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城市化的恶性循环:人口少、税收少、就业少

夜春阅览趣事 2025-01-15 01:46:17

东北,作为中国的重工业摇篮,曾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先锋,在人口计划政策执行上也堪称表率。然而,时过境迁,三十年的风云变幻中,东北在城市化的浪潮里不仅渐失往昔领先优势,甚至还悄然兴起了一股“逆城市化”之风。

在此,不禁想问:城市化是否已触碰到天花板?究竟什么是城市化与逆城市化?它们又会给普通人的生活带来哪些涟漪?

城市人口与经济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值得深入探究,本文就借历史的镜鉴,深挖逆城市化背后的真相。

01

城市化与逆城市化的内涵

大约七八年前,“逃离北上广”的话题甚嚣尘上,可这与后来逃离大城市回归省城或老家的情形有所不同,逆城市化实则意味着区域的实打实衰落。

人口流失堪称逆城市化的关键推手,就拿伊春市和齐齐哈尔市来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相较第六次,人口流失率双双突破20%,在全国人口流失榜单上名列前茅。

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亦是成因之一,以伊春市为例,它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作为我国最后一个政企合一的城市,因林而起,小兴安岭贯穿全境,是声名远扬的重点国有林区,类似此前网络爆火的鹤岗,曾是赫赫有名的煤炭之城。东北诸多资源型城市在资源枯竭后,经济滑坡,人口外流,伊春市也未能幸免。

2013年全面叫停天然林商业采伐后,转型困境与衰落之势已成定局。2014年,伊春市 GDP 同比下滑9%,地方财政收入更是锐减17.4%,职工转型艰难,外来人口纷纷离去,衰退在所难免。

再者,东北的严寒气候全国闻名,零下数十度的低温,漫长的冬季,即便全国迎来立春,伊春往往还处在零下20度的冰寒之中,这般天气对老年人的心血管健康尤为不利。伴随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人口南迁的趋势或许还将延续数十载。

02

逆城市化有无益处?

以伊春市的合并举措为例,两个行政单位合二为一,政府公职人员大幅削减80%,转至企业单位,财政压力骤减。由此可见,那些财政吃紧、公务员数量臃肿的地区与城市,大概率会沿着逆城市化的路径继续改革。

近年来,中央大力引导人口从高度密集的城市向郊区及周边城市疏散,典型如上海、广州放开郊区新城户籍,旨在为中心城区分流,不料却吸引了大量外地人口蜂拥而至。这些新城为招揽人才,大力投资教育,名校分校纷纷落地,成就“全市学区房”,凭借此举吸引人口、带动房价、激发经济活力。

东北因工业化起步早、家底殷实、国企占比高,在落实党和国家人口政策时力度空前,突出表现为一孩化率高、城镇化率领先,早在2001年,全国城镇化率仅37%时,东北已达52%。

但也正因如此,东北老龄化程度严重,后续又遭遇国企改革与下岗潮冲击,经济逐步下滑,诸如东北养老金告急之类的新闻屡见不鲜。

气候、就业、经济、文化、人才吸引力等要素一旦薄弱,人口净流出便难以阻挡,东北、西北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也就不足为奇。

山西等省市推行区与区的合并,本质也是人口减少所致,精简公务员、裁撤行政机构,为地方财政减负。

逆城市化已然成风,尤其在经济发达地区虹吸效应愈发显著、人口净流入与净流出界限愈发分明的当下,未来区与区整合、街道降级等现象恐将愈发常见。

但需警醒的是,更大的隐患或许正悄然逼近,人口坍缩或将催生大量“幽灵屋”。

03

日本的发展轨迹

日本顶级投行野村证券的研究报告显示,当下的日本,无论城市还是乡村,哪怕是最为繁华抑或最为破败的街区,都充斥着大量的“幽灵屋”,这便是世界上最富裕国家之一在人口坍缩后的真实写照。

日本政府已多年不敢统计全国空置率,前几年调查报告表明,日本全国空置房达850万套,约占全国房屋总量的13%。

野村证券依据这一官方数据推算,到2038年,日本将有三分之一的房屋沦为无人居住的“鬼屋”,且由于人口愈发稀少,拆房成本水涨船高,甚至超过房屋与土地的价值,亏本买卖可能致使无人问津。

又如,日本建房素以追求经久耐用著称,然而二战后经济腾飞之际,全民沉迷炒房炒地,建房理念转变为求数量而非质量。业内预估,日本战后新建公寓寿命仅四五十年,听起来是不是似曾相识?

在中国,高周转、高杠杆、高债务模式下,开发商交付房屋的质量也常遭百姓诟病,过去十年间,网络上不乏对房屋质量问题的投诉与批判文章。

房地产泡沫破灭后的日本,这些质量欠佳的房子渐成累赘,无人问津,最终沦为“幽灵屋”。依据破窗效应,一旦某个社区出现“幽灵屋”,废弃房屋便会如传染病般迅速蔓延。在日本东京最繁华的世田谷区,居然有5万多座房屋无人照料,破败荒芜。

同理,逆城市化进程中,人口持续外流,城市里多余的房屋显得格格不入,高昂成本令年轻人望而却步,人口愈发稀少,“幽灵病”注定会席卷全国各个角落。

03

人口争夺战

2022年日本新生儿数量首次跌破80万,创下过去200多年来的最低纪录。没有年轻人工作纳税、缴纳养老金,能退休的日本老人数量也日益减少。

在日本,仍有超789万老年人打零工补贴家用。在老龄化率高达29%的日本,65岁以上群体约3640万人,这意味着每5个老年人中就有1个还在为生计奔波,炒房炒地留下的巨大泡沫,或许真会将日本这个国家与民族从世界舞台上逐渐抹去。

说到底,逆城市化只是表象,背后的根源仍是人口问题。房价越高,生育意愿越受抑制,经济发展也越受阻,最终难免被反啮。北欧与俄罗斯也在研究逆城市化现象,即人口从大城市、大都市区向小城镇、小都市区乃至农村迁移分散的过程。

瑞典研究发现,逆城市化人群年龄集中在30岁左右,大多是育有子女的年轻家庭,且男性比例高于女性,这或许表明高房价与高成本压力对男性冲击更大。

俄罗斯的发展轨迹与之相似,1917年革命后,农村居民大量涌入大城市,寻求更好工作、更高收入、更优物质供应与更佳环境。20世纪末,俄罗斯城市人口约1亿,占全国73%,城镇化率颇高。次贷危机后,俄罗斯人的观念开始转变,在莫斯科打工的外省人陆续返乡。

2020年,猎头公司针对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居民展开调查,9000名受访者中,68%的人抱怨大城市压力大、节奏快,44%的人认为房价过高,41%的人觉得生态环境差。

全国各省市间的人口争夺战,让经济落后地区略显被动。相较于财大气粗的城市,又是人才引进,又是产业投资,还有生育补贴,缺钱的地方手段有限,或许只能压缩开支,盼着人口回流,或是等待退休。

气候因素同样不容忽视,俄罗斯大规模迁居人群多奔着相对温暖的南方,如索契和克拉斯诺达尔,两地房地产需求近两年翻了两倍。

相信许多东北同胞背井离乡时,定有千般不舍,但东北、西北的区域发展格局非一朝一夕能扭转。每个人都向往美好生活,都有自己心中的“三亚”,对于你我普通人而言,未来究竟该如何抉择?

是奔赴城市化前沿地区,还是去往逆城市化之地?

【文本来源@厉害财经的视频内容】

0 阅读:6

夜春阅览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