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提醒中国:我们应该在西部沙漠,屯够300万人的武器弹药

小赵侃车 2025-04-24 17:03:22

俄乌冲突已持续三年,自2022年初爆发以来,从速战速决的预期演变为考验双方实力的长期消耗战。

它影响全球格局,于武器运用、后勤保障及国家战略层面带来深刻启示。中国在这场持久战中,能汲取诸多宝贵经验。

【外交曙光何时现】

2025年4月,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表示,指望任一方彻底战胜对方不现实,俄罗斯无法完全占领乌克兰,乌克兰也难以完全收复失地。

残酷现实预示终需回谈判桌,通过外交途径解冲突。泽连斯基提未来或三方、双方谈判,此态度较冲突初显更多现实考量。

回顾近年战事,俄军初猛攻,乌军顽强抵抗并反攻,后陷拉锯战。2022年6月外界谁将先败。至2024年底,俄军在乌东紧逼,乌军专家忧前线,但俄军亦损失惨重。

乌军2024年夏突入俄库尔斯克州,欲开新战线牵制俄军,但未达预期,东线仍紧张。双方消耗战磨平锐气,耗尽资源,或成外交呼声高涨之因。

【高科技不灵光了】

这场战争打破了高科技制胜迷信,美制神剑炮弹受俄军电子干扰,命中率降至10%,遭乌军嫌弃。海马斯火箭炮精确打击亦受限,先进武器在复杂电磁环境下或失效。

美国等西方国家开始担忧,自家武器无敌神话将破。俄军亦面临困境,开战初精确制导武器消耗大,西方制裁致关键零件断供,被迫动用库存。

他们使用50年前设计的Kh-22重型反舰导弹攻击地面目标,并部署老旧T-62坦克。但战争关键可能在于无人机,如乌军初期用土耳其TB-2无人机立功,后双方均采用巡飞弹。

俄乌战场,柳叶刀与美制弹簧刀寻坦克攻击。2022年底,俄军大规模用廉价自杀式无人机攻乌能源设施,令乌防空系统头疼。低成本、数量庞大的无人机实战彰显价值,改变现代战场规则。

【谁的家底更厚实】

战争后期,国力成为关键,人和铁的消耗至关重要。至2024年底,双方均感人力匮乏。美官员评估乌克兰兵力仅够支撑6至12个月,人力短缺成其最大劣势。

俄罗斯面临人员短缺,预测2025年达顶峰,据报道已用驴运输补给,并引入朝鲜士兵补缺。乌克兰国防工业受损严重,装备补给几乎全依赖西方援助。

但西方亦面临困境,2022年援助数月后弹药库几近枯竭,如美国标枪导弹月产量难抵乌克兰数日消耗。2024年1月,北约签12亿美元炮弹合同,美国亦持续增援。

乌军日耗炮弹上万,西方军工产能瓶颈显现,交付遭前线抱怨缓慢。俄罗斯则凭苏联时期武器库存,经济转准战时状态,全力增产军工。

尽管消耗巨大,仍须向朝鲜、伊朗等国求援弹药。此战已演变为比拼后勤保障与工业基础的绞杀战。

【中国学到的教训】

目睹俄乌前线资源枯竭之状,国内有人提出应未雨绸缪。有人认为,俄乌冲突启示我们需储备西部沙漠地区足够300万士兵使用的武器弹药,以备战时迅速调用。

此想法合理,西部沙漠干燥利于装备长期储存。但需考虑中国国情:作为世界工业大国,中国钢铁产量领先,拥有完整工业体系和强大军工产能。

这意味着中国工厂能迅速转产武器弹药。还需像美国那样巨资维护庞大武器库吗?囤积老旧装备或致技术过时、维护成本高。国情各异,中国应考量自身情况。

对中国而言,关键非囤积存量,而在保持强大流量,即确保工业基础具韧性、灵活性和快速动员力,能迅速持续产出先进适用武器,彰显社会主义大国实力。

【结语:】

俄乌冲突揭示,现代战争拼的是综合国力,先进技术非决胜关键,人和后勤才是基石。同时警示,强大的工业制造与科学战略储备,乃国家安全之重要保障。

对中国而言,崛起中需汲取冲突教训,结合优势,探索既能应对当前又能适应未来战争的路径,至关重要。

0 阅读:19

小赵侃车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