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在2001年公布的第一代城市副中心分别是:徐家汇、五角场、真如与花木;而后在《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中,升级徐家汇为城市主中心,同时新增了吴淞、金桥、张江、川沙、莘庄和虹桥这6个新的城市副中心,至此,上海共有9个城市副中心。
下图:上海9个城市副中心分布图(图片来源:SIITD课题组)
虽然都称之为“副中心”,但由于这9个副中心所在区域的发展历程和资源禀赋均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其“副中心”职能的规划导向和发展定位也应具备显著的差异化特点。尤其是吴淞创新城和位于两个国家级开发区内的金桥副中心和张江副中心,如金桥副中心占地面积4.5平方公里,规划导向要求“聚焦生产性服务业的功能完善和生活性服务业的品质提升,优化金桥城市副中心的经济功能,充分保障先进制造业发展空间。”;张江副中心占地面积0.87平方公里,规划导向要求“主要承载科技特色综合公共服务功能,包括科技研发支持功能、科技商业服务功能、文创交流支持功能、综合公共服务功能等。”
下图:位于金桥开发区内的金桥副中心,现状包含近30家制造企业(图片来源:SIITD课题组)
众所周知,在当前大国争抢产业链主动权的背景下,国家层面高度重视制造业及产业链的稳定,拥有深厚工业底蕴,代表国家参与全球顶层竞争的上海,理应承担建设制造强国的重任,必须在制造业发展方面有更高的站位、更长的眼光、更大的手笔,进一步发挥好表率和排头兵作用,落实制造业战略新要求。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3D打印、虚拟现实等数字科技正在推动制造业在产品形态、生产方式、环境友好等方面发生深刻变革,相当一部分制造业已经轻型化、清洁型、数字化和智能型,远非三十年前“退二进三”时人们印象中的污染源头,它与城市的相融性越来越高了。
另一方面,近年来,上海办公市场始终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据世邦魏理仕调研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2年,全市优质写字楼年度空置率平均在18%以上,2023年上半年达18.7%,整体去化周期加长,租金则从2019年的9.57元/m²/天下滑至2023年上半年的8.96元/m²/天。其重要原因还是办公楼功能单一,受经济波动的影响大。而与办公市场过剩相对应的是高标准、差异化和专业化制造空间愈发紧缺,近年来,上海产业用地每年出让仅10平方公里左右,其中工业用地约7平方公里,有20个开发区的已供工业用地占规划工业用地比重已超8成,且已供工业用地的容积率鲜有超过2.0,土地集约利用效率较低,与高端制造发展空间的增量严重不足。
因此,在上述综合背景下,近期,上海推出了“工业上楼”、“智造空间”的政策,9个城市副中心在规划落地实施的过程中,亟需分类规划、“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因地制宜地谋划各自的功能定位。特别是位于重点产业区域内的副中心(吴淞、金桥、张江),更应充分考虑到现状在地的优质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意愿和需求,在充分评估可行性的前提下,为这些制造企业留出适当比例的发展空间(比如金桥副中心内,聚集了中外大型知名制造企业近30家,其中不乏有明确意愿留下长期发展的),应该创造条件,支持它们成为具有鲜明产业特色的城市副中心的重要主体。让这些“工业上楼”的“智造空间”,成为副中心高楼林立的组成部分。
其实放眼全球,近年来已经有不少城市政府实施了“在城市中心区兼容制造业发展”的举措,比如纽约市政府于2006 年划定了16 片“产业经济区”(IBZ: Industrial Business Zones),其后又扩大到21 个。根据这21个产业经济区所处的不同街区类型特征,引导其发展三类差异化的制造业内容:
第一类:商住街区更新
鼓励制造类空间内容为创客空间、维修服务、打印服务、小型工坊、艺术工作室等与社区生活联系紧密的小微制造业。
第二类:创意产业街区更新
在创意办公基础上,引导视讯制作等与科技和文化创意产业有密切关系的制造企业进驻。
第三类:工业街区更新
鼓励兼顾传统制造和多类新型制造进行垂直产业空间开发。鼓励产业内容包含食品制造、饮品制造、共享工厂、制造类孵化器、先进制造等。
下图:纽约的产业经济区(IBZ)和重要制造产业园区分布图(图片来源:SIITD课题组)
在三类街区兼容制造业发展的基础上,纽约政府还鼓励制造空间和其他功能空间在同一地块的垂直混合发展,并出现三种混合建筑发展模式:
#第一类:居住+制造业。在居住建筑地面层中嵌入社区型制造服务空间,制造空间占比较低,一般不超过建筑面积的3%。
#第二类:创意办公+制造业。以创意办公为主,以制造业为辅,大空间、高层高的制造空间分布在下层,相对空间灵活的创意办公分布于上层。制造空间占比一般不超过建筑面积的20%。
#第三类:传统制造+先进制造+创意办公。以制造业为主,适当发展创意办公。其中根据制造产业类型不同进行垂直分布,低层为大尺度、高层高(约12米)的制造空间,中层为较高层高(约4.5米)的轻型制造空间,高层为较低层高(约3.6米)的创意办公空间。制造空间占比一般不低于建筑面积的75%。
下表:纽约的制造空间和其他功能空间混合发展的三类模式(表格来源:SIITD课题组)
由此可见,上述纽约案例的“创意产业街区更新”、“工业街区更新”和“垂直混合制造业空间”的具体做法,对当前上海位于重点产业区域内的副中心在规划落地过程中,如何与先进制造业的兼容发展,都是具备一定借鉴意义的。特别是具有高科技属性的制造业,如电子信息、大视讯、大健康领域的智能制造原型科技孵化器、生物医药方面的检验检测平台等,都具备轻型化、数字化、智能型的制造方式,对促进副中心的科技创新和产城融合发展具有相当积极的作用。
所以,一座城市在不同时期、不同区域的副中心发展定位,应该与时俱进和富有弹性,而不是千篇一律的把城市副中心等同于鳞次栉比的写字楼。尤其是重点产业区域的城市副中心,其根本目的还是为了提高区域产业能级和丰富城市功能,因此,在空间的内容上,还是应该多样化、融合化和互补化。
作者:严含 潇如 珊磊
编辑:詹晓东
审核:夏 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