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海关总署发布2023年全年货物贸易进出口数据,其中,出口23.77万亿元,同比增长0.2%。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由电动载人汽车、锂电子蓄电池和太阳能电池组成的“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1.06万亿元(“新三样”称谓对应以前中国出口商品“老三样”的服装、家具、家电),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年增长高达29.9%。这一靓丽数据,不仅展现了中国制造的竞争优势,更体现汽车制造呈现出“黑马”的态势。
回顾历史,1958年,新中国的第一辆“凤凰牌”轿车是在上海嘉定诞生的,从此汽车产业在上海扎根、发芽。1984年,中国首家中外合资轿车企业-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落户嘉定,可以说,改革开放的40多年,也是汽车产业在上海逐步发展壮大,成为城市支柱产业的历史进程。
下图:新中国第一辆“凤凰牌”轿车在上海嘉定诞生,其车头的发动机盖上,一只栩栩如生的凤凰展翅欲飞(图片来源:qichequan.net)
下图:1990年代,上海大众生产的桑塔纳(图片来源:上海嘉定)
“十四五”时期,上海更是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汽车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如《上海市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实施计划(2021-2025年)》、《上海市加快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实施方案》、《上海市车路协同创新应用工作实施方案(2023-2025年)》等。根据市经信委媒体交流会介绍,2023年1-11月,上海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117万辆,同比增长34.3%;产值3467.9亿元,同比增长31.3%,新能源汽车成为上海市工业增长的重要支撑点。而根据汽车之家研究院《2022年中国城市新能源汽车发展指数》,基于政策规划、生产制造、智能驾驶和城市吸引力四个评价指标,上海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指数综合得分93.2,位列全国第一。
下表:《2022年中国城市新能源汽车发展指数》综合得分前十五城市(数据来源:汽车之家研究院)
与此同时,上海市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也已形成“1+2+X”的产业空间布局,产业链完备性逐步提升。其中,“1”以嘉定安亭集聚区为主,将建成集研发、制造、检测、应用、文旅、会展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基地;“2”以浦东金桥和临港为主,其中,金桥集聚区重点聚焦智能汽车视觉系统、车用操作系统、车规级芯片等领域;临港则重点形成技术优势明显、对外开放程度高、国际影响力大的高端新能源汽车创新、研发、制造基地。
下图:上海新能源汽车领域已形成“1+2+X”的产业空间布局(图片来源:SIITD课题组)
众所周知,近年来,全球汽车业正在经历新能源浪潮的深度转型,整个行业正在迎来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阶段。2018年3月,上海在全国率先实施智能网联汽车开放道路测试,并发放国内首批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牌照。下一步,上海应紧抓中国汽车出口的黄金机遇期,站在更高的视点,找准产业竞争的发力点,来加速构建世界一流的汽车之城,使之成为上海新型工业化发展进阶上的强劲引擎。在此,笔者建议从两个方面切入:
第一:抓技术创新
上海的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定位必须“高举高打”,把目标定在“全球汽车产业研发的核心承载地”和“全国汽车关键技术创新策源引领地”,只有这样,才能让产业具备持久的竞争力。因此,在这一发展目标的指引下,应狠抓汽车“智能化”、“电动化”、“燃料电池”和“自动驾驶”四个方面的技术创新。首先,在汽车“智能化”技术创新领域,建议近期重点关注6个细分赛道,包括:
#五大功能域融合技术(车身域、动力域、底盘域、座舱域、智驾域);
#整车纵深信息安全防御体系;
#中央计算电子电气架构解决方案;
#千兆车载以太网;
#高性能无线短距通信技术;
#纯固态Flash激光雷达。
同时可适度超前布局2个细分赛道,包括:
车路云一体化融合控制系统;
智能网联汽车场景数据库。
其次,在汽车“电动化”技术创新领域,建议近期重点关注5个细分赛道,包括:
#智能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集成技术;
#800V高压平台及高压超充桩等技术;
#第三代半导体电机控制器;
#车桩协同大功率超充(HPC)技术;
#360Wh/kg、400Wh/kg、450Wh/kg高比能动力电池技术。
同时可适度超前布局3个细分赛道,包括:
高安全、高比能全固态锂电池;
驱动电机用新型软磁材料;
智能电动车用电子机械式线控制动。
第三,在汽车“燃料电池”技术创新领域,建议近期重点关注1个细分赛道:
#70MPa IV型储氢瓶。
同时可适度超前布局2个细分赛道,包括:
氢内燃机、氨内燃机;
高温质子交换膜(HT-PEM)燃料电池。
最后,在汽车“自动驾驶”技术创新领域,建议近期重点关注2个细分赛道,包括:
#大算力车规级计算芯片;
#冗余转向的线控技术。
同时可适度超前布局3个细分赛道,包括:
基于驾舱融合的智能计算芯片;
基于规则+学习的融合型决策算法;智能驾驶操作系统。
下表:围绕汽车“新四化”,重点聚焦“智能化、电动化、燃料电池、自动驾驶”四大技术创新领域的细分赛道和关键作用(表格来源:SIITD课题组)
第二:抓“提质增效”
重点是三个方面:一是从“转型”看,原来“1+2+X”中,安亭和金桥,是传统的汽车制造业基地。如今,都面临怎样升级成为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制造以及相关衍生产业集聚区的任务。尤其是安亭,经过十年的积淀,已形成一大批新能源领域的研发机构和研发人员。这种汽车产业区域性的整体转型,对支撑上海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是从“增效”看,去年10月份,上海发布了《关于推动“工业上楼”打造“智造空间”的若干措施》(沪府办规(2023)21号),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构建本市“2+(3+6)+(4+5)”现代化产业体系,适应现代产业新形态,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推动轻生产、低噪音、环保型企业“工业上楼”。
其实早在去年4月底,深圳坪山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区一期项目已正式交付使用,作为深圳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中部启动区首发项目,其建设过程克服了新能源汽车生产重型设备对于层高、荷载、空间、跨度的高要求难题,成功打造了全国首个智能建造全装配式“摩天工厂”,也是深圳首个按照“工业上楼”标准规划建设的先进储能产业园。其工业上楼厂房(5A栋厂房)是为满足北京理工大学深圳汽车研究院的先进精密设备布设而定制化建设的,实现最大跨度达13.6米,最大负载达3吨每平米。截止去年9月底,项目已有比亚迪、新宙邦、北理深汽院等企业及机构签约入驻。
下图:坪山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区1-3栋项目正式竣工投用(图片来源:深圳新闻网)
由此可见,在产业竞争如此激烈的时代,上海应看清“智者相逢快者胜”的逻辑,抓住政策出台先机,一方面吃透新能源汽车产业对空间载体的需求和使用特性,另一方面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鼓励土地权利人和相关市场主体参与存量产业用地的盘活利用,创新回购收储、分割合并、交易流转和开发建设模式,拓宽盘活路径,进一步发挥产业用地更新在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助推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尽快将“措施付诸实践”。
建议汽车产业可“上楼”的生产环节如下表:
三是从“提质”看,本市在2020-2022年共发布了53个特色产业园区,其中属于“汽车”类别的有2个:临港南桥智行生态谷(位于奉贤新城北部,占地面积1.71平方公里)和汽车新能港(地处嘉定区外冈镇,占地面积2.64平方公里)。
按照《上海市特色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沪府办发〔2023〕20号)的要求,上述2个特色产业园区应进一步加强“营造特强汽车产业生态”,包括“引进培育一批具有核心技术、带动效应强的龙头企业,培育集聚一批创新能力突出、成长潜力大的优质中小企业,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做大做强。集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配套服务机构,构建‘龙头企业引领、中小企业共生’的发展体系”。
诚然,特色产业园区的建设并非一朝一夕,也不能一蹴而就,而应是一个“持续前进、动态调整、优胜劣汰”的漫长过程。也似应不止有现在这两个特色产业园,有条件的话还应增加。除此之外,笔者建议从三方面,来为特色产业园区建设“提质增效”,助推上海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第一,重点培育和引进产业链上的“专精特新”企业。重点鼓励特色产业园培育引进“专精特新”小巨人和隐形冠军企业。梳理编制全国汽车领域“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实施行业对口招商;建立“园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联盟”,按照“服务企业+发展产业”的要求,发挥联盟的产业链招商优势,集中力量将特色产业园区建成上海汽车产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重要集聚地。
第二,开展汽车领域的全球对标招商。坚持开放和国际化发展,进行全球同行业对标、产业链对标,排出重点企业名单、特色产业/创新机构名单和特色产业高校学科名单,实施有针对性的精准招商。同时,对引进园区的具有引领性的企业和平台,按照“一事一议”的方式,予以落地政策支持。
下图: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的重点招商领域(图片来源:SIITD课题组)
第三,开展特色产业园区年度评估。从特色产业占比、头部企业数量、投资和服务水平、公共平台建设、生活配套设施、社会影响力等多个维度,制订特色产业园区发展评估标准,并进行年度评估,从而推进园区实现“特色更特、集聚更快、产出更高”的目标。
作者:严含、宁石
编辑:詹晓东
审核:夏 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