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简化降低了学习和记忆的难度,提高了识字效率,从而有助于提高全民的教育水平和文化普及。但有一个字繁体字只有五笔,简化后是四笔,这个字就是——“㝉”。至少了一笔,简化的意义何在呢?您听我慢慢说。

“㝉”字在现代汉语中读作zhù(读音:住),有三种含义,分别是:①贮藏、积聚,同“贮”; ②久立,同“伫”; ③大门与屏风之间。

字形演变
“㝉”的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是匣膛滑道中的一个抽屉,抽屉两端各有一个拉手,方便从滑膛两端抽拉盒子,储藏珍宝。有的甲骨文在抽屉中加一点指事符号,写成指事字,表示在抽屉中储藏珍宝。

《说文解字》截图
“㝉”字的繁体字写作“宁”,自古便是如此。《说文解字》中解释“宁,辨积物也。象形。凡宁之属皆从宁。直吕切” 。意思是说:宁(zhù),指用来分类积物的木匣子。字形像木匣之形。所有与宁(zhù)相关的字,都采用“宁”(zhù)作边旁。读作“住”。

“宁”字演变
今天“宁”(zhù)已被用作“寧”(níng)的简化字,古义已废,但看古籍时需要注意。由于“寧”简化为“宁”,为避免混淆,原有的“宁”(zhù)简化为“㝉”。本来从“宁”(zhù)的字,如“貯、佇、苧、紵”,也简化为“贮、伫、苎、纻”,这是汉字合并简化过程中的“变读”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