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最近很多人都在议论说蔚来可能不行了。

我倒是觉得蔚来品牌有底子,应该不会不行。
因为这个品牌的口碑,确实非常好。
虽然这个品牌现在的销量不行,但他肯定是有救的。
说不定哪天又会回到大家的焦点中心。
前提是,它的市场策略做的对。
买了蔚来车的车主都说好车,没毛病;服务,没毛病;换电,很香。
这是我接触过的蔚来车主的一致评价。
我总共比较近距离的且比较多次的接触过三个蔚来的车主。
其中两个是一对夫妻,另外一个是我的同学。
第1个。
他是我生意上的伙伴,他可蔚来es8最早期的车主,享受终身换电的那种。
这哥们经常在广州和粤西之间往返,所以充分享受了终身免费换电带来的价值增值。
按他的说法叫,一年省9万(油费)。
第2个。
后来,上面这个哥们儿,他太太换车,把日系品牌换成了蔚来的et7。
这位女士对车子的评价也是赞不绝口。
更有趣的是,这位女士坚持在自己家的慢充桩上充电,而不去用蔚来的换电券。
因为不舍得把自己全新的电池换出去。
第3个。
他是我一个同学。
卖了自己的奔驰,也换了一台es8。他两年前换车时,也曾经咨询过我的意见,他当时担心自己这个奔驰的SUV,残值率会越来越差。
我建议他买台电车算了。后来他果真买了电车。蔚来es8。
因为每个月有6张换电券,基本上,也相当于燃料免费了,因为他跑长途不多。
他也挺满意。
因为6块电池的电量,够他开了。
前两天跟我说他,过年期间去浙江。路上换电也非常的方便,完全不耽误行程。
汇总起来这三个车主,对于蔚来这个品牌的满意度基本上都在95分以上。
坦率说。
我接触中国汽车20多年,几乎服务过中国所有售卖中的汽车品牌中的七八成。
这种满意度,是很了不起的。
而且这种满意度里面不单纯的是对产品满意,未来的服务他们也很满意。挺到位的。
这些人过去,通常有了条件,都会买BBA,甚至条件稍微有点不足的时候,唱起来也要去买BBA。
因为这是个面子问题。
而蔚来这个品牌,给车主提供的面子问题还不足的时候,能够获得这么好的满意度。这是非常了不起的。
说明蔚来这个品牌在经营品牌豪华属性上是有两把刷子的。
中国所有的车企里面,有想法打造豪华品牌的企业很多。但是能打造出来的基本仅此一家。
所以说蔚来是有两把刷子的网络平台上唱衰这个品牌,基本也不会有太大的效果。
企业行不行,不是看所谓的舆论说什么,而是这些企业的人在做什么?
1,蔚来最大的护城河肯定就是换电。
至于换电的护城河会不会松动?现在网络上有很多种说法。
比如坚持做增程的品牌,肯定不会去鼓吹换电的好处。
坚持做充电的品牌,他们在努力的提高充电电压,缩短充电的时间,当然也不会去鼓吹换电。
而且蔚来自己做换电模式,投入时间成本很高。迟迟在换电,这个领域还没有赚过钱,舆论多多少少的质疑一下也没什么大毛病。
我觉得换电还是能够让蔚来品牌有未来的。
因为换电理论上来说会快过加油,让换电服务半径内的车辆,彻底消除续航焦虑。
虽然现在充电速度快了,但你再快也没有人家换电快。
这么说,没毛病吧!
2,蔚来更大的护城河,是在市场上已经建立起来的豪华属性
在汽车市场里面,我是有一点点的体会和发言权的。因为我在广告公司里面连续服务了20多年的汽车品牌。也算是汽车这个行业服务领域中的一个老兵了。
所以,见过很多品牌的生生死死,起起落落。
见过很多品牌在巅峰时期的不可一世,
见过很多品牌的车子卖不动的时候一地鸡毛。
纵观全中国所有的自主品牌,还没有一个企业,真正建立起来豪华品牌的属性。
20多年前,我曾经服务过红旗品牌,当时公司还叫一汽轿车。而且一汽轿车下面还没有一汽马自达,一汽奔腾这些产品,就是单纯的一个红旗品牌。
今天,我们能够把红旗品牌称作中国的豪华品牌吗?个人觉得暂时还说不上。
比亚迪的高端之旅,从最早出了一个叫s8的跑车,到和奔驰合资搞腾势品牌,到这两年打造了百万级的仰望品牌。
那个跑车就不说了。
腾势品牌算是价格比肩合资品牌的水平,豪华属性也偏不足。
仰望这个品牌,目前的月销量也就是几百台的水平。不记得什么时候曾经看到过一个月卖了100多台。
我觉得这也没办法讲这个品牌已经在豪华市场上完全站稳脚跟。
只有蔚来站稳了。
可能有的朋友会说,理想的销售区间,跟蔚来接近也是均价超过30万。但理想这个品牌对于豪华属性的塑造,相对于未来我个人感觉还是有些差异的。
可能理想的豪华属性,你还需要产品更加丰富和继续打磨。
那么相对于bba,蔚来品牌的所有车型的平均价格超过了30万,而且在终端用户的认可度上,这个是实实在在的认可。
这个东西很不容易。
我个人的感觉是,中国自主品牌演化到今天,真正在豪华属性上做的最成功的就是蔚来了。
我个人认为,这才是这个品牌最大的护城河。
但是蔚来这个品牌只有一个毛病,销量规模迟迟上不去。为什么蔚来这个品牌的销售规模总是上不去呢?
但是看了一下未来近几年的销量。
每年都有增长。但是,公司仍旧在持续的巨额亏损。
说白了就是,品牌虽然有了,但是不赚钱任何企业的尽头,还是个死。就是干了这么多年了,还没有见到回头钱,这肯定不行。
公司不挣钱,大家就很担心。
不仅资本市场担心,连已经购买了蔚来车子的车主们也担心。
我同学就跟我聊过:
自己是蔚来的车主,如果这个公司不行了,自己就麻烦了。一个是车的残值问题,一个是合同里的连换电券都没人送了怎么办?当然还有售后的担忧。
那蔚来这个品牌,为什么销量规模迟迟上不去呢?
车卖的比较贵,肯定是第1个原因。
既然要做豪华品牌,那么就面临两个天然性的限制。
一个,客户规模小,另一个获客成本高。
另外,对于这个品牌的认知,在全国而言肯定也有一个过程。
所以销售价格比肩BBA的蔚来品牌,销售规模持续扩大的速度有限。
这个基本是符合市场规律的。我想这些年来李斌有强大的融资能力,这个市场规律是他最大的抓手。
但是,还有一个相对比较严峻的问题,就是在头部品牌特斯拉持续降价,不断打压整个中国的新能源市场的格局下,竞争对手们纷纷采取了不同的产品战略。
对手们在积极的动作,而蔚来一直舍不得把自己品牌中的中低价位车型拿出来。
即便要做,他也要做子品牌。
这可能是当下蔚来销量,迟迟无法破局的核心原因所在。
我们简单说说,他的竞争对手们在干啥?
1,比如理想,专搞增程和全行业的主流错位竞争。在所有新势力里面实现了最早的盈利。
2,比如小鹏,一门心思搞智能驾驶,中心叶挫折以后,打造了一款12万到15万级别的纯电车。一下子就救了命。连续几个月成为新势力的销量冠军。
3,再比如零跑这个品牌。他从低端做起,坚持自研。目前的销量也跑了起来。去年也实现了一个季度的盈利。
而蔚来这个品牌选择的是,豪华属性加纯电动,独特的护城河就是换电。
这就注定了,
能消费得起蔚来的客户质量是行业内最高的那一批,但是客户的数量又是行业内最少的那一批。
也就是说蔚来这个品牌,实际上选择了最难走的这条路。
第2个原因。
搞多品牌运营,会分散单个公司的财力精力和民众的注意力。
蔚来已经宣布自己要弄三个品牌了。
除了母品牌蔚来之外,乐道和萤火虫两个子品牌。
乐道的首款车正在卖。
萤火虫的实车还没出来。
本身咱还没挣钱,还要三条线同时发力。
那肯定比较辛苦。
多品牌本身没有毛病。单纯的去评价一个企业要不要做多品牌,这是没办法探讨的问题。
只有你做多品牌的时机合不合适,没有你应不应该去做多品牌。
我的个人的判断是,蔚来汽车公司现在做多品牌,又连续的碰到比亚迪从下往上,特斯拉从上往下,不断拉扯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格局的这种局面中,当前势必会遭遇很多问题。
比如一旦你的新品牌推广不利,整个企业就会受到新品牌的严重拖累。
那么就会更加加大公司失血的速度。
那这个问题,可能就大了。
事后诸葛亮一下。如果未来去年学了长城当年的哈弗套路,现在叫乐道的这款车子现在可能已经卖爆了。长城在当年可是中国自主品牌的明星企业。
长城一直没有把轿车做得太明白。
但他的哈弗SUV的成功,是现象级的。
哈弗以h为品牌命名线。
从h1h2,一直到h9。
但长城的哈弗主力销售线是h6。
为了把h6卖好,增加产品的细分品类。长城当年搞了红蓝标的策略。
红标的代表激情运动,蓝标可能偏重于科技感。
这种策略其实蛮成功的。
回到蔚来这个品牌。
如果现在的市场上的乐道也叫蔚来。但是可能是经济版的蔚来。类似于哈弗h6的红蓝标。
我确信现在的乐道l60这款车子的销量绝对可以达到每个月1万台以上。
艾铁成说的达到2至3万台一个月,也不是没有可能。
当然,是做蔚来品牌的子品牌,让乐道这个品牌承载家庭类的客户,是蔚来整个企业最终的决定。
这说明这个企业很在意前期已经建立起来的豪华属性。
但是。
新品牌市场开拓的难度,被蔚来这家公司严重低估了。
我想现在这个品牌遭受了市场的一些质疑,核心的原因就在这里。
所以我个人认为,如果李斌当年选择了蔚来品牌的类似红蓝标这样的设定,一切问题可能都不会发生。
甚至他都不需要合肥国资委最近给他投的那20多个亿了。
以上。
纯属个人观点。
我殷切希望,中国有一个汽车品牌能够真的可以打得过bba。
因为只有BBA赚钱是最靠谱的。
一个企业,
不只是资本市场上的表现好不好,
更重要的是他的产品卖的好不好,
更更重要的是这个企业活得好不好。
这三句话汇总成一句话。
蔚来这个品牌不要辜负几十万车主对你的认可和信任,你能做的就是把车卖好。
让企业好好的活着,就是对客户负责。
比如说我的那个同班同学。
好了就聊到这里。
不知道有没有人同意我的观点。
谢谢大家的时间。
喜欢的话就点个赞吧。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