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蒋介石念错一个字,全国人民跟着读错,连新华字典都妥协了

小赵侃车 2025-04-24 16:59:21

1924年那会儿,黄埔军校开始建起来了,孙中山先生就让蒋介石去当黄埔军校的头儿,也就是校长。

就是从这儿起,蒋介石的政治路子走上了快车道,开始飞速发展。

但很多人不知道,蒋介石当上校长这条路挺不容易。在开学那天的大会上,他作为校长,竟然读错了一个字,结果全国人民都跟着念错了。这事儿影响还挺大,到现在为止,新华字典里都还是按他当时念错的音来标注。

那么,蒋介石到底是怎么成为这所学校的校长的呢?他在开学那天讲话时,又哪个字念得不准呢?

1923年那会儿,黄埔军校正准备开办,苏联在广州的常驻代表鲍罗廷也到了广州。这样一来,关于军校筹办的事儿总算是有了进展。

孙中山先生心里头挺高兴的,打算让刚从苏联考察完军事院校回来的蒋介石来当军校筹备的头儿。可没想到,就在这节骨眼儿上,蒋介石却不干了。

从苏联溜达一圈回来后,蒋介石只给孙中山发了本《俄国见闻录》,然后就直接回老家休息了。

就在这时,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快要开了,军校正在准备建立,人手不够。孙中山急着要知道去苏俄考察的代表团的具体情况。国民党里的老前辈们,一连给蒋介石发了6封电报,催他赶紧从北边回来。

蒋介石心里打着小算盘,盘算着怎么利用这次机会,在国民党里往上爬一爬。等到他认为火候差不多了,那就是1924年1月份的时候,他才慢悠悠地回到广州,交上了他考察的答卷。

在国民党第一次大会上,蒋介石最终没能挤进核心圈子,孙中山先生只是让他做了个中央执行委员会下面军事委员会的小委员。

蒋介石急着想干出一番大事业,可看到眼前的情形,心里立马就不痛快了,觉得自己没被好好使唤。同时呢,他也担心,要是跟孙中山先生汇报考察团的工作时,说了反对苏俄的话,会失了先生的信任。

于是,说走就走,二月底到三月初那会儿,蒋介石老办法用上,写了封信留在那儿,收拾好东西,又一溜烟儿回到了浙江奉化的老家。

现在正是军校筹备工作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可谁也没想到,主要负责筹备的蒋介石竟然说走就走了。这事儿一出,孙中山先生心里头可急坏了。

国民党里的老前辈廖仲恺和邓演达又一次站了出来,他们俩这回是各管一摊。廖仲恺主要负责盯着军事学校的准备工作,邓演达呢,则是亲自跑到奉化去跟蒋介石谈。不过,邓演达这一趟算是白跑了,因为他根本说不动蒋介石。说到底,邓演达和蒋介石就不是一路的,他讲的话,蒋介石根本听不进去,也戳不到他的痛点。

孙中山说过,“要两个人出类拔萃,中国革命才有盼头”,他提到的其中一个出类拔萃的人就是邓演达。可这样的话,蒋介石从来没听过,所以蒋介石对邓演达一直很防备,最后还把他给害了。

其实这些都是后来的事情了,当时邓演达试着去说服蒋介石,但没能成功。接着,孙中山先生又给蒋介石发去了一封电报。

蒋介石收到电报后,立马回了封信,这信可长了,整整四千字。信里头拐弯抹角地说孙中山对他“不够信任、用心不专”。

了解不够深入,感情就不够深厚,一起工作也就没法同心协力。

之后,蒋介石在奉化的老宅子里,电报一个接一个地来,都是催他快点回南边。这让他心里头那个美呀,觉得自己可重要了,对于要不要回去,就更加拿不定主意了。

就在这关头,孙中山先生派了粤军的大头头,也是蒋介石的结拜大哥许崇智,跑到奉化去劝说他。得说许崇智还真摸透了蒋介石心里那股子想要掌权的劲儿。

他跟蒋介石讲:

你在这溪口雪窦山里再闷头呆下去,怕是要跟外界脱节了,啥大事小情都不清楚了。跟你说,孙先生已经从苏俄那里弄到了好几千条枪,正走海路往广州送呢,还有大笔的钱款,周围那些军阀都眼馋得不行。你可真行,平时挺机灵,这会子咋就犯迷糊了,把个能生财的宝地白白送人!

这番话讲完,蒋介石眼里已经露出了感动的神情。接着,许崇智依旧板着脸,严肃地提醒说:

你得赶紧回军校了,要不机会可就没了!孙先生已经明确说了,如果你这次还不跟我一起回去,那校长这个位子,他就要考虑换人了!

许崇智一提醒,蒋介石立马就行动了起来。

4月21号那天,蒋介石回到了广州,跟孙中山先生见了个面,然后立马就去黄埔军校看了看。

5月3号那天,孙中山先生正式让蒋介石当上了黄埔军校的校长。

从5月8号到6月15号学校正式开课的那阵子,蒋介石多次给新来的学生来了好几场激情澎湃的“心灵开导”,反复讲着革命和怎么做人的重要性。他叮嘱学生们得严遵规矩,牢记学校的初衷。

除此之外,他还老爱炫耀自己以前的那些了不起的经历。而且,在军校正紧锣密鼓准备的关键时刻,他突然甩手不干,等到其他同事费尽心力把军校建好了,他又跳出来,厚着脸皮把筹建黄埔军校的功劳全算到自己头上。

6月16号那天,黄埔军校举办开学典礼,蒋校长穿着一身帅气的军装,两只手都套着洁白的手套,看起来特别有精神。他站到了主席台上,给大家带来了一场充满激情的演讲。

下面,全校师生都站得整整齐齐,一个个精神抖擞,满面春风。

在那次公开演讲里,蒋介石居然把黄埔军校的名字给念岔了。其实,“黄埔军校”里的“埔”,正确的发音跟“步”一样。广东那边有大埔和黄埔两个地方,但蒋介石是浙江人,他不清楚这个,就自然而然地把黄埔跟“黄浦江”的“黄浦”混为一谈了。

后来,蒋介石的地位越来越高,权力大得吓人,就没人再敢提起他念错黄埔军校名字这档子事了。时间一长,全国老百姓也都跟着念错了。

后来,在编新华字典那会儿,考虑到大家的日常习惯,就退了一步,干脆就把大家平时怎么念黄埔的,直接给收进了字典里。

蒋介石当上黄埔军校校长后,虽说有把军校名字念错的小误会,但他确实挺下功夫治理学校的。

那段时间,他既不碰烟也不沾酒,连茶都不喝,一日三餐都在军校的食堂解决,跟师生们一块儿吃饭。他每天起得特别早,而且蒋介石还会亲自去看看学生们有没有按时起床,晚上也会检查他们是不是准时睡觉。

一天到晚,他都待在学校里,学校里的各种规矩,都是他亲自定的。他办公桌上老放着一本记事本,不管是大事小事,只要是有动作的,他都会立刻记下来。

基于自己在生死战场上的亲身经历所积累的军事知识,再加上对传统军事领袖治军智慧的深入研究,蒋介石提出了一系列军队改革建议。他主张要调整军队的组织架构,加强日常训练,提升士兵的文化素质,并且严格执行军纪。

特别是“严明军纪”这块,蒋介石力推铁面无私的“集体责任制”,就是说,一个人犯了错,整个部队都得担责。黄埔军校培养出来的学员,没有一个因为军法严格就畏惧死亡、贪生怕活的。

黄埔军校不光看重军事训练,还从苏俄那里学到了不少,特别强调政治教育。就像那时候,周恩来大佬就当过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连毛主席都被请去那儿讲过话呢。

真可惜,蒋介石后来狠心地把这个挺好的传统给丢了。说到底,蒋介石对黄埔军校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拉起自己的军队,建立自己的威风。他想要的不是真心革命的人才,而是那些会死心塌地跟着他的手下。

这样一来,黄埔军校到头来就变成了蒋介石一个人的地盘,他算是“当家做主”了。

0 阅读:12

小赵侃车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