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财政赤字能否成为中国经济摆脱困境的解药?

樊稠我见 2024-12-12 22:42:40

财政赤字是指年度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差额,会计上通常用红字表示,所以叫财政赤字。也叫预算赤字。

财政赤字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经济范畴,也是一种世界性的经济现象,它是国家职能的必然产物。纵观世界各国,在经济增长缓慢、市场萎靡的时候,一般都以财政赤字的增加为代价来支持经济持续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为适应经济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中国基本上实行的就是这样一种的赤字政策。

财政赤字产生的原因

国家财政当年支出大于收入的经济现象。在现实中,国家经常需要大量的财政资金解决大量的经济和社会问题,有时会出现入不敷出的局面。这是财政赤字不可避免的一个原因。不过,这表明财政赤字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即在一定限度内可以刺激经济增长,也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政府的燃眉之急。

财政赤字的可行性

实际上,对于财政赤字的可行性,一直存在较大争议。从其历史演进过程来看,赤字政策虽然一直被世界各国在不同时期以不同方式加以普遍使用,但对这一政策的有效性却一直存在着比较大的争议。

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新古典学派的兴起,自由主义经济思想重新占据上风后,西方经济理论界出现了否定赤字政策有效性的倾向,也不断有政界人士出面反对赤字政策。这种思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中国财政政策的制订与实施,需要认真加以分析。

在经济萧条时期,赤字政策是增加政府支出,减少政府税收,这样就必然出现财政赤字。凯恩斯认为,财政政策应该为实现充分就业服务,因此,赤字政策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能的。理由如下:

1、债务人是国家,债权人是公众。国家与公众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政府的财政赤字是国家欠公众的债务,也就是自己欠自己的债务。

2、政府的政权是稳定的,这就保证了债务的偿还是有保证的,不会引起信用危机。

3、债务用于发展经济,使政府有能力偿还债务,弥补财政赤字。这就是一般所说的“公债哲学”。

政府实行赤字政策是通过发行公债来进行的。公债并不是直接卖给公众或厂商,因为这样可能会减少公众与厂商的消费和投资。使赤字政策起不到应有的刺激经济的作用。当经济恢复发展起来后,就可以向政府缴纳更多的税收,从而偿还政府债务。

财政赤字的利与弊

有利的一面

1、刺激经济增长

在经济低迷时期,社会闲置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财政赤字可以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减税等措施,扩大总需求,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从而刺激经济复苏‌。

财政赤字可以作为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手段,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减少税收或两者同时实施,来刺激经济增长。这有助于增加总需求,促进就业,特别是在经济衰退时期,财政赤字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2、作为政府宏观调控手段‌,调节经济周期

财政赤字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能够有效动员社会资源,积累社会资本,支持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当经济处于下行周期时,财政赤字可以弥补私人投资的不足,帮助稳定经济,减少经济波动的负面影响。它能有效动员社会资源,积累庞大的社会资本,支持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持续增长。

3、应对经济波动‌,稳定市场

当宏观经济增长疲软时,扩张性赤字财政政策可以帮助经济保持稳定增长‌。

弊端的一面

1、增加债务风险

长期高额的财政赤字会导致国家债务累积,增加未来还本付息的负担,增加财政风险。可能导致财政危机和政府信誉受损,进而影响国家融资能力。

2、造成经济危机隐患

财政赤字可能增加政府的债务负担,导致出现风险乃至财政危机。财政风险是指政府财政无法提供足够的财政资源,严重损害国家机器的运行。当这种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时,轻则导致政府财政入不敷出,重则导致财政危机和政府信用的丧失。

过度依赖财政赤字政策可能会积累未来的经济危机隐患,因为扩张性政策可能会加剧未来的生产过剩问题‌。

3、引发通货膨胀

财政赤字可能导致货币需求总量增加,而商品和劳务的供给量没有相应增加,从而引发通货膨胀‌风险。

加大财政赤字化解债务,能否成为促使中国经济摆脱困境的一剂解药?

1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5年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做好明年经济工作,稳住楼市股市。会议之所提出明年中国经济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是因为从负债率来看,目前我国财政赤字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预测2025年我国财政赤字率将扩大至3.5%-4%。

那么,仅靠提升政府财政赤字这一手段就能促使中国经济快速复苏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笔者认为,目前中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增长需要通过内需来驱动,而当下最大的难题是居民收入太低,不具备消费能力。

事实上,民众多年辛辛苦苦积累起来的财富,近年来均被楼市与股市两大吞金利器悉数收割,如今6个钱包空空如也的百姓,哪里还有什么消费能力?

虽然从人均GDP看,2023年我国人均GDP突破12000美元,但衡量百姓是否富裕,不能单看人均GDP,更要看人均可支配收入。事实证明,中国居民收入并没有与经济发展同步,居民收入水平明显落后于经济增长速度。

2023年,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总额仅占GDP的43%,而美国这一占比为63%,其他发达国家也基本上在60%左右。此外,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并不能完全反映中国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还需要考虑收入分配的均衡性。

如果剔除高收入群体,中国剩下的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中位数又是多少呢?中国的基尼系数为0.47,远高于欧洲发达国家。欧美国家基尼系数为何合理?,是因为这些国家的社会保障水平远高于我国,其财政支出中用于医疗、教育、养老等民生的比例高达80%左右,这有效缓解了收入分配的不均衡问题,使其基尼系数在实际效果上降至0.3左右。

数据显示,我国财政开支中用于民生的比例为53%,两会提出的目标是在“今后”要实现70%的占比,但可以预见的是,这一目标在短期内恐怕很难实现。

设想一下,如果中国将财政收入的70%以上用于民生领域,精简机构,压缩不必要的政府支出,将会大幅提升社会保障水平。通过全民共享的二次分配,减轻医疗、教育、养老、就业等方面的负担,这样一来,消费问题自然会水到渠成,很容易就此得以解决,

近两年实施的货币宽松政策,实际效果并如同经济学理论所指出的那样,带动消费品和资产价格的上涨,CPI、PPI、房价、股价、汇率均持续下跌,说明经济学理论并非都是指导经济运行,制定经济政策的灵丹妙药。经济政策的制定仍需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提升财政赤字对于稳定楼市股市固然重要,但除此之外,政府工作的重点还应放在如何改善民生,提高民众收入水平上来。中国经济面临难题看起来千头万绪,但只要抓住主要矛盾,下决心解决好这一难题,其他一切矛盾均可迎刃而解。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热点我见

1 阅读:117

樊稠我见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