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兵临北京城下,崇祯发起捐资救国运动,没想到变成一场闹剧

娇洋看过去 2024-10-02 04:19:43

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十八日, 李自成率领的大顺农民军主力已经兵临北京城下,京师被数十万农军团团包围,已经危在旦夕。彼时京师正流行一场大瘟疫,实际上是闹鼠疫,城内官绅军民染上疾疫者不在少数。当李自成的队伍进入京师外围时,鼠疫也在农民军中有所传播,不少将士被传染而卧病不起,甚至有染疫死亡的事发生。就在农民军大兵压境、瘟疫流行的双重危机下,大明的国库也几乎空空如也,早就没有军饷可发,军队欠饷严重,士气低落。根据《甲申纪事》 记载,明朝当时国库空虚——

“新库中止二千三百余金,老库中止贮籍没史家资,金带犀杯衣物之类,只千余金”。

崇祯帝朱由检像

堂堂大明府库中真的一贫如洗啊!如今“闯贼”兵临城下,守军欠饷乏粮,军心不稳,若要他们卖力守城,就必须补发欠饷,府库中那点钱只是杯水车薪,崇祯帝朱由检为了挽救江山社稷只得放下身价主持并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募捐活动,他试图向王公大臣募集到一笔资金,给守御京城的明军官兵发放军饷, 解燃眉之急。结果上演了一场募捐闹剧。

崇祯帝亲自拟定的捐款标准是,位高权重的大臣和皇亲贵戚,每人最少捐银三万两。其余的官员和宗室成员按地位高低定相应纳银数目。国家有难,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王公大臣本是既得利益者,按理说应该踊跃捐款、共赴国难才对。没想到第一个捐钱的居然是一位年过六旬的普通百姓,他捐出了自己毕生积攒的四百两银子。那些养尊处优的王公权贵却纷纷哭穷,抠抠搜搜,半天没有动静。

崇祯亲手提拔、重用的内阁首辅魏藻德,被皇帝点名后还一个劲直哭穷,最后吃逼不过才万分不舍地掏出五百两纹银,为找平衡,他还恶意劝别人多多捐款;大太监王之心富可敌国这本是公开的秘密,他也只捐出了一万两银子,崇祯心里想的是“以三万两为上等”,但最多一笔捐款只有二万两,还是国丈周皇亲(崇祯岳父周奎)捐的,绝大多数王公勋戚和文武大臣不过捐纳“几百几十而已”,还肉痛得很,明显敷衍了事。

眼看大明这艘“破船漏屋”就要倾覆,崇祯也顾不得那么多了 ,他亲自催逼,甚至登门逼捐,皇帝的尊严也弃之不顾了。可王公大臣们要么哭穷连天,要么标榜自己清正廉洁, 还有人哭着喊着要卖田地卖宅邸,京师庙堂上下居然出现了极其罕见的“清官潮、廉政潮 ”,在卖力作秀的背后,谁也不愿掏出真金白银犒军救国。

就这样在这场捐资救国的运动中,总计募银二十万两,对于数目庞大的欠饷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无济于事。结果集资发军饷的办法流产,导致军心大乱。守军将士怨气冲天,不服调度还是轻的,许多人甚至偷偷出城与农民军暗通曲款,甚至有人自愿约为内应。李自成挥军攻城后,守军无心抵抗,守城太监曹化淳、王则尧等人则干脆打开城门,迎农军入城...... 李自成入京后没几天,就抓捕了朱明勋戚 、宗室亲贵、大臣 、文武官员八百多人,严刑拷打,逼他们捐资助饷。

李自成集团二号人物、权将军刘宗敏限令大学士交赃银十万两 ,部院官员及锦衣卫缇帅(指挥使)交七万两,科道官员五万两,翰林一万两。凡乖乖交银者立即释放,凡迟疑或借故拖延者都关押起来, 以夹棍、皮鞭严刑伺候。

明朝这些身居高位的王公大臣,国破家亡之际,崇祯帝让他们捐款救国他们不肯,最后在刘宗敏酷刑威逼下不得不为买命而把一笔笔巨款交给了李自成。史载,李自成进京后共搜刮了七千万两银子以及无数奇珍异宝。当初崇祯要是有这些钱,也不至于身死国灭啊!正如首辅魏藻德在生命最后一刻发出的哀叹:

“吾当初不能尽忠报国为主,如今悔也迟矣”!

【配图源自网络】

0 阅读:11

娇洋看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