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牙怎么把澳门占了?明朝的时候国力不弱,稀里糊涂就被殖民了

小赵侃车 2025-04-24 17:02:33

澳门在明朝那会儿,人们习惯称它为“壕境”,另外一个名字则是“壕镜澳”。

咱们平时吃的那玩意儿,生蚝,古时候还有个名字叫“生壕”。说起“壕镜”,它原本是指生蚝壳上特别光滑的那一块地方,因为表面又平又溜,跟镜子似的,就有了“壕镜”这个称呼。至于壕镜澳这个名字,就是因为那地方的地形长得跟“壕镜”挺像,就这么叫开了。到了明朝,有人也管那儿叫“香山澳”。

这个地方为啥还叫“澳门”呢?其实,“澳”就是说船能停靠的地方。那儿有南台和北台,这“台”啊,指的就是山。你看,两座山面对面站着,跟门一样,所以大伙儿就叫它“澳门”了。

但说起来,澳门在英语中被叫做“Macao”,在葡萄牙语则是“Macan”,而在白话里它又叫“马交”,发音像“马考”。这些名字都是怎么来的呢?

早些时候,葡萄牙人初来澳门,一眼就瞅见了座大庙宇,当地人管它叫“妈阁”,其实就是供奉妈祖的地方。

“妈阁”这个名字,其实是从“娘妈角”那座庙的名字变过来的。当初葡萄牙人来的时候,是想问这个地方叫啥名儿。可当地人一听,以为他们是问那座庙的名字呢,就用咱们平时说的话,告诉他们是“妈阁”。葡萄牙人一听,就这么记下了,觉得这个地方就叫“Macan”。

1553年,就是嘉靖三十二年那会儿,一帮葡萄牙人开着船到了澳门。他们装模作样地说自己是来进贡的外国使者,还扯谎说海上的风浪把他们要献的宝贝给弄湿了,得找地方晾晾,想让当地的官老爷放他们上岸。

那时候,在澳门说了算的,是明朝的海道副使汪柏。他拿了人家送的宝物和银两作为好处,于是就点头同意了那些人的请求。

于是,葡萄牙人就这么登陆了。他们起初只是搭些简单的帆布帐篷,但随后行为越来越大胆,运来砖头瓦片,盖起了一栋栋房子,这些房子逐渐聚集起来,形成了一个小村落。随着时间推移,这个村落的规模不断扩大。

最初只是临时搭起的帐篷,后来渐渐变成了长久居住的家园。

说实话,那时候汪柏正带着任务在周边打击海盗,还安排了军队驻扎。他心里跟明镜似的,知道那帮人就是朝廷恨得牙痒痒的“佛郎机”。但拿了人家的好处,就得替人家消灾,所以他警告他们,千万别声张自己是“佛郎机”。

只要有好处可拿,随便给自己起个啥名字都没问题,葡萄牙人立马就点头同意了。那时候,他们还确实挺收敛,没咋张扬。

没过多久,那些外国人就把和他们勾结的中国人何亚八那帮人给卖了,给明军递了消息。结果,汪柏很快就把何亚八领导的海盗团伙给一锅端了。

汪柏觉得离间分化的策略颇为奏效,所以他就决定,干脆让葡萄牙人继续留在那儿,还正式下了命令允许他们留下。

再者来说,这些葡萄牙人会给嘉靖皇帝献上拜见用的珍贵龙涎香,平日里也乖乖地按规矩交税银,这样一来,明朝的地方官员就觉得他们“还算懂事”。

得提一句,葡萄牙人那套行贿的手段可真是高手中的高手,他们不停地给当地官员送洋烟、洋酒、还有洋美人,再加上从海外弄来的各种稀奇古怪的宝贝,直接往官员们的府邸里搬。这样一来,明朝的那些地方官啊,也就只好假装看不见了。

得了好处还装蒜,这事儿得从16世纪的葡萄牙人平托讲起,一直到18世纪的冯秉正这些人,他们都声称澳门是中国政府为了表彰葡萄牙人协助打击海盗,而赏给他们的。

后来,那个日本学者藤田丰八,心眼儿可不太正(叫他藤田那家伙更贴切),假装研究了一番,接着就跳出来说,葡萄牙人真的帮明朝搞定了“张四老”那帮海盗。

不过,我翻遍了中国的历史书籍,愣是没找到“张四老”这个人。还有那个瑞典的龙思泰,他搞的那个“考证”真是让人哭笑不得,硬说“张四老”就是郑芝龙,这简直就是乱弹琴,时间、名字全都不对。

不过,要说葡萄牙人协助对抗海盗,也并非空穴来风。1564年,也就是嘉靖四十三年那会儿,拓林澳附近的明军水师突然闹起了兵变,这事儿还真把广州城的安全给扯上了。

澳门那帮葡萄牙人,心里头痒痒的,想露一手,就跑去跟明朝的地方官说,想让他们打头阵,去收拾那些闹事的水兵。那时候,两广地区的总兵是赫赫有名的俞大猷。俞大猷这人聪明,他假借招安的名义,突然出手,三下五除二就把那帮叛乱的水兵给摆平了。

但说实话,葡萄牙人的行为真够绝的,专门挑人落魄的时候踩一脚。

明军朝着虎门周边三个海口停着的九条反叛船只动手了,葡萄牙的商船在边上放炮帮忙“壮声势”,还又是挥旗子又是大叫的,吓得叛兵不轻。事后,他们还到处宣扬,跑到俞大猷那儿去“请功”。

俞大猷为了搞定大家,一起平定叛乱,他私下里跟澳门的葡萄牙商船大佬们说好了,只要事情办成,就给他们的头头一年免税作为大奖赏。不过这事儿没公开说,就是他们几个私下里的约定。

葡萄牙人觉得自己立了大功,就开始嚣张起来,不光他们的头儿不交税,连那些小喽啰也不交。这事儿终于把管海事的莫吉亨副使给惹火了。他一气之下,把澳门那边的海路给封了,不让任何船只进出。

一看事情闹大了,葡萄牙人心里明白,跟明军硬碰硬是占不到便宜的,所以他们选择了低头,主动提出要交税,并且这次交的税还比原来多了一倍。

俞大猷那边,其实早就看不惯澳门的葡萄牙人了,把他们当成了心头大患。

那时候,他对地方官员放任葡萄牙人在当地建房子,逐渐形成村落,霸占土地的行为十分不满,甚至打算集结军队把他们驱逐出境。但遗憾的是,没多久他就因为朝廷内部有人暗中使绊子,被革去了官职,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葡萄牙人打算借着这股势头,以帮忙平定有功的名义,派使者前往北京。

这次他们说自己叫“蒲丽都”国,是葡萄牙的另一个叫法,还炫耀说已经把满刺加给“占了”,现在他们来代替满刺加给我们送贡品。

明朝那会儿的人压根儿没听说过“蒲丽都家”这个国家,葡萄牙人呢,也拿不出啥证据来,结果,他们连广州布政司的官员那一层都过不了。

明朝的大臣们看透了那些佛郎机人的真面目,他们情绪多变,高兴时像模像样,一发火就变得跟野兽没两样。所以,大臣们铁了心,就是不让他们来进贡。

葡萄牙人费了好大劲想巴结讨好,结果连天朝上国当个附属进贡的机会都没得到,最后只能灰溜溜地打道回府了。

万历二十九年,也就是1601年,那时候荷兰在海上刚冒出头来。他们派了两艘战舰,上面载着二百多号人,突然间就窜到了澳门海边。跟葡萄牙人干了一仗,跟两只狗抢骨头似的,结果没打过,灰溜溜地跑了。

荷兰那海军头头(Nan Waerwijk)火大了,领着一大帮战舰就杀过来了。结果倒霉催的,撞上了个大台风,直接给吹到了澎湖那边。刚喘口气呢,眼瞅着福建那边开来好几十艘明军的大船,荷兰兵吓得魂都没了,立马掉头就跑。

打完那场仗后,澳门的葡萄牙人找了个理由,说要防着荷兰人,就开始在当地动工建起了炮台、围墙这些防御设施。

这事儿可把当地的中国人惹毛了,大家伙儿自个儿就动起手来。先是放火烧了耶稣会士盖的那座堡垒,接着到处传话,说那些“佛郎机人”打算起兵闹事。

葡萄牙人被吓了一大跳,立马就行动起来,他们急忙挑选了好多珍贵财物,派人送到广州去,给那里的官员赔罪。他们不停地解释,说葡萄牙的商人都是老实人,绝对不敢有半点反叛的念头。就这样,经过一番努力,这场风波才逐渐平息下来。

从万历二十六年一直到万历三十八年,那个长期担任两广总督的贪官戴耀,总是对葡萄牙人过于宽容,不加以管制。这样一来,澳门的葡萄牙人便瞅准机会逐渐壮大,最后他们悄无声息地霸占了澳门,这事儿就这么成了。

之后,张鸣同继续担任那个职位,还是对他们挺让步的。他主要就是警告葡萄牙人,别把倭寇带到广东,不然的话,就狠狠收拾他们。

他直接警告,要是葡萄牙人还继续抓人去卖,那就得让他们卷铺盖走人,离开澳门。因为葡萄牙人做生意已经捞了不少油水,所以现在才收敛了点。

不过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开始,葡萄牙人就开始找明朝《海道禁约》规定的空子,借口说要维护那些“老房子”,实际上却是在大肆建造炮台。

葡萄牙的老大卡拉斯科,他在中央高地的三巴炮台搞了个“大本营”,搞得好像在那里另外建了个小王国一样。

从1618年,也就是万历四十六年那会儿起,东北的满洲有个叫努尔哈赤的家伙势力越来越大,辽东地区也被他占领了。这样一来,明朝朝廷的注意力就变了。

大臣徐光启是个天主教信徒,他特别赞成造大炮,甚至派了人去澳门找那些葡萄牙的“教友兄弟”,从他们那里买大炮回来。

天启皇帝刚上位那会儿,明朝的人又想了个招儿,叫“借洋人之手打敌人”。于是啊,他们跑到澳门,找了二十四个葡萄牙人,雇他们当打手,想着让他们扛着大炮去东北,跟满洲人干一架。

有意思的是,这帮“老资格”的士兵,每人竟然还跟着两个中国服务员照顾着他们的生活。

他们半路上,刚走到南昌那会儿,就碰壁了。原来朝廷里好多大臣都不乐意让那些“洋鬼子”上战场,结果他们就被直接打发回原来的地方了。

真让人恼火,他们啥事没做,就轻松骗走了三万四千两白银的“薪水”。而明朝广州官府的做法也挺逗,居然让澳门的葡萄牙商人来平摊这笔冤枉钱。

那时候,葡萄牙人还对大明的强大心存畏惧,只能默默忍受,吃了亏也不敢声张。因为他们得听大明的指挥,不仅得派人还得送礼。这样一来,中国官员就对葡萄牙人放松了警惕,没想到这反而让他们加速了在澳门的布局。

从1580年起,葡萄牙国内就开始走下坡路,变得特别虚弱,直接成了西班牙的小跟班。西班牙带着它跟荷兰、英国这些国家打来打去,老百姓被折腾得够呛,钱财也都耗尽了。结果呢,好多原本属于葡萄牙的海外殖民地,也被其他国家给抢占了。

因此,祖国不强盛,那些在澳门的葡萄牙人心里也没谱。他们虽然占着澳门,但行事都收敛了许多,对那地方也就是暗地里控制,没敢再折腾出什么大乱子。

日子一天天溜走,转眼就是好几百年过去了。那时候,咱们中国人到底喜不喜欢葡萄牙的蛋挞,还真不好说呢。

0 阅读:10

小赵侃车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