吧?

每每想起这些,我的心里就会涌起一股暖流。

也许这就是岁月馈赠给我们最好的礼物:那些刻骨铭心的记忆,和深藏其中的人情味儿。

前几天,我路过老供销社的位置,那里已经建起了一座现代化的超市。

站在超市门口,望着来来往往的人群,我仿佛又看到了那个大雪纷飞的冬天。

看到了那个急匆匆跑出来道歉的大婶,看到了她儿子军装照片上坚毅的目光。

这些记忆,就像是一坛陈年的老酒,越是回味,越觉得香醇。

日子还在继续,但那些温暖的片段,却永远留在了心底最柔软的地方。

就像那个雪夜里的十斤猪肉,虽然少了两斤,却换来了一份难得的情谊。

这大概就是生活最动人的地方:它不在乎得失,只在乎心意。

0 阅读:0

笑南谈情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