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榜一大哥”后,小鹏汽车后续如何成为真正的汽车大佬?

都市的戦争 2025-02-24 09:28:45
2024年,小鹏过得真不容易如果没有四季度的销量迅速翻盘,小鹏可能会面临更多“还有没有未来”的质疑。 2020年,凭借P7上市,小鹏也是火爆过,风光过的,也是站在聚光灯下的。 再后来的P5,算是不温不火。 坏就坏在旗舰车型G9上,由于上市失败,打乱了小鹏原本的节奏。 这一乱,就是两年。 2023-2024年大部分的月份里,“蔚小理”为首的一众新势力中,小鹏的销量经常垫底。 经常几个小鹏的车型销量加在一起,一个月就是几千台,日子真心难熬。 所幸,2024年,小鹏不仅走出了ICU,竟然还成了新势力车企月度销量“榜一大哥”!日子难过也得过。 销量低迷中,小鹏开始积极调整和改变。 1,引入前长城汽车总裁王凤英; 2,坐实了德国大众7亿美金入股小鹏汽车,并合作开发新车型; 3,老板自己紧盯供应链,压降采购成本; 4,收购滴滴新车项目; 5,持续坚定的推进智驾技术研发; …… 直到小鹏主销价格带下移的MONA M03上市,局面才开始出现逆转型好转! 三季度末,MONA M03上市就订单爆棚,到现在交付超过6万,市场对小鹏的信心开始恢复。 四季度又上市p7+,同样热销,也达到月销万台的高度。并且上升到20万价格带,小鹏连续开辟了一款上量车型。 于是股价也继续攀升,现在都超过了年销二百万台的广汽集团! 用他们家董事长自己的说法:经过努力,小鹏走出了ICU。 更令人欣喜的是,2024年最后一个月,小鹏汽车终端交付量超过36,000台/月,重回新势力销量月度“榜一大哥”! 同时,MONA m03迄今也取得了A级纯电连续5个月的“榜一哥”。 “新势力榜一大哥”,不是小鹏的免死金牌,新能源汽车的赛道上,不进就是退。退就意味着死。 因为这条赛道,就是这么残酷。 刚刚走出ICU的小鹏汽车周边,强敌环伺,高手林立: 1:行业天花板+行业地平线:特斯拉和比亚迪,两个王者对手 新势力品牌天生面临两个哥斯拉级别的对手。特斯拉在上,是破不出去天花板;比亚迪在下,是挤不下去的地平线。 特斯拉,手握强大的品牌势能、每个月不低于6万台的销量,看着一众新势力在烈火烹油的锅里相互厮杀。 比亚迪,手握年销超过400万台的规模优势,每年年初都要放个大招,要么全系列大降价,今年来了一个智能驾驶平权,目的来挤压各个新势力和传统燃油汽车的生存空间。简单来说,比亚迪不可能看着自己的核心领地,出现一个自己的竞争对手,比亚迪在一点一点的扎紧新能源汽车新势力们的脖子。 2:新势力PK圈⭕的红海江湖 理想、蔚来、赛力斯、零跑…… 同是新势力的“理想”,2023年就实现了利润转正,2024年销量突破了50万台,企业账上趴着800多个亿。即便是这样,“理想”也远远没有达到可以“吃着火锅唱着歌”的躺平生活。 同是新势力的“蔚来”,高峰时股价,可是达到过全球汽车品牌第二名。旗下的蔚来品牌,已经在高端市场上取得了傲人的成绩,自己还拥有独特的竞争法宝——换电。但“蔚来”现在也在遭遇严峻的问题——销量低迷。 同是新势力的“零跑”,已经在去年实现了季度利润转正,其销量也和登顶时的小鹏汽车销量不相上下。 3:觉醒过来的合资品牌,当然不会坐以待毙: 一众国际品牌,大众、宝马、奔驰、丰田、本田、日产等等在经历了几年的销量连续下降后,这些企业当然不会坐以待毙。 4:国内自主品牌也个个雄心勃勃。 国内的一众自主品牌和国企大厂,奇瑞、吉利、长城,五菱都是在中国汽车市场的血雨腥风中厮杀出来的,没有一个是白给的。 5:国资大厂 上汽、东风、长安、广汽,哪一个会坐以待毙?不可能的。 小鹏必须保持清醒,不能为阶段性的获得榜一大哥而放松警惕。 这两年是新能源汽车品牌的淘汰赛,小鹏的策略一定是“乘胜追击”不进就是退。 而退可能就意味着死。 所以刚刚重回新势力销量榜一大哥的小鹏汽车,利润还没有转正的当下,只能继续拼搏。 想要成为行业的大将军,技术领先,口碑领先,销量领先,三者注定缺一不可。 同时,当前的热销车型优势还会被竞争对手在未来超越,还要继续坚决投入科技研发,提升产品竞争力。 所以根本就没有时间休息。 只能继续在这个残酷竞争的赛道上,继续奋力奔跑。 只有这样,小鹏才有活下来,活的更好,并且成长为参天大树。 小鹏接下来会如何奔跑?从已知的信息里我们能发现什么?目前小鹏释放出的不完全确定消息,大致如下: 1,热销产品丰富:小鹏 MONA M03 MAX5月份上市,去年MONA上市时就承诺的高阶智能驾驶版本。 2,动力线:开辟纯电之外第二条动力形式赛道,可能是增程,可能2025年会有一款产品上市。 3,技术线:年度起真正的L3智能驾驶推出,面市。 4,产品线:一季度P7i改款;二季度全新G7上市;三季度G9改款;四季度全新GO1上市,X9改款。 …… 从以上信息,我们能发现什么? 是小鹏的产品竞争价格带选择,依旧是20到30万为主。虽然2022年小鹏G9上市受挫,但是在主要竞争价格带方面,何小鹏并没有放弃G9所在的价格带,时隔三年,他要带着新产品再杀回来。 问题的焦点是,那个“价格带”,才能给小鹏未来?虽然MONA降低了产品价格带,但小鹏仍旧在继续选择自己产品的主流,仍旧是旧价格带为主。 30万附近,是品牌形象区;成功了,就好处多多,既有面子,又有较高的单车利润。 但是,这个价格带竞争激烈。 您看,蔚来品牌,主销价格带为30到50万元产品。 理想也是,L6到L9,在30万价格带竞争。 小米,也在25到30万区间。 华为赋能的各种“界”,也是。 所以,这里竞争非常激烈。这个区间,要成功,需要很大代价。 小鹏汽车前几年出问题,销量不好,就是在这个区间出了问题。 从2025年小鹏的产品规划看,20万附近,是小鹏汽车自己设定的销量兑现区。 这个区域也是豪强竞争市场。 G6,P7系列基本都在这里。 15万呢?只有一款mona车型,且无后续计划流出。 小鹏的机会,其实可以向下,在8万到10万价格带,做出月销5万台的车型,助力品牌攀上百万台。10万呢?没有。 8万呢?也没有。 如比亚迪月销五万台的“海鸥”,比如吉利月销3万台的“星愿”,还有五菱等等。 这里蕴含了极大的销量空间。 因为小鹏目前的车型,在12万以下是空白。 事实上,平白把市场最大的销量板块让给了零跑,五菱和吉利。 这样很不划算。 10万呢?没有。 8万呢?也没有。 重返新势力销量榜一大哥的小鹏汽车,现在应该在产品线,下沉到8万级市场。 新势力出品,会有奇迹的。 只要有量,就有生产成本大幅下降,就能赚到钱。 如果小鹏推出类似广汽埃安的鹦鹉龙的车型,理论上是可以打爆市场的。 为什么小鹏没有向下打的迹象?可以想象,对新势力而言,价格带越低,企业利润越少。 因为规模没爬上去的新势力品牌,他们对利润的渴望非常强烈,非常排斥上马单台次利润不足的车型。 也可能因为,低价格产品,堆料有限,难以突出新势力的特点。 而且,还可能有低价位车型对小鹏品牌助力不足等原因。 最后,小鹏对于12-15万价格带还没有做好自己的准备,何况更低的8万以上价位车型。 给小鹏的建议:向下求量,向上升级,双向兼备,打穿市场1,Mona: M03基础上,开发A0级家用小型轿车M02,价格8到10万。借力进攻比亚迪海鸥和海豚,正面和大佬对抗。 2,小鹏:增加P3,重塑P5,主销款式价格覆盖10到12万。 3,重塑助力形象车型:P7系列,G9/G6系列。 依此,三年内,形成百万级销量,彻底晋身新能源主流市场。 以上。 喜欢小鹏的朋友们,可以来聊聊。
1 阅读:238

都市的戦争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