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倒是不怕卷,最多就是有点看不清未来的方向”,小莹非常罕见地展现了自己柔软的一面,这与她一贯的“风风火火”可大不一样。
作为入行超过13年的汽车行业“老炮”,小莹属于典型的“弄潮儿”。在大多数车企人还没“觉醒”的年代,她就已经开始寻求变化,一路披荆斩棘做到了新势力的“高层”。然而提起自己的未来,她依旧表示出了迷茫。
(1)央企“异类”
作为80年代末生人,小莹与那个时代的大多数精英没啥太大的不同。她出生在大城市,父母都在事业单位上班,条件算不上优渥,但也属于衣食不愁的类型,哪怕她什么也不做,“混个温饱也不是问题”。对于这一点,小莹是看得很清楚的。因此从小她做事就不太考虑代价,基本上是怎么高兴怎么来。
小莹本不是汽车专业,却被大学时候的“方程式比赛”所吸引。凭借自己外向的性格和不错的口才,小莹“破格”成为学校车队的一员。尽管并非“科班”出身,但因为好学的态度和不服输的性格,小莹居然破天荒成为车队的技术担当兼赛车手,出尽了风头。
毕业后的小莹,顺利入职了一家央企汽车研究所,从事设计工作。然而这个时候的小莹,已经不满足于画图这些,她更感兴趣的是整车的开发,以及更精确的能量管理。在企业里几经挣扎,她终于换到了自己喜欢的科室。
在当时那个年代,她属于绝对的“异类”。一是“不知死活”的对抗体系,她的出走把领导得罪得死死的,二是整车开发这块工作更繁杂更累,并且经常要出差到更远的地方。
然而小莹是很享受这段经历的,几年的时间,她几乎把公司大牛们的“绝技”学了个干净,整车的每个环节都有涉猎,尤其是对于技术的未来发展有了很深的认知。结论就是,自己公司的这种模式是很难长久的,也没有发展前途。
(2)出征一线城市
于是不到30岁的小莹选择了开启新的征程,去了一线城市的某家自主豪华品牌车企。这在当时是很难令人理解的,那会儿新势力都还没出来,整个汽车行业的薪资其实并不高。小莹已经在二线城市安家,并且在单位做得挺好,可以说前途也不错,到一线城市工资“只”涨了30%,看起来似乎性价比并不高。
然而小莹的解释是,“我喜欢,我不想继续浪费我的生命”。
这家自主豪华品牌车企并没有“做起来”,选择的很多方向都是错的。比如花了很大精力去国外做测试,起到的宣传效果却非常有限。设计的产品太过小众,没能引起市场反响。甚至人员流动也很大。然而小莹的评价是,自己非常享受这种氛围,垂直管理的团队,绝大多数时候以技术说话,并且真的能接触到更多的前沿科技。
从这家企业离职后,小莹自然而然地到了新势力。一方面是薪资更高,另一方面也是大势所趋。小莹的到来给这家新势力带来了不少的变化,帮助它们最大限度完善了整车的开发体系。然而很可惜,车型开发从来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成本管控和营销同样非常重要。
(3)弄潮新势力
最初小莹还很开心跟我们分享进度,分享她主导开发的车在某某测试中获奖,但随着销量的走低,她的话也就越来越少。毕竟光“叫好”是不行了,真正买车的人,看的还是实惠。小莹公司主导开发的车最大的问题就是不接地气,几乎每款车都是上市之初有点热度,随后很快因为价格调整不及时,营销不到位等因素陨落。
不过好处也是有的,由于进去得早,并且在公司的几年都是打A,小莹也得到了不少股票。公司上市后,价值一度超过200万,这可是顶普通人好多年的工资了。
然而遗憾的是小莹没有选择第一时间抛售,之后新势力的股价大跌,她的股票也就不怎么值钱了。在这家公司待了两年半之后,小莹又开始了新的征程。
这一次,小莹又一次换了角色,她不再是单纯的技术岗位,而是成为一名产品定义者。当然了,以小莹“好事者”的性格,技术层面她也同样是要插手的。这对于小莹来说是最有挑战性的一次,作为后来者,她被老板定义成“破局者”,经常一个人跟整个技术团队对抗,就是要推最难的方案。
小莹出色地完成了这项任务,比如团队最开始压根不注重能耗,在她的坚持和力排众议下,居然一步一步把能耗做到了国内一流水平。当然其中的付出也很多,不仅仅是整个团队苦不堪言,还有争取公司的资源倾斜。再比如一些配置的设定,小莹也成功打破了原有的限制,从反馈结果来说也是不错的。
(4)战斗之王
“一直在战斗”,小莹回忆道,有时候是意见不合,有时候是意见冲突,总之事情做起来非常难。不过她又很自信,“我是卷王嘛,我一定要在他们所有人崩溃之后我才崩溃”。多次对所谓的“权威”发起冲击,为了有足够的“底气”,她甚至翻遍各种论文以及竞争对手的技术资料,为的就是让整个体系按照自己的想法运行。
“这样不累吗,图啥呢”,被问到这个问题时,小莹也愣了一下。表示自己也想过很多次放弃,但总归是想着先把事情做成。甚至以前央企的某家子公司,还曾邀请她回去当总监,这是她曾经的同事们梦寐以求的位置。但小莹还是拒绝了,她表示她已经适应不了央企的体系,只能一路向前了,尽管前方满满的都是荆棘。
被问到是不是打算一直在这家企业干下去,小莹也摆摆手,说都不知道这家新势力能撑多久。可能自己这块业务完成了,还要继续前行。或者真累了,自己可能回家做做短视频,卖卖书,或者搞搞培训什么的。“我也不知道要做什么方向,但什么事不是做了才知道?”也不知道小莹这叫迷茫还是叫乐观。
(5)功夫拍案
早早从央企跳出来,最近这些年小莹已经赚到了很多人一辈子才能赚到的钱,再加上家境本就不差,她似乎并没有什么后顾之忧。然而她依旧是“满电”状态,朝着一个又一个目标发起重启。当我了解到如此高强度的工作状态,她居然还抽空修了个硕士学位时,简直要惊掉下巴,这就是为卷而生的人,甚至她可以什么都不要,就为了卷死在座的各位。
也许如今这个社会,“常态”本就已经成为奢望,“变态”才能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