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5年,乾隆帝趁准噶尔内乱之际,发兵五万攻打准噶尔汗国。

当时的准噶尔汗国,在经历了清朝长期打击,以及严重的天灾、瘟疫(主要是天花)和内乱之后,人口下降严重,早就不是当初那个强大的帝国了。
此次远征准噶尔,清军并未遇到太大抵抗,加之在投降清朝的准噶尔贵族阿睦尔撒纳(策妄阿拉布坦的外孙)的感召下,大量准噶尔人投降清军,清军很轻松就打到伊犁,准噶尔末代大汗达瓦齐也被清军俘虏。
不过,乾隆帝并未直接占领准噶尔故地,而是采取对蒙古诸部那样的措施,将准噶尔汗国一分为四,分别设置四个大汗,阿睦尔撒纳被封为辉特汗。
将卫拉特分封四汗,赏功策勋,用奖劳绩。
然而,等清军从准噶尔撤退,野心勃勃的阿睦尔撒纳就发动叛乱,自称卫拉特四部总汗,试图恢复准噶尔汗国。
乾隆帝勃然大怒,意识到自己被阿睦尔撒纳给欺骗了,于是再次出兵攻打准噶尔,最终于1758年彻底平定阿睦尔撒纳之乱。

再次平定准噶尔之后,乾隆帝的心态发生了极大变化,他认为继续保留准噶尔,对清朝将是个巨大的安全隐患,于是下令兆惠在准噶尔实施灭族政策,大量准噶尔人被杀死,准噶尔几乎灭族,侥幸活下来的人也不敢以准噶尔人自称,而是称为厄鲁特人。
从康熙帝开始,到乾隆帝结束,清朝三代人花了七十年时间,最终灭掉了准噶尔汗国,乾隆帝甚至怒而将准噶尔灭族,准噶尔为何非灭不可。
一、准噶尔是个什么样的部族?准噶尔是卫拉特四部之一,而卫拉特则是明朝时期的瓦剌,瓦剌曾长期与明朝为敌,给明朝造成了巨大伤害,比如著名的土木之变,明军精锐损失殆尽,明英宗还被俘虏。
在蒙古诸部当中,瓦剌的地位一开始并不高,只配给大蒙古国守卫边疆,这样的局面一直持续到元朝灭亡。
元朝远遁漠北之后,瓦剌开始逐渐崛起,它趁着北元与明朝战争的间隙发展自身,逐渐成为一个强大的部落,永乐时期走向强盛。
后来,瓦剌首领脱欢成为北元的实际执政者,他对黄金家族进行屠杀,从而稳固了自身地位,他的儿子也先,也就是俘虏明英宗的那位,甚至一度夺取北元大汗的汗位,还统一了蒙古诸部。
也先去世后,在蒙古其他部落和明朝的不断打压下,瓦剌开始走向衰落,最终分裂为准噶尔、杜尔伯特、和硕特、土尔扈特四部,即卫拉特四部。

为了获得生存空间,卫拉特四部开始西迁,占据了新疆、西藏、青海等地,后金时期以和硕特部的实力最为强大,是卫拉特四部的首领。
1635年,和硕特部首领固始汗代表卫拉特四部向后金臣服,清朝建立后卫拉特四部大汗又都封表臣服,成为清朝的附属国。
这就意味着,从清朝建立开始,卫拉特四部占领的西藏、青海和新疆等地,也是清朝领土,只不过清朝并不直接管辖,而是通过封贡的方式对卫拉特四部进行控制。
当然了,与漠北的喀尔喀蒙古一样,清朝对卫拉特四部的控制力并不强,这与漠南蒙古的情况有很大的区别。
自从卫拉特四部臣服清朝之后,一直坚持向清朝纳贡,从而维持隶属关系,并且在面对沙俄入侵这件事上,也与中央的态度保持一致,那就是积极抵抗,坚决打击沙俄入侵者。
因为这一缘故,清朝与卫拉特四部保持着良好的关系,顺治帝、康熙帝也并未采取武力措施,将卫拉特四部变成第二个漠南蒙古。
这样的局面,一直持续到噶尔丹的出现,这个野心勃勃的男人,在成为准噶尔大汗之后,通过武力手段击败和硕特,又征服哈萨克、灭叶尔羌汗国,称雄西域,正式建立了准噶尔汗国,后来还对喀尔喀蒙古和漠南蒙古发起进攻。

很显然,噶尔丹是个不安分的人,就像他的祖先也先那样,为了个人野心的实现,置民族大义和国家安全而不顾,做了一些天怒人怨的事情。
噶尔丹残杀同族和亲人,对哈萨克进行残暴统治,这些其实都不算啥,他的最大罪过,是对清朝发起反叛,甚至与宿敌沙俄勾结在一起,企图瓜分清朝领土。
可以说,噶尔丹的出现,给准噶尔人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头,他让原本归于平静的准噶尔部,重新激发出了对外扩张的野心,这样的野心一旦产生,就很难制止。
二、清朝为何要攻打准噶尔?噶尔丹成为准噶尔大汗之后,积极对外扩张,严重削弱了清朝对和硕特部的控制,也阻碍了清朝收服喀尔喀蒙古的步伐,自身安全也受到了巨大威胁。
更严重的是,由于噶尔丹与沙俄勾结,导致清朝对外东北的控制力也下降,清朝之所以与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放弃大量领土,就跟噶尔丹发动叛乱,打乱清朝的军事部署有直接关系。
还有喀尔喀蒙古,噶尔丹入侵的时候,土谢图汗正在率军抵抗沙俄军队,就要取得胜利了,结果被他打了个措手不及,最终功亏一篑,只得和其他部落一起迁移到漠南,接受清朝的庇护。
可以说,准噶尔汗国的兴起,严重威胁到了国家安全,为了确保领土的完整,也为了保护蒙古诸部,更为了阻止沙俄入侵的步伐,康熙帝认为必须消灭噶尔丹。

于是,康熙帝积极筹划,通过三征噶尔丹,最终逼得噶尔丹兵败自杀。
但问题并未就此解决,因为清朝击败噶尔丹之后,只收回了喀尔喀蒙古,准噶尔故地已经被噶尔丹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所控制。
策妄阿拉布坦是配合清朝灭掉噶尔丹之人,按道理来说是清朝的朋友,但事实并非如此。
策妄阿拉布坦继位之后,在对外战争上还是值得称道的,积极抵御沙俄入侵,维护了领土完整。
但是,策妄阿拉布坦也是个很有野心之人,等到准噶尔元气恢复之后,他就再次攻占哈萨克,并与沙俄勾结起来,出兵占领西藏,还杀掉了和硕特部首领拉藏汗,软禁了达赖,在西藏实施残暴统治。
策妄阿拉布坦的这一行为,直接导致清朝失去对西藏的控制,对青海的控制也变得岌岌可危。
为了收复西藏,康熙帝再次发起远征,最终将准噶尔军队赶走,实现了对西藏的实际控制。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康熙帝算是看清楚了,无论是噶尔丹也好,还是策妄阿拉布坦也罢,准噶尔人的野心从未改变,他们的目标就是喀尔喀蒙古、西藏和青海,再下一步就是清朝本土。
更可恶的是,准噶尔与沙俄的牵扯太深,同样是蒙古人,为何喀尔喀蒙古就能抗击沙俄,保卫领土安全呢?
很显然,准噶尔已经成为全蒙古的叛徒了。

不过,正当康熙帝准备对准噶尔继续采取军事行动的时候,他就因病去世了,继位的雍正帝对准噶尔的危害是有充分认识的,但他不认为必须用武力解决问题,如果准噶尔能悔改,重新投降清朝,并与沙俄一刀两断,那他可以既往不咎。
因为这一心理的作祟,结果让清军吃了大亏。
策妄阿拉布坦去世后,儿子噶尔丹策零继位,此人也是个个野心勃勃的家伙,为了抗击清朝,并对外扩张领土,他与沙俄进行了更加密切的交往,还在沙俄的帮助下组建了火炮部队,军事实力得到了大幅提升,于是开始频繁从事叛乱活动。
可以说,准噶尔在叛变投敌、分裂国土的错误道路上越走越远,雍正帝不能坐视不管,于是分西北两路大军对准噶尔发起征讨。
但是,噶尔丹策零实在太狡猾,竟然看穿了雍正帝的心思,便以假投降作为诱饵,成功为自己争取了一年多的准备时间,还趁机偷袭了清军粮草。
而后,噶尔丹策零又使用计谋,拖住了岳钟琪率领的北路军,然后集中主力攻打西路军,最终造成清军在博克托岭、和通泊之战中全军覆没,京城八旗几乎损失殆尽。
这一战,让雍正帝彻底看清了准噶尔的丑恶嘴脸,也让他意识到准噶尔是不可能投降的,于是坚定了武力打击的态度。

和通泊一战后,清军吸取了教训,不再轻信准噶尔,而是以务实的态度,寻求消灭准噶尔的有生力量,毕竟准噶人的体量与清朝相比,还是弱小得多。
雍正十年,噶尔丹策零再次出兵攻打喀尔喀蒙古,与清军在光显寺爆发激战,由于清军采取正确的策略,最终消灭了准噶尔数万精锐部队。
光显寺之战不太出名,很多人并不知道,但它却十分重要,是清准之间的关键一战,也是双方最后一次大规模战役,准噶尔自此走向衰落,无力对外扩张,但它与沙俄的关系却并未斩断。
此战过后,由于准噶尔元气大伤,所以噶尔丹策零与清朝进行了和谈,而清朝消耗很大,打得也很疲惫,于是同意议和,双方恢复隶属关系,以杭爱山为界,两国进入为期十三年的和平期。
准噶尔与清朝议和后,最生气的是沙俄,因为它少了一个盟友,入侵清朝就不那么容易了。
于是,沙俄与准噶尔撕破脸,出兵攻打新疆,试图从准噶尔手里夺取领土,却遭到了噶尔丹策零的顽强抵抗。
沙俄又转而入侵喀尔喀蒙古,清朝也奋起发起反击,于是一件奇怪的事情就出现了,清朝与准噶尔在打了几十年之后,竟然合起手来一起对抗沙俄。

事情发展到这里,清朝与准噶尔的关系大大改善,如果继续发展,清朝收服准噶尔,用和平的手段将其变成自身领土,也不是不可能。
但是,后来发生的一件事,却导致乾隆帝再次攻打准噶尔,最终将准噶尔灭族。
三、乾隆帝为何非要将准噶尔灭族?乾隆十年,噶尔丹策零去世,按照他的遗嘱,由嫡子策安多尔济那木札勒继位,但他的其他几个儿子并不服气,于是爆发了汗位争夺战。
战争持续了四五年时间,准噶尔在不断内耗中被削弱,结果噶尔丹策零的三个儿子要么被杀,要么被赶走,最终准噶尔部贵族达瓦齐在阿睦尔撒纳的支持下登上汗位。
事实上,阿睦尔撒纳扶持达瓦齐并非真心,而是打算让达瓦齐当傀儡,自己掌握实权。
然而,达瓦齐看穿了阿睦尔撒纳的野心,于是出兵攻打,结果阿睦尔撒纳战败而逃,带着二万余人投降清朝。
达瓦齐在位期间,对准噶尔汗国实施了残暴统治,导致众叛亲离,大量百姓离开准噶尔,或前往哈萨克,或内附清朝,再加上准噶尔爆发了严重的瘟疫,大量百姓死去,准噶尔的实力因此再次被削弱。
阿睦尔撒纳来到清朝之后,被乾隆帝册封为双俸亲王,他将准噶尔的情况和盘托出,强烈建议乾隆帝出兵消灭准噶尔。

实际上,阿睦尔撒纳是打算借乾隆帝的手灭掉达瓦齐等敌人,然后取而代之,成为准噶尔大汗。
当时的情况是,清朝在经历了康雍乾三代帝王的努力之后,全国统一战争基本结束,除了准噶尔占据的西北地区之外,全国版图基本确定。
乾隆帝审时度势,认为准噶尔汗国的存在,是清朝统治的巨大威胁,也威胁到了北部蒙古的安全,更有与沙俄再次联手入侵清朝的风险,于是决定出兵灭掉准噶尔,永久消除隐患,将准噶尔纳入版图。
尽管当时准噶尔对清朝保持着隶属关系,但乾隆帝依然认为,现在是准噶尔最虚弱的时候,如果不趁机灭掉准噶尔,等准噶尔缓过气来,那就难了。
乾隆二十年,乾隆帝以阿睦尔撒纳为定边左副将军、萨喇勒为定边右副将军,出兵五万攻打准噶尔。
当时,准噶尔贵族与达瓦齐离心离德,各自为政,汗国几乎土崩瓦解,哪里经得起清朝打击,几乎没花什么力气,清军就占领了伊犁,还俘虏了达瓦齐。
当然了,乾隆帝的目的不是灭掉准噶尔,而是将准噶尔汗国纳入清朝版图范围内,准噶尔人可以继续生活在那里的。

基于这层考虑,乾隆帝在灭掉准噶尔之后,采取了喀尔喀蒙古归顺时的做法,将准噶尔汗国分为四个部分,也就是恢复卫拉特四部,分别任命了大汗,阿睦尔撒纳也因功成为辉特汗。
在册封了四汗之后,乾隆帝只留下少量兵力镇守伊犁,主力则退回内地。
但是,让乾隆帝万万没想到的是,清军主力刚走,阿睦尔撒纳就开始搞事情了,竟然四处拉拢准噶尔贵族,开始以总汗自居,为此他还上书乾隆帝,对其进行威胁:
四卫拉特与喀尔喀不同,若无总统之人,恐人心不一,不能外御诸敌,又生变乱。
这还没完,阿睦尔撒纳开始不听清朝调遣,并私自招纳了九千士兵,还派人联系哈萨克,与哈萨克结成联盟。
乾隆帝这才知道,自己被阿睦尔撒纳利用了,他感到很生气,于是发出一道诏书,让阿睦尔撒纳到京城接受封赏,打算趁机将其除掉。
阿睦尔撒纳也是个老江湖,假装同意入京,却安排手下人加紧准备造反,等他走到热河时就公开起兵造反,在抢掠清军粮草之后返回伊犁,杀掉了镇守伊犁的五百清军将士。
这一变故让乾隆帝始料不及,于是他采取了一些措施,首先重新册封了四汗,剥夺了阿睦尔撒纳的汗位交给他人,此举是稳住准噶尔贵族人心。

紧接着,乾隆帝于1756年再次发起远征,准噶尔贵族得知清军到来,纷纷反叛阿睦尔撒纳,阿睦尔撒纳见势不妙,就假装投降,结果欺骗了清军,为自己赢得了喘息之机,他还趁机派人联系哈萨克,得到了阿布赉汗的支持。
在阿布赉汗的帮助下,阿睦尔撒纳逼迫准噶尔贵族继续支持自己反叛清朝,声势再次大涨。
更让乾隆帝没想到的是,随着准噶尔迟迟无法平定,一些不服用清朝的势力也开始反叛,比如喀尔喀蒙古郡王青滚杂卜和土谢图汗,为了摆脱清朝控制而起兵攻打清军,叛乱呈现扩大的趋势。
然而,越是这样,乾隆帝越发觉得,准噶尔的存在对清朝统治地位的威胁实在太大,必须坚决予以打击。
很快,乾隆帝就再次进行了军事部署,分几路大军分别向喀尔喀蒙古和准噶尔发起进攻,由于他采取了正确的策略,用人也很得当,所以喀尔喀蒙古很快被平定,阿睦尔撒纳也被击败,带着妻儿老小逃到哈萨克。
阿睦尔撒纳来到哈萨克之后,一方面与阿布赉汗搞好关系,另一方面又派人与沙俄联系,寻求沙俄的庇护。
没错,沙俄再次出现,自准噶尔与清朝议和之后,与沙俄一度反目,但阿睦尔撒纳为了夺取准噶尔的控制权,也为了与清朝对抗,很早就与沙俄勾结在一起。
清军攻打准噶尔的时候,沙俄曾多次派人告诉阿睦尔撒纳,只要他愿意去沙俄,沙俄随时欢迎。
沙俄之所以这么做,其实就是看中了阿睦尔撒纳的身份和影响力,想要利用阿睦尔撒纳对清朝进行威慑,从而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平定阿睦尔撒纳后之乱
乾隆帝对此深有认识,所以在阿睦尔撒纳逃入哈萨克之后,就派人出使哈萨克和沙俄,对两国进行警告。
为了除掉阿睦尔撒纳,乾隆帝派遣军队进入哈萨克,在击败哈萨克军队之后,阿睦尔撒纳逃入沙俄境内。
在沙俄的操控下,阿睦尔撒纳办理了沙俄户籍,还为他提供了经济援助,但可惜他不久就因为天花而死亡。
以阿睦尔撒纳之死作为标志,准噶尔被彻底平定,乾隆帝在如何处理准噶尔这件事上,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决定将准噶人灭族,这是他权衡局势之后得出的解决准噶尔问题的最优解。
乾隆帝为何要这么做?
原因其实很简单,准噶尔的威胁实在太大,内部又十分混乱,难以管理,且多次降而复叛,太过反复无常,与沙俄的关系也十分微妙,只有灭族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
据史书记载,乾隆帝虽然将准噶尔灭族,但杀掉的人其实并不多,因为在此之前准噶尔人又十分之四死于天花,死于占领的又有十分之三,逃入哈萨克和沙俄的也有十分之二。
也就是说,乾隆帝杀掉的准噶尔人应该不到十分之一,因为妇孺小孩并未杀掉,投降清朝的准噶尔人也没有杀掉,比如达瓦齐及其部众,就得到了清朝优待。
计数十万户中,先痘死者十之四,继窜入俄罗斯哈萨克者十之二,卒歼于大兵者十之三。除妇孺充赏外,至今惟来降受屯之厄鲁特若干户,缩设佐领昂吉,此外数干里间,无瓦刺一毡帐。

不管怎么说,在经历了乾隆帝的屠杀之后,准噶尔人基本消失了,活着的人只能以厄鲁特人自称。
准噶尔也从历史上消失,只以准噶尔盆地这个名字继续被世人所熟知,它占据的土地被清朝纳入版图,乾隆帝取名为新疆,清朝的版图也由此达到鼎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