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过年了,咱常常能瞧见这样的场景:有人在大城市被高强度的竞争折腾得疲惫不堪,索性卖掉城里的房子,揣着几百万元积蓄,回了老家县城,过上了惬意悠然的慢节奏生活。又或是,有人在大城市每月背负着8000元的房贷,压力山大,而在老家县城却能住上宽敞的大平层,每天悠闲晒娃,这般画面,实在让人有些眼热。
于是一个关键问题冒了出来:县城,到底能不能回呢?
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得先看你回老家的目的是什么。倘若你银行账户里的存款多达八位数,回乡纯粹是为了提前享受养老时光,那自然是想去哪儿就去哪儿,随心随性。要是只因大城市的生活太累,那答案或许也简单明了:只要回老家能有活儿干、有钱挣,那就值得回。
这背后有个极为关键的决定性因素,那就是县城的人口流入情况。毕竟人多了,产业才能兴旺,消费才有活力,工作机会才会纷至沓来,县城也才有进一步发展的动力。
实际上,近十几年来,国内众多县城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区范围不断拓展,老城区焕新颜,新城区拔地而起,人口愈发密集,一幢幢高层住宅鳞次栉比,虽说入住率高低暂且不论,但往昔那些似乎只属于大城市的咖啡奶茶店,如今在县城里也随处可见了。
县城人口新局说到这儿,问题多多的小明就犯迷糊了:“不是说很多县城人口都流向北上广深了吗?那县城这些新增人口又是打哪儿来的呢?难不成是从大城市逃回来的?”
其实不然,一部分是从大城市回流的,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周边乡镇、村里的农村人口搬迁而来。这里面有个容易被忽视却又至关重要的缘由——撤点并校。从1997年到2010年这14年里,全国农村小学锐减超30万所,主要是为了集中有限的教育资源,提升乡村教育质量。如此一来,许多农村地区的中小学纷纷从村镇撤离,搬迁至县城。
80后、90后的家长们,为了能让孩子在县城接受教育,纷纷离开老家,到县城租房、买房安家。他们自身或是打工,或是做点小本生意,不知不觉间就推动了农村向县城的就近城市化进程。
再加上县城扩张带来的拆迁安置、外出到大城市打工的农村劳动力返乡发展,以及县城自身的人口自然增长,这十几年来,不少县城的在人口增长势头迅猛,当下全国县城的常住人口已然达到2.5亿之多。
就像很多人感慨的,不经意间就发现,儿时在老家一起玩耍的伙伴们,大多都离开了村子,搬进了县城。当然也有另一些县城,情况不容乐观,要么人口持续外流,要么直接被大城市吸纳合并。
看到这儿的很多小伙伴就抛出一个新问题:“那我老家以后会是什么命运呢?”
县城未来蓝图咱们先瞧瞧大环境,目前我国的城镇化率为66.16%,邻国日本高达93%,韩国则是83%,照此趋势,未来预计还有3-4亿农村人口将完成城镇化进程。
再者,2022年5月份,权威部门发布了一项重磅消息,明确指出县城将成为未来城镇化建设的关键载体,并且要求到2026年要有重大进展,而大城市,尤其是省会城市,会严控规模扩张。
简单来说,就是县城将迎来大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大城市则要放慢扩张步伐。这也不难理解,毕竟要是县城发展得不错,谁又愿意背井离乡,去北上广深买均价五六万的房子,只为求得一处容身之所呢?
这份权威文件还将全国1866个县和县级市(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县城)划分成了五类,各有各的精准定位。咱们对照一下自己老家所属类别,基本就能心里有数,判断出县城能不能回了。
其中,一类是大城市周边的县城,这类县城能够融入都市圈,担当卫星城的角色,居民白天去大城市上班,晚上开车或者搭乘地铁、轻轨等交通工具回到县城,住进宽敞的100多平大房子,毕竟两边房价差距悬殊。
一类是专业功能县城,像声名远扬、承包了日本90%棺材市场的宇宙中心山东曹县,还有拥有顶级旅游资源雪乡的黑龙江海林市等,它们凭借自身独特优势,继续在专业领域深耕细作。
一类是农产品主产区县城,以及一类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城,这些县城会持续获得政策倾斜与补贴扶持。
不过,还有一类是人口流失县城,诸如那些原本人口稀少、又缺乏产业支撑的县城,这种情况下,若是逆势扩张,显然不明智。年轻人若要找工作,不妨考虑前往隔壁发展态势良好的县区,因为人口和公共资源往往会逐渐向这些地方集中。
总而言之,虽说不可能每一个县城都能发展日前小巧精致、尽善尽美,但至少给广大打工者提供了一条新出路。在大城市拼搏,为的是追逐梦想、出人头地;回归小县城,则能够休养生息、享受生活。
而且从人生的长远跨度来看,这两者并非完全不能兼顾。说到这儿,又有人有了新的疑惑:“那我老家村里还有宅基地、还有田地,要是去了县城,这些地该怎么办呢?” 关于这个问题,村里的土地承包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流转买卖事宜,其实已经有了文件已经明确表示支持,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搜索一下。
文本来源@直男财经 的视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