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央行头头纳比乌林娜,大家都叫她“金融界的女大佬”。这几年来,她在俄罗斯对抗西方制裁的事情上可是挑了大梁。不过,现在看来她碰上个棘手事儿,就是普京总统还信不信得过她。
西方媒体像《新闻周刊》这些,觉得俄罗斯那边,克里姆林宫和俄央行在经济政策上有很大不同意见,特别是在战时怎么管经济这事儿上。克里姆林宫那边想,俄央行得赶紧动手,把通胀压下去,让经济好起来。但俄央行有自己的主意,他们觉得还得继续用紧缩的货币政策,这样才能把通胀控制住。
这说明了,从去年10月底开始,俄罗斯央行把关键利率一口气提升了200个基点,涨到了21%,接下来,俄罗斯还得继续保持这样的高利率水平一段时间。
这事儿说白了,就是俄罗斯那通胀问题,让纳比乌林娜带着的俄央行还是挺头疼的。这种感觉,在纳比乌林娜之前写的一篇文章里也露了点儿端倪。
她说,过去四年,俄罗斯的通胀一直居高不下,实在让人难以接受。所以,俄罗斯央行会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目的就是让国内的信贷增长在2025年能平稳些。他们想恢复到2017年到2020年那时候的价格稳定状态,让经济能够平稳着陆。
另外,纳比乌林娜也一再提到俄央行的“自主权”。她认为,俄央行要想真正做好自己的工作,就不能被政治因素所左右,决策的自主权对现在的中央银行来说至关重要。所以,俄央行得积极站出来,保护好自己的自主权。
最后,她着重指出,俄罗斯央行有个“铁定的任务”,那就是无论发生什么,都得把金融稳定和价格稳定放在首位。
纳比乌林娜对于怎样管理俄罗斯的经济,心里头有本明白账。她觉得,现在最要紧的就是得把通胀管住,让价格稳下来。不过,有些俄罗斯人可不这么想,他们觉得俄央行的经济政策是有些不对劲的。
早前有消息透露,俄罗斯的一些商界大佬和企业老板对俄央行死磕着提高基准利率来控制通胀的做法挺有意见的。他们觉得吧,这么一来,借钱成本就上去了,经济活力也跟着下来了,让他们做生意更难了。
据说,俄罗斯的企业现在日子不好过,能源、薪资、运输费、物流费,还有借钱成本都在往上涨,导致它们赚的钱少了。另外有数据表明,俄罗斯有五分之一的制造厂家,得把税前赚的大部分,也就是三分之二,拿去还债。
现在,俄罗斯那边,几乎每个行业的公司赚的钱都少了很多,特别是煤炭这行,日子真是过得最苦。
据说,为了扭转这个局面,这些公司决定花大力气,砸钱去克里姆林宫游说,还硬是把这事儿往上报,直达高层。普京总统自己也站出来,针对俄罗斯经济和通胀等问题给出了指示。所以嘛,对于国内这些麻烦事儿,他心里估计是有数的。
普京对俄罗斯国内关于经济政策的不同意见持啥态度,这真的是个大问题。像《新闻周刊》这些西方媒体就觉得,克里姆林宫现在对俄央行的做法并不是很满意。
他们说的是,俄罗斯审计院最近动手审起俄央行来了,审的范围还超出了它本该管的。在西方人眼里,这就是想给纳比乌林娜多添点堵,说不定就是想动动她俄央行行长的位子,到头来对俄罗斯的经济大计可没啥好处。
有人更进一步地说,普京想要把高利率带来的麻烦和商界的那些不满,都推到纳比乌林娜头上。这话听起来就像是找个“背锅侠”一样。
大家都知道,西方聊起跟俄罗斯有关的事儿,总喜欢夸大其词。所以说,这次对俄罗斯央行的审计,情况到底有多糟糕,每个人看法都不一样。但不管怎样,这里面多少有点“警告”的味道。另外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俄罗斯国内对于该采取啥经济政策,意见不统一,就连高层也是这样。
其实,这种情况挺常见的。说到底,俄罗斯现在头等大事就是解决战事。其他所有活儿,都得围着这个目标转。你看,俄乌冲突已经让俄罗斯耗了不少资源,还想着经济能跟和平时期一样,稳稳当当发展,啥需求都能满足,那可真是不切实际。
从俄罗斯那些大老板的角度看,他们想摆脱麻烦,把生意做得更大,这挺合理的。再看看纳比乌林娜,她死守着俄罗斯央行的独立性,把控制物价飞涨当作头等大事,这也没啥不对。说到普京,他想的就更宽泛了,得管着整个大局,他有自己的打算和要求。
说白了,只要俄罗斯还在打仗,它的经济问题就会一直存在,前面说的那些争论也不会有个定论。所以,现在有了停火的机会,俄罗斯方面最好还是赶紧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