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曼帝国因自身衰弱和列强混战度过第五次俄土战争前的和平时期

史海撷英 2024-09-03 14:35:56

18世纪奥斯曼帝国持续衰落之后,终于在40年代迎来了一段历史上最长的和平时期:即从苏丹奥斯曼三世到穆斯塔法三世统治的时期。这段时期的欧洲列强们正在忙于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及七年战争,所以暂时无暇东顾,给了腐朽衰老的奥斯曼帝国以喘息之机。

由此奥斯曼帝国在欧洲的领土获得了一代人时间的和平。在这段时期,欧洲国家大多数时候都在忙着打仗:1740年哈布斯堡王朝的皇帝查理六世驾崩,根据《国事诏令》(Pragmatic Sanction)应由他的女儿玛利亚・特蕾莎(Maria Theresa)继承的奥地利领土分崩离析,引来各国的争夺.......

国际形势

查理六世的驾崩导致了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后来又引发了七年战争,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大帝(Frederick the Great)也趁机崛起,一跃成为欧陆强权。而以奥斯曼帝国的和平守护者和保护者自居的法国,则希望土耳其人能够更加主动地投身到欧洲事务之中,充当欧洲的制衡力量。

此时的法国正与普鲁士和一些德意志邦国一道,对奥地利有所图谋,因此它们也向土耳其人施加压力,希望他们可以入侵匈牙利。法国人甚至许诺说:如果土耳其人能够在匈牙利方向牵制奥地利人的注意力,那么整个匈牙利王国日后都将属于土耳其人。

但老苏丹马哈茂德一世不为所动,他坚决主张奥斯曼帝国保持中立,还公开发表宣言,劝说其他国家停止战争,并表示愿意出面调停,以异教徒的身份劝说基督教国家彼此之间化干戈为玉帛。

奥斯曼帝国疆域图

无奈之下法国决定求助于已经归顺奥斯曼帝国的博纳瓦尔伯爵。法国人给了他一笔津贴,还许诺允许他返回法国,希望借助他的影响力让奥斯曼帝国参战。但苏丹和他的大臣们的态度依然十分坚决不为所动。

在接下来的十年中,法国人又不断努力,试图让奥斯曼帝国与普鲁士和瑞典结盟,结果也遭到了拒绝。奥斯曼帝国十分坚定地拒绝战争,甚至还在英格兰的调停下接受了玛利亚・特蕾莎的主动示好,与奥地利和俄罗斯签署了“永久性的”和平条约。

在这几十年间,奥斯曼土耳其人抱着听天由命的态度慵懒地无所事事,全然没有看到未来可能出现的危险。只有一小部分精英分子看到了帝国的孱弱现状,意识到国家急需重新武装自己并进行重组。他们认为,与俄罗斯帝国的下一次碰撞一定会到来,奥斯曼帝国需要利用当前的喘息之机重整国内的秩序!

但奥斯曼统治阶层中却充斥着自鸣得意、目光短浅之徒。从上到下,人们要么固执地不愿意去面对国家存在的问题,要么干脆对这些问题视而不见。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土耳其人传统上一直相信奥斯曼帝国的体制是绝对正确的,而异教徒的体制一定是低劣的,全然不顾过往的经验教训。

从不停更迭的大维齐尔开始,自私自利的情绪从上至下、由内而外,弥漫在整个官僚体系之中,贪污腐化的领域越来越多,污染了整个政府体系。就连军队的中坚力量近卫军也日益腐化。

穆罕默德・本・易卜拉欣・本・‍艾哈迈德

自从穆罕默德四世苏丹给了近卫军免进口关税的特权,他们的生计就不再依靠战争,而是靠经商的副业过活。像其他群体一样,他们也宁愿在和平时期享受既得利益。因为在战争期间,他们的各种损失太大了。

1754年,马哈茂德一世苏丹终于驾崩,他的弟弟继位苏丹,即奥斯曼三世!由于奥斯曼早年在“牢笼”里被关押,所以他的健康状况并不很好,几乎已经驼背,并且在生活中还有着一些与众不同的怪癖......

奥斯曼三世

奥斯曼三世是奥斯曼帝国第25任苏丹,兼任哈里发,于1754年至1757年在位。通常也被翻译成“奥托曼三世”或“鄂图曼三世”(III. Osman)。其御号为“常胜的奥斯曼汗・本・穆斯塔法”(Osman Han bin Mustafa muzaffer daima)。

奥斯曼三世是苏丹穆斯塔法二世与第二任皇后谢赫苏瓦尔的儿子,也是前任苏丹马哈茂德一世的弟弟,于1699年1月2日生于埃迪尔内的皇宫中。本来奥斯曼只是许许多多皇子之一,所以他早年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被软禁的皇宫中度过的。

因此奥斯曼三世作为一名“皇家囚犯”,多少有些神经质,并且健康状况也堪忧,而在他继承哥哥苏丹之位时,他就已经56岁了,随后他只短短在位三年便去世。随后皇位由艾哈迈德三世的儿子——穆斯塔法三世继承。

奥斯曼三世

虽然有些神经质的奥斯曼三世行为举止颇为异常,但他总体来说还是一位宽厚仁慈的君主,据说他曾经到民间微服私访。尽管他的统治主要是因为对非穆斯林不宽容政策和帝都伊斯坦布尔的多场大火而闻名于世的......

在奥斯曼三世在位期间,基督徒和犹太人被要求穿戴与穆斯林不同颜色的衣服和标志以示区别。此外奥斯曼三世还讨厌音乐,即位后甚至把所有的宫廷乐师都赶出了皇宫。据说他还在皇家监狱(kafes)中的时候,就厌恶与妇女们交往。

据说他为此还穿上铁制的鞋子,女仆们听见他鞋子的声响就知道他来了,然后知趣地散开躲起来,这样他就不会与任何妇女并肩而行了。奥斯曼三世在位时期,帝国还建成了著名的努鲁奥斯曼尼耶清真寺。除此之外,奥斯曼三世的统治就乏善可陈了......

而在奥斯曼三世继位不久,他就延续了兄长的和平主义政策,于1756年接待了普鲁士王国派驻奥斯曼帝国的大使。他在位的三年中,换了七次大维齐尔。而最后一位大维齐尔则是堪与科普鲁律家族成员相媲美的拉吉卜帕夏(Raghib Pasha)。

大维齐尔拉吉卜帕夏十分诚实,思想开明,曾经学习过欧洲的科学知识,非常推崇艾萨克・牛顿的著作,希望能够向西方学习。因此他也就成为奥斯曼三世统治最后一年的帝国实际统治者,并在奥斯曼三世死后继续在新苏丹政府担任大维齐尔一职。

另外在奥斯曼三世在位期间,帝国在阿尔及利亚的统治衰落了。1756年5月帝国埃及和巴格达行省也爆发了反对奥斯曼帝国的起义。此外帝国西部军团腐化堕落,反奥斯曼帝国势力开始掠夺军团的财富。

而同时期的俄罗斯帝国和波兰立陶宛联邦为了削弱奥斯曼帝国的影响,也开始染指摩尔达维亚。另外为了抵抗马耳他岛的海盗的袭击,奥斯曼帝国在米蒂利岛上建造了城堡和灯塔......

总而言之,在奥斯曼三世统治时期,虽然帝国迎来了历史上最长的和平时期,但整体上帝国也在逐渐落后于日益崛起的西方列强。在此背景之下,积极改革的穆斯塔法三世苏丹就登上了历史舞台......

穆斯塔法三世

穆斯塔法三世是奥斯曼帝国第26任苏丹,是艾哈迈德三世的儿子、奥斯曼三世的堂兄弟。生于1717年1月28日,于1757年继位为苏丹,最终死于1774年1月21日,在位时间17年。

与奥斯曼三世相比,穆斯塔法三世是一位相当有所作为和明智的苏丹,他在位期间试图改革奥斯曼帝国的军队和国家管理体系,来使得奥斯曼帝国能够与西方欧洲国家相抗争。为此他聘用外国军官来改革步兵和炮兵,并开设了数学、导航和科学院。但是此时奥斯曼帝国已经相当虚弱了,所以他的改革措施没有任何效益。他的体制改革计划立刻遭到了保守的近卫军和阿訇的反对。

叶卡捷琳娜二世・阿列克谢耶芙娜

穆斯塔法三世深知奥斯曼帝国的虚弱,因此他也试图避免战争,延续了马哈茂德一世和奥斯曼三世的和平政策。但最终却只能无奈地看着俄罗斯帝国的叶卡捷琳娜大帝吞并克里米亚。

由于俄罗斯帝国继续在波兰扩张,最终使得穆斯塔法三世无法继续忍耐,因此他在死前不久才向俄罗斯宣战。所以同时期的伏尔泰在一系列给叶卡捷琳娜大帝的信中描写穆斯塔法三世为“肥胖和无知”。

无论如何,穆斯塔法在继位之初还是积极改革,当然这也得益于他前任给他遗留下来的大维齐尔——拉吉卜帕夏。拉吉卜帕夏为了维持帝国秩序的稳定,认为在推行改革的过程中不能威胁到“现有体制的和谐运行”。

所以在国外,拉吉卜试图通过构建力量均势来实现奥斯曼帝国的和平诉求。为了抗衡奥地利和俄罗斯的力量,他在1761年与普鲁士签订了条约。不出意外的话,他希望这份条约可以让奥斯曼帝国与普鲁士结成攻守同盟,因为普鲁士本身对奥斯曼帝国并没有领土诉求。

并且拉吉卜十分清楚俄罗斯对奥斯曼帝国的敌意,因此明白必须改造奥斯曼帝国军队!拉吉卜为此整顿了帝国的兵工厂,创建了一所火炮铸造厂,组建了一支造桥部队,还开始建造新的战舰。

这位明智的大维齐尔还创办了一系列学校,教授数学、海事、工程学和火炮知识;要求近卫军、工程兵、西帕希骑兵及安纳托利亚的封地骑兵定期进行演习。他重组了行政体系以恢复帝国的财政秩序;他还在安纳托利亚镇压土匪,并且设法确保满足圣城麦加和麦地那巨大的粮食需求。

在公共工程和事业方面,他重启了古老的黑海到地中海之间的运河项目。借助这条运河,就可以绕开博斯普鲁斯海峡,穿过小亚细亚直抵伊兹尼克湾的尽头,继而进入马尔马拉海。

通过这一系列举措,这位大维齐尔希望能让新任苏丹穆斯塔法三世把他的旺盛精力用在适当的地方,控制自己的行为。穆斯塔法三世最初也的确满足于让拉吉卜主导各项事务。

但穆斯塔法三世急于亲自领导他的人民,为他的国家建功立业,他本人也是有着很强的征服欲望,但这种欲望并不总是能被苏丹冷静的判断力控制住。所以等到拉吉卜于1763年去世、苏丹穆斯塔法亲自掌权后,帝国就陷入了跟死敌俄罗斯的战争......

俄土战争

从穆斯塔法三世即位伊始,他就决心用自己的方式治理国家。按照传统,苏丹在即位时要举起一杯谢尔贝特(sherbet)向近卫军致辞。穆斯塔法三世信誓旦旦地说:“战友们!我希望明年春天能与你们在宾杰里城(摩尔多瓦东南部城市)下同饮此杯!”

叶卡捷琳娜二世・阿列克谢耶芙娜

与此同时,俄罗斯帝国的女皇叶卡捷琳娜大帝(Catherine the Great)也推翻了她荒淫无能的丈夫彼得三世,获得了统治权。这个女人富有才干而又不择手段,好战的女皇一心想要瓜分奥斯曼帝国,成为统治博斯普鲁斯海峡两岸的女皇!

但在俄国人入侵奥斯曼之前,由于波兰国王奥古斯特三世(Augustus III)的去世,俄罗斯首先发起了对波兰的瓜分:1764年,叶卡捷琳娜变换阵营,与昔日的敌人——普鲁士的腓特烈大帝结成了一个卑鄙的同盟,意欲终结波兰的独立。

在奥地利的默许下,俄罗斯和普鲁士的军队占领并瓜分了波兰,还扶植了叶卡捷琳娜的昔日情人做了波兰的末代国王。奥斯曼苏丹穆斯塔法三世随即谴责了俄罗斯卑鄙的侵略行径,指责叶卡捷琳娜通过所谓的“选举”扶植了自己的傀儡国王。

穆斯塔法三世还夸下海口说:“我会想办法教训这些异教徒。”但他的迪万会议却反对战争,奥斯曼帝国的军队也确实没有做好打仗的准备。尽管备受压迫的波兰人不断求救,但奥斯曼帝国也只能抗议几声罢了。

但不久之后,叶卡捷琳娜大帝的野心就昭然若揭:俄国人的密探开始在奥斯曼帝国的各个地区煽动内乱——黑山(Montenegro)、阿尔巴尼亚、摩尔达维亚、瓦拉几亚以及格鲁吉亚和克里米亚!

按照此前《贝尔格莱德和约》的规定,布格河与乌克兰边境之间的“新塞尔维亚”应当是中立的边境地带,但俄罗斯人开始在这里修建工事。这样一来,一旦战争爆发,他们就可以切断土耳其人和鞑靼人之间的联系。

接着俄罗斯人又进行了最后一次挑衅:为了追捕波兰流亡者,他们跑到奥斯曼帝国的附庸鞑靼可汗的地盘上,攻破了靠近比萨拉比亚边境的巴尔塔(Balta),并将其夷为平地,还在那里不加区分地大肆屠杀波兰人和土耳其人。

这一骇人听闻的践踏和约的行为让苏丹穆斯塔法三世陷入狂怒。迪万也改变了立场,赞成立即宣战。只有大维齐尔穆赫辛扎德反对这一决定,他并不是反对开战这件事本身,而是基于奥斯曼帝国的军队和边防都还没有做好准备这一事实,反对立即宣战。而且在来年春天之前,奥斯曼人根本不可能采取真的军事行动,而无谓的提前宣战相当于给了俄国人一个预警。

但在不耐烦的苏丹看来,他的机会终于来了。他解除了大维齐尔的职务,然后忙不迭地让新任大维齐尔哈姆扎帕夏(Hamza Pasha)给俄罗斯使节奥布列斯科夫(Obreskov)送去了最后通牒,要求俄罗斯女皇从波兰撤军!

没有得到圣彼得堡任何指示的奥布列斯科夫拒绝签署最后通牒。于是土耳其人把他丢进了七塔监狱,然后对俄罗斯宣战。但法国却一直在敦促迪万对俄罗斯宣战。凡尔赛宫的舒瓦瑟尔公爵(Choiseul)早就指示法国驻奥斯曼帝国大使韦尔热讷伯爵(de Vergennes),让他向奥斯曼帝国的大臣们阐明俄罗斯在波兰和其他地区种种行动的危险性。

韦尔热讷伯爵告诉凡尔赛宫方面:奥斯曼人并没有做好准备,但他的话被当成了耳旁风。在奥斯曼人贸然宣战后,凡尔赛宫只得派来了一位密使托特男爵(Baron deTott),让他担任奥斯曼帝国的军事顾问。苏丹便命令他检查武器和弹药准备情况,结果他震惊地发现:伊斯坦布尔的兵工厂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在托特男爵看来,土耳其人已经遗忘了传统的兵事。从工事的修筑到部队的调遣,从训练到纪律,奥斯曼帝国军队在各个方面全都一塌糊涂!军中充斥着无能之辈,军官们愚钝无知,很多人连基本的地理常识都没有。

到了战场上,奥斯曼军队更是毫无纪律可言:大量的部队拒绝参战;军需官中饱私囊,导致士兵吃不饱肚子;享有封地的骑兵花钱雇来各种冒险者替他们服兵役;近卫军经常以下犯上,身为步兵还要求骑马上前线,除非军官也跟他们一起徒步行军。奥斯曼帝国军队已经堕落成了一群野蛮的乌合之众!

虽然此前的大维齐尔拉吉卜做了一系列努力改造海军,试图增强其实力,但这些海军的船只营造不周,设计过时,材料朽坏。托特男爵汇报说:“哪怕有一点点风浪,这些高舷船的下层炮位就会进水。这些船的大面积木质船体暴露给敌人,却没有什么火力。”托特男爵把这些船高高的甲板比作水手们头上高耸的头巾。托特男爵还记录了这些船只大量的缺点,“而那些指挥船只的无知之徒甚至都意识不到这些船有什么问题”。海军司令甚至还把每艘船的指挥权交给了出价最高的人,他还允许这些船长也如是效法,拍卖职位......

就在这样悬殊的对比之下,1768年,著名的第五次俄土战争高调地开启了......

0 阅读: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