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生意,首先要学会两个字:不响”……
随着近两日“阿宝”、“汪小姐”、“玲子”、“李李”、“范总”等一众明星发文告别《繁花》,笔者也抽空看完了整部剧,一方面佩服王家卫的运镜手法,另一方面也做了些思考。有人说这是一部美食剧,因为排骨年糕这个词条挤爆了这几天的朋友圈;而笔者认为这是一部上海商业和金融市场的发展史,给大家尤其是年轻人科普了多数人出生前的上海商业历史。笔者也是通过这部剧里的沪联商厦去了解了华联商厦(如今的永安百货)的历史,大概率也勾起了一部分长者的记忆(一位年长的上海朋友“墙裂”推荐了这部剧,强调还原度非常高)。今天我们也来发文告别一下《繁花》,但股票还得炒、花要继续种、消费也不能停。
1. 《繁花》里的爆款商业
整部剧贡献了至少两个关键词:吃和穿。几乎所有的生意都是在饭桌上谈成的,所有的交情是在饭桌上建立的,所有的渐行渐远也是在离开饭桌以后,而谈的生意大多都是跟外贸服装相关。
先来说吃,笔者记得有两大“名场面”,一是李李刚到黄河路时,金美林老板娘带头拉电闸、挖厨师、断供应给她下马威,李李的反击却是引进香港来的厨师,推出了粤菜,同时,在阿宝的帮助下顺利的端上了椒盐大王蛇,从此在黄河路站住了。而在此之前,李李给宝总献过一件高仿羊毛衫。李李的爆款商业源自差异化竞争,以及广交朋友(这点和“亚洲糖王”、嘉里集团创始人郭鹤年总结的成功经验“能交朋友,能区分好的朋友和不好的朋友”不谋而合)。
图片来源:微博
二是玲子和阿宝划清界限重振夜东京,进店就餐采用预约制,连股东陶陶都不例外,要么等位要么去菱红店里享受股东“特权”。玲子的爆款商业源自庙小但稀缺的饥饿营销。
图片来源:腾讯视频截图
再来说穿,范总之所以能成为范总,主要得益于他的三羊牌运用了火烧丝光棉技术,在阿宝的助推以及打造“上海品牌”的战略规划下,成功由沪联商厦打入上海市场,还请了费翔、温兆伦等当时红极一时的明星为三羊牌的上市造势。范总的爆款商业源自“专精特新”技术、在地品牌的打造和明星效应。
图片来源:上海黄浦微博
2. 那些年被影视IP带火的产业和Citywalk
自2014年春晚上牛莉凭一件红色双排扣大衣成为春晚带货王起,此后春晚或影视剧中出现的明星同款穿搭,无论是衣服、鞋子、配饰还是包包,就连包包上的挂件,都能在淘宝上被疯抢,展现出明星逆天的带货能力。
前段时间热播的《狂飙》,凭张颂文之力将《孙子兵法》一书卖到书店几乎脱销只剩下几百块元的典藏版;如今的《繁花》,一副进价仅200元被玲子开价到2万6,最终还断送了汪小姐27号职业生涯的珍珠耳环,也在网络上贩卖开来;剧里阿宝初恋雪芝让他借的《飘》,怕是这几天也会被推上热搜。
图片来源:淘宝搜索
部分影视剧还同步开通了影视人物的微博账号,不仅拉近明星与粉丝的距离,还日常提供穿搭教学或是妆容造型教学。当各路主角的口红色号也被扒出来的时候,美妆行业的零售商们也就坐不住了。
图片来源:微博
而影视IP带火的不仅仅是零售商而已,《繁花》还带火了一系列的上海美食:宝总泡饭、汪小姐排骨年糕/粢饭团、玲子红烧划水、菱红川沙鸡脚抓、范总油墩子、魏总霸王别姬、爷叔定胜糕等等,让人不经感叹上海的小吃有救了。原本因拆迁和搬迁而逐渐没落的黄河路起死回生,至真园的原型苔圣园不仅年夜饭一桌难求,平日的预约也已排到半个月后。让餐饮火爆的又何止《繁花》,《辣妈正传》里的Fount日料、《三十而已》里的小龙凤餐室/堀口咖啡、《我的前半生》里的平成屋,至今仍保持着超高的人气。
同时,剧中出现的建筑,也立马被设计成了Citywalk的打卡路线(和平饭店→外滩→浙江路桥→南京路步行街→黄河路→进贤路),让影迷与剧中人物分享同款生活方式,深度体验“走你走过的路,吹你吹过的风”。
这些层出不穷的影视剧的播出,依靠“粉丝经济”养活了一大批零售商和餐饮,也为影视上下游产业带来了巨大商机。
就《繁花》的音乐版权费,有乐评人估算,几乎达到了1000万。合作品牌的广告数量则达到了32个,超过了去年的广告王《三体》。
另外,以影视衍生IP为例,首先是剧集周边产品,闲鱼上售卖海报、画册、盲盒、T恤已不稀奇,竟还能找到贩卖电视剧花絮的小商户。
图片来源:闲鱼搜索
其次是线下场景的开发,如《陈情令》获官方授权,于2021年9月在上海开出主题餐厅,并将剧中莲藕排骨汤、姑苏枇杷、云梦莲子等菜列入菜单,但没能扛过2022年3月的疫情。此外,还有不少剧集被改编成了游戏,有些则被短视频创作者进行了二创。
图片来源:微博&网络公开资料
图片来源:根据电视剧鹰眼信息绘制
据了解,《繁花》剧中有部分环节是在上海烧糖文化VP影棚中拍摄的,采用了虚拟拍摄的技术,也为数字科技企业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3. 影视IP或将成为城市更新项目的全新解题思路
前几日,笔者避开黄河路的人山人海,去了乍浦路与武进路交叉口的一个项目,听说是陈可辛执导的《酱园弄》电影的取景地,去的时候还在布景中,但也已陆陆续续有不少粉丝前往打卡。电影以外滩、石库门、弄堂等老上海元素为背景,再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繁华与沧桑,非常适合在这个有着115年历史的风情街取景。更有趣的是,这个取景地即将面临拆迁。
图片来源:笔者拍摄
笔者不经发出疑问,上海这样面临更新或是拆迁,但又富有浓厚历史底蕴的建筑有很多,是否都要随着“旧改”而从地球上抹去?如今的“田子坊”也曾经是被房产商看中而要动迁的,后来它“名声鹊起”,在各方面的呼吁下得以保留,成为上海城市更新的一个特色。那么,像乍浦路等是否能与酱园弄一样和影视合作,进行短频快的更新,并在电影杀青以后一段时间内,作为影视剧沉浸式剧本杀或体验街区,做类似于购物中心中庭的影视快闪,不仅可以保留建筑本身,又能持续让原本已经失去活力的街区焕发新生。同时,改造的费用还能通过社会资本的介入得到解决。
空间还是原来的空间,只是内容变了,精神内核变了,代入感、归属感找到了,消费自然就升华了。
出处:上海转型发布公众号
作者:林欣蓝
编辑:詹晓东
审核:夏 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