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在巴黎车展上“卷”完欧洲,隔壁的东南亚市场中国车企也没放过。
今年11月28日开幕的泰国车展上,比亚迪、名爵、长城、长安、哪吒、吉利等中国车企的出现吸引了不少关注。
比亚迪这次在泰国首发了纯电SUV海狮 07EV,同时再进一步,把腾势品牌带入了泰国市场;
广汽埃安发布了首款全球车型AION V,还入乡随俗地请了泰国明星代言;
别看哪吒汽车在国内前途难测,其在泰国纯电市场的市占率已经占到了16%,在这次泰国车展上还如期发布了哪吒S猎装车型……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行业专家章弘在近期协会举办的论坛上表示,泰国是全球排名第九的主要汽车生产国,在目前欧美对我国车企进行打压的情况下,泰国成为出海关键一站。
泰国车市被日系车企占领多年,最近几年在新能源汽车的政策和趋势下逐渐动摇。日系燃油车市占率下滑,取而代之的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势能上涨。
为了乘胜追击,比亚迪今年在泰国已经开始了新一轮降价,这熟悉的套路在海外市场上似乎依然奏效。
按照今年的情况看,泰国汽车工业信息中心预计,新一轮汽车价格大战就要开始了。
NO.1[ 三菱vs比亚迪 ]蓬达纳是泰国的一名汽车经销商,在曼谷经营三菱品牌,但他在今年上半年的媒体采访中说,“我们正在寻求机会从三菱汽车经销商转向中国新能源车企的经销商。现在,泰国街头越来越多中国的新能源车,这个市场未来的发展前景和利润比日系的燃油车更好。” 要知道日系车在泰国是绝对的主流,但在全球化的新能源汽车趋势面前,这些躺赚多年的经销商开始焦虑转型。 蓬达纳转型的念头并不是杞人忧天,今年前5个月,三菱汽车在泰的销量同比下滑超27%,蓬达纳的门店也没能幸免,月销量不断缩水。 这不是三菱单个品牌的困境。最近日产公布了2024上半年财报,提到2025年秋季计划在泰国进行裁员和人事调遣,涉及人数约1000人。目前,有报道称日产销售门店的员工已经减少了8成,降至700人左右。除了日产之外,2024年,斯巴鲁、铃木等日系品牌陆续关闭了在泰国的工厂,本田也缩减了50%产能。 就在蓬达纳隔壁,比亚迪门店的经营者看到的市场却是另一番景象。1-5月,比亚迪在泰销量同比稳步增长近40%,累计销量约为1.3万辆,已超过三菱汽车。泰国汽车市场正在经历着和中国几年前一样的转变。推动燃油车向新能源汽车转变的首先是政策,泰国在新能源汽车整车方面有着和中国类似的扶持态度和力度。 为了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泰国提出了“30·30”政策(即泰国所产汽车总量的30%为零排放车,到2035年零排放车的生产量将达到135万辆)。为此,在2025年之前,泰国将拨款350亿泰铢,为电车生产购买土地、建设工厂及充电设施。 在消费端,泰国政府将纯电汽车的消费税率从8%降至2%,并且根据不同型号的电车差异化减免道路税和进口关税,甚至在去年四季度直接给予购买电动汽车的消费者每辆最高10万泰铢的购车补贴。 目前,近十家车企已经或计划在泰国建厂生产。但实际上国内新能源汽车厂商在海外建厂的浪潮还没有真正形成,大多数品牌和车企依然采用出口的方式试水海外市场。NO.2[ 低迷的市场,热闹的车企 ]中国车企一心全球化,但海外的市场真是广袤的新手村吗? 在去年实现同比近8倍的猛增后,泰国电动汽车市场在今年陷入低迷,而且价格内卷、产能过剩等现象也开始显现。这对进军当地市场的中国厂商来说,不是一个好消息。 2024年1-10月,泰国当地累计销售汽车476,350 辆,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26.24%。预计2024-2025年泰国汽车销量将保持低位,预计每年销量约为60-61万辆。 而根据开泰汽车研究中心的报告表明,2024年内已经和即将投产的厂家中,仅MG、长城、比亚迪、长安、埃安等6家中国品牌的总产能就达到了47.4万辆,到2025年,9个在泰投资的中国厂家产能会超过62万辆。埃安泰国工厂 这远远超过了泰国市场的承受能力。也就是说,中国车企很快就要在泰国面临产能过剩的问题。来自中国的电动车、泰国本地生产的中国电动车与燃油车,在港口、工厂及经销商处积压,形成了巨大的库存压力。 这场面是不是似曾相识?2018年中国汽车市场在暴增了两年后首次下滑,之后就再也没能增长回正,但也是在那年前后,市场市场上的汽车品牌却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 这样激烈的竞争下,中国车企把自己逼出了“高性价”绝活。泰国60万泰铢以内的高性价比市场上,比亚迪、MG、广汽埃安等是强势一方,其他宝马等品牌的新能源车型在价格和配置方面都很难与之同台竞争。 除此之外,中国车企未来还要小心来自日系车企的反击。丰田、本田、日产已经跟他们的配套厂家明示,将在两三年之内开始在泰国转型生产新能源汽车。 泰国必争,但压力也大。章弘认为这道题的解法目前可以从三方面考虑,第一,在泰国建立这么大的产量不应该以泰国市场销售为主要目的,而是应该把它当做跳板,从泰国转销到欧洲、北美等国家;第二,要用泰国的方法解决泰国的问题,如果中国车企去建立一个泰国本土品牌,可能会更好销售;第三,旧王日系品牌仍然相对强势,配套金融服务、售后保障等仍然比新进者完善太多。中国车企需要同步引入自己的销售保障设体系,或者找到适合的当地企业合作,才能给海外用户带来更好的用车体验。NO.3[写在最后]国内车企的“内卷”竞争在海外真的依然奏效么?还是比亚迪今年降价的事儿,比亚迪ATTO 3(元PLUS)从2022年11月在泰国上市时的119万泰铢(折合人民币约24万),降到了今年的90万泰铢(折合人民币约18万元)。因为降价,比亚迪面临车主起诉和消费者保护委员会的调查,最后以充电福利平息了这场风波。卷低价从来不是开拓市场的唯一突破口。45年前,丰田进入中国市场时有一句slogan: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这是中国文化中特有的表达,也是通过这句话,让丰田打开了中国增量市场的局面。“一套拳脚走天下”行不通,面对“外卷”,跨国企业不妨研究研究当地的人与文化呢?推荐阅读广汽改革,值得探究的细节
捷途,野出海
红旗,认真讲技术
长安,转折点还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