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在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环视摄像头等硬件上已经具备自产能力的比亚迪,在智能化阶段依然有着强大的成本优势。
撰文|吴雪编辑|于杰出品|汽车产经蛇年汽车圈的开年新闻,几乎全都与智能有关——一方面,春节期间爆火的DeepSeek在开工后几天就有20几家车企宣布接入,汽车圈俨然进入了“DeepSeek时代”;而另一方面,一系列智驾战略发布会的开启,也让“智驾平权”早早预定了2025年的车圈关键词。如果说接入DeepSeek对于车企来说究竟有什么实际意义还有待观察,那么智驾平权给汽车圈的改变则是切实的。早在2月6日,比亚迪发布海报,宣布即将举办智能化战略发布会开始,其股价就开始直线飙升,一度接近有史以来的最高值。随后,长安汽车也宣布将发布天枢计划 2.0智能战略,甚至发布会的时间比比亚迪还要早一天,隐隐有点竞争的意思。而就在2月9日长安举办发布会的同一天,吉利汽车也召开了一次内部经营大会,确定将在今年3月初对外发布AI智能化战略,立志成为智能汽车AI科技的引领者。再加上去年10月,尹同跃在奇瑞全球创新大会上放下的“明年(2025年)奇瑞智能化也不客气了”的狠话,在开年这个时间点上,去年中国销量排名前四的车企选择了相同的时间点,开始在智能化赛道上发力。事实上,自从去年三季度小鹏将高阶智驾率先落地到15万级别的MONA M03时起,汽车圈就曾掀起一波“高阶智驾开始普及”的讨论。但当时,讨论的声音还主要停留在新势力和智能驾驶供应商。而如今,随着比亚迪、长安、吉利、奇瑞这些真正占据中国车市半壁江山的主流车企入场,智驾普及的时代终于要正式开启了。
一轮全新,而且更严酷的价格战,也随之打响。
NO.1
[ 智驾“卷”向10万元车型 ]在2月9日和2月10日接连举办的发布会,不管是长安还是比亚迪都拿出了一系列智能技术和新车型。甚至双方的发布会流程都有些相似——先是董事长上台发布整体战略,随后技术讲解,最后再上市一波智驾新车型。而在长达两三个小时的纷繁介绍中,让人印象的最深的还要数这样几句:一个是长安宣布,从今年起,将不再生产非智能汽车;同时要将激光雷达下放到10万元以下车型上,新车型预计今年8月上市。而比亚迪则在发布会上宣布,“天神之眼”智驾系统在10万元以上车型上全系标配,10万元以下车型大多数搭载。甚至就连售价7万元级别的A00小车海鸥也配上了这套智驾系统。从双方发布的具体细节来看,针对不同车型,他们都分出了三个不同方案。其中,比亚迪将基于供应商自研的智驾方案统一包装成了“天神之眼”A/B/C三个系列:

天神之眼A——高阶智驾三激光版(DiPilot 600)、天神之眼B ——高阶智驾激光版(DiPilot 300)、天神之眼 C - 高阶智驾三目版(DiPilot 100)。前两者均支持NOA城市领航功能,而后者则具备NOA高快领航功能。三个系列分别应用于仰望、腾势和比亚迪品牌,以及比亚迪品牌的入门级车型上。而深蓝品牌作为长安天枢计划2.0的首个承载者,也基于自研+合作两种模式,发布了三大方案:

自研的DEEPAL AD,主要提供安全预警+行泊一体;与华为合作的乾崑 ADS SE,具备高速 NCA+城区 LCC功能;更高级别的华为乾崑 ADS 3.0,则具备城区 NCA+高速 NCA+车位到车位功能。虽然在配置和技术细节上存在差别,但落地到车型上,双方的另一个相同点是,都主打一个“加配不加价”。从统计数据来看,去年1-10月,配备ALC自动变道功能的乘用车装车率只有7.9%,而且大部分搭载在24万+产品之上。8万以下车型搭载率为0,即使是8~15万的车型,搭载率也只有0.6%。
而15万以下细分市场,又是中国车市的绝对主力,占据整体份额的55%以上。攻下这一部分,智驾才算是真正开始普及。
NO.2[ 2025,价格战换个方式上强度 ]就在外界还在讨论前一天比亚迪的发布会让智驾“祛魅”时,2月11日,余承东(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一条关于智驾的微博,迅速登上了热搜:

到了11日晚上,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也加入了讨论,发微博表示,“智能驾驶不是一场秀,实践出真知”。

就连宝骏汽车也通过官方账号发布微博,表示自己才是第一个将高阶智驾带入10万元以内的品牌。

一场关于智驾平权的舆论之战,再次开启。像极了当年DM-i推出时,外界对哪种混动路线更优秀的争论。
的确,从发布会后网友们发布的测试视频来看,比亚迪“天神之眼”的智驾流畅性确实还与包括华为在内的智驾第一梯队存在一定差距。而发布会上他们也有意无意地隐晦了一些信息,比如天神之眼A/B采用了Momenta的方案,但发布会全程没有提及;再比如其介绍的自建超算中心算力规模已经达到2.3EFLOPS,而在去年10月份,特斯拉的这一数据是88.5EFLOPS,华为是7.5EFLOPS,小鹏则是2.5EFLOPS。
在很大程度上,相较于颠覆性技术,比亚迪的天神之眼给行业带来的更大冲击,还是瓦解之前智驾的价值体系,给车圈今年的价格战,再加上一个“智驾平权”的标签。如同当年电动化上半场的打法一样,比亚迪依靠供应链优势所带动的成本优势,发起价格战,其他车企不得不下场跟随。如今,智驾平权之战,比亚迪拿出的是相似的套路。有数据显示,天神之眼C方案的成本是4000元。如果未来使用国产芯片,这一成本还会进一步降低。而根据供应链的信息,比亚迪自研的智驾芯片计划今年上半年就将流片。如果一切顺利,到明年,比亚迪的自研芯片就会上车。至于智驾需要的其他技术较低的硬件,如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环视摄像头等,比亚迪更是已经具备了自己生产的能力。
在此前的内部调研中,比亚迪曾直言,推出天神之眼系统的目的也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进一步提升产品竞争力,进而拉动销量。今年比亚迪给自己定下的销量目标是500万辆。虽然和去年相比,只需增长17%,但市场的竞争压力却与日俱增。1月份,吉利的银河星舰7 EM-i曾在上市后销量迅速反超比亚迪宋家族,吉利星愿也曾赶超海鸥。当电动化的价格战已经打到底,曾经发起战争的比亚迪选择再次开辟新战场。正如有业内人士所说,这场看似普惠的智驾平权,本质是比亚迪对全行业发起的新一轮战争。它用规模和垂直整合带来的成本优势,再次逼迫整个行业加入战场。其他车企如果不能快速研究出降本路径,市场份额必然会进一步丢失。
NO.3[ 写在最后]不过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场“智驾平权”之战,也将是中国汽车产业的机会。在2月9日的发布会上,长安邀请了奇瑞、吉利、长城、比亚迪、广汽、东风等13家企业共同发声,宣布要共同打造“中国智驾新名片”。而比亚迪也在发布会上向供应商喊话,希望大家能一起做大做强,“抓住全民智驾的机遇,把产能尽快搞上去”。
要知道就在2024年,地平线的征程5芯片正是凭借比亚迪的订单一举反超了Mobileye,出货量激增180%。而在高阶智驾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激光雷达,中国企业也借助国内智驾的发展占据了全球90%的市场。而在智驾平权的推进过程中,最难受的恐怕还是要数在这一领域实力不足的合资车企们。此前,自主品牌的电动化已经给了它们一记重拳。如今,当智能平权之战开打,是否又会补上致命一击?

一汽-大众,全新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