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朱董好像有点不在状态啊。”
2月9日晚的长安汽车智能化战略现场,有不少媒体发出了类似的感慨。
就在数小时前,长安汽车较为罕见的在周末发布提示性公告,称间接控股股东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正在与其他国资央企集团筹划重组事项。
你很难说久经沙场的朱华荣没有被这份突如其来的公告影响到。
再联想此前长安汽车总裁王俊升任兵装副总后却迟迟不公布接任者人选,当时就有业内人士猜测,此事多有蹊跷。
而几乎就在同一时间,东风汽车集团旗下上市公司东风股份与东风科技也先后发布相关公告,内容与长安一样,涉及“正在与其他国资央企集团筹划重组事项”。

一时间,国内几大汽车央企重组合并的消息再度登上热搜。
NO.1
[ 兵装兵工合并才是重头,东风长安只是捎带手 ]这并不是三大汽车央企第一次被传出重组的绯闻。
2015年竺延风前往东风,徐平调任一汽,便首次拉开了三支国家队人事换防的序幕,随后徐留平北上长春担任一汽集团董事长,徐平则换位执掌兵装集团。
2017年,一汽、东风、长安在湖北武汉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前瞻技术、全价值链运营、出海、新商业模式等四大领域展开合作,这也标志着三方正式从人事层面换防进阶到技术层面的融合。

不过,彼时能被业界所记住的落地项目也只有T3出行,更为深入的合作甚至是重组并未发生。
但这次,形式变得有些不一样了。
首先,一汽并不在长安与东风的重组规划之中,虽然一汽没有整体上市故没有披露义务,但旗下的上市子公司一汽解放在公告栏上的沉默,客观上暗示了一汽并不会参与其中。
但如果联想到此前盛传的柳长庆(中国一汽集团总经理助理兼红旗品牌运营委员会副总裁)南下广汽的传闻,一汽与广汽作为第二轮的重组对象或许也并非不可想象。
其次据知情人士透露,此次长安与东风的重组需要经历两大环节:一是长安汽车先从兵装集团中完成剥离,第二步才是与东风汽车的重组。
“这次变化的核心其实是让兵装的业务更加聚焦,军是军,民是民,把长安剥离后,兵装的军工业务会全部合并到中国兵器工业集团,至于东风的军工业务是否也会单独移出,还有待正式方案的公布。”
在汽车产经看来,由于东风与长安都有着深厚的军工背景及相关业务,因此先拿两者作为重组对象,不仅效率更高,效果也会更明显。

事实上早在3天前,中国兵工和中国兵装便在集团总部举行了会谈,而两家央企公号所发布的文章中都提到:面向未来,要立足大兵器格局,形成一套工作机制,组建一个工作团队,开启战略合作新局面。
再补充个冷知识:中国兵工和中国兵装是由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分拆而成,此番相当于重新合二为一。
接下来长安与东风又将如何落地重组,目前传闻颇多,有人称两家公司之上将会设立全新母公司,也有人称两大集团会做深度整合,只保留业绩好的品牌,还有传言称重组后的新总部将会设在北京。
虽然目前尚无官方版本,但鉴于各方公告中均强调“重组会导致本公司控股股东发生变更,但不会导致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唯一可以明确的是,无论如何调整,国资委依旧会是顶头上司。
去年底曾有企业内部人士向汽车产经透露,三大央企都在力拼新能源汽车销量,原因是:谁的销量高,谁就能在未来的兼并重组中获得主导地位。
数据统计显示,2024年东风新能源汽车的销量达86万辆,长安为73万辆,一汽则只有33万。
如果按此成绩单推断,那么重组后的新公司或将以东风高层为主长安高层为辅来组建核心管理层。
由于长安与东风并非直接平级关系,也因此有人分析,此前王俊从长安高升至兵装就是为了能够保证新管理层在职级上的相对平等。
你品吧。
NO.2[ 上级不高兴了 ]“不如特斯拉和比亚迪”、“发展还不够快”,这是国资委主任张玉卓在去年全国两会期间对国有车企在新能源汽车发展上所给出的评价。
这算委婉的。
去年年中,由工信部牵头的一次汽车产业内部研讨会上,有高层直接发了火。
原话的大意是,“中国所有车企的利润加起来还没有人家丰田一家高,你们到底在搞些什么…”
据说现场领导还气得拍了桌子。
以2023财年为例,国内18家汽车上市公司的累计利润只有963亿,而仅丰田一家的利润总额就高达2000亿,说简单点就是18家车企没干过一个丰田。
2024年,中国汽车行业经历了一场大规模的价格战:据不完全统计,当年降价车型数量达到了227款,远超2023年的148款和2022年的95款。
虽然降价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销量,但也导致企业的利润率持续下滑,经销商与供应商更是大面积亏损,汽车行业4.3%的利润率已经连续第三年低于国内工业利润率的平均水平。

在2024年全球汽车销量排行榜上,比亚迪与吉利是唯二的两家中国车企,但距离前三位的丰田、大众、现代起亚近千万的体量,依然有着不小差距。
“虽然民企做出了榜样和成绩,但在国际舞台的竞争中,国家队同样不容缺失,这也是近几年央企加速整合的重要原因。”一位行业分析人士指出。
在他看来,重组既能够实现优势互补,整合产业链资源,降低采购成本、研发成本和运营成本,还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从而在全球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有网友表示,如果把长安汽车去年的268万辆加上东风去年的248万辆,那么两家合并后的总销量便可超越比亚迪,位居全球第五。
但汽车产业的竞争绝非简单的数字叠加游戏,考验的是技术、是造型、是质量,甚至还有文化。
如今,远在2000多公里外的本田与日产的合并几乎告吹,而长安与东风的重组则已箭在弦上,你看好吗?不妨看看来自DeepSeek的点评。
结论:谨慎乐观,但需观察执行细节
若整合以“技术共享+差异化定位”为核心,避免盲目合并,同时引入市场化机制(如混改、股权激励),则有机会打造’中国版大众集团’,在智能电动车时代提升国际竞争力。
反之,若流于形式或受制于体制束缚,如长安东风均属于百万量级车企,管理架构复杂,整合后若无法实现高效协同,则可能错失转型机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