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20世纪土耳其与苏联及英国展开的谈判

永旋说财经 2023-04-27 22:17:04

文|鎧

编辑|刺猬

土耳其与苏联展开谈判

在安卡拉建构由多方参与的、保障自身安全和利益不受侵犯的安全网的过程中,有一点是极为明晰的,那就是地中海、巴尔干和黑海是截然不同的三项议题,不能一概而论而是需要不同的处理方式。

在黑海,苏联是最重要、最不能忽视、最不可替代的因素。英法土三国互助条约几乎只差临门一脚,然而苏联仍在时时牵动着土耳其人紧张的神经。

安卡拉政府建立初期,土苏面临着共同的敌对势力的干涉,1921年双方签署《苏土友好条约》,苏联为土耳其提供了相当可观的武器和财政支援。

1925年两国又签署《苏土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苏土间的睦邻友好关系由此得以确定。 1929年两国又签订议定书,决定把《苏土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延长10年。

一片向好的苏土关系还是在1936年因为《蒙特勒公约》的出台而出现裂痕。

在公约规定的海峡体制下,苏联虽然很大程度上能够避免敌方舰队通过黑海攻击其本土,但是距离其提出的黑海沿岸国家军舰不受限制地自由出入海峡。

同时禁止非黑海沿岸国家军舰自由出入海峡的要求还是相距甚远,因而严厉指责土耳其政府所表现出的亲英立场。

尽管事后土耳其的领导人以及舆论媒体多次声明与苏联的友好关系是土耳其对外政策中不变的原则,土耳其对海峡的控制权还是引起了苏联的忌惮,莫斯科已经意识到无法再指望土耳其保证自己南部的安全。

土耳其人在与俄国人交往过程中长期的冲突、对抗经历似乎使得前者对后者的认知中自然而然地潜藏着一种猜疑和不信任感的种子,并且总是在某些外部的刺激下萌发。

1939年的国际局势就是这样一种刺激,土耳其军事情报负责人库班上校曾在该年的4月坦言在苏联参与到战争行动中去之前土耳其是不愿卷入战争的,土耳其入深深地担忧苏联会趁其参战之际谋求夺取伊斯坦布尔和海峡。

安卡拉看待土苏关系的心态复杂,显示出“貌是心非”的特点,虽然有猜疑但绝对不希望主动恶化土苏关系,土耳其迫切需要俄国人友谊的再度保证。

苏联同样表达了与土耳其签署互助条约的意愿。英法土三国条约的谈判放缓了土耳其与苏联进行双边磋商的步伐,鉴于莫斯科持续释放出的积极信号,安卡拉对于苏德正在接触的传闻并不以为意。

与此同时,苏方提出了对《蒙特勒公约》规定的海峡体制进行修订,包括不论平时还是战时,土耳其是中立国还是参战国。

一律由苏联和土耳其共同决定是否允许非黑海沿岸国家船只通过海峡,对海峡体制的进一步修订必须由苏土之间的双边协议决定。

这种要求不啻于是“天方夜谭”,在萨拉乔奥卢看来是绝对无法接受的。

之后的几次会谈同样陷入僵局,最让萨拉乔奥卢无法理解的是,莫洛托夫声称德国对正在磋商中的土苏协定可持保留意见。

让土耳其面临的最危险的敌人之一对旨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双边协议指手画脚,土耳其入高度怀疑这样的协议还是否有价值。

10月18日,土耳其与苏联的谈判宣告破裂。哈利法克斯早在9月28日就已草签了三国条约,只等萨拉乔奥卢回国后正式签约。

安卡拉急切地通知纳奇布尔-休格森和马西格利,希望尽快签署三国条约。

英土关于军用物资、财政和经济援助问题的谈判

早在英土联合声明发表之前,安卡拉就已经向伦敦数度暗示军备、财政和经济方面的合作协议对于正在进行中的政治谈判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

安卡拉的强硬是可以理解的,英土盟约一旦正式缔结,势必会对德土关系造成巨大负面效应,德国人很有可能以贸易禁运作为报复土耳其人的手段。

1939年4月,土耳其人的忧惧日益加深,从德国购买的大量急需的军备物资仍未交付,数额高达数千万土耳其里拉。

萨拉乔奥卢一再声称土耳其政府需要依靠英国政府来弥补由于德国军用物资的断绝而造成的军备短缺,并在5月12日之前提出了供应防卫海峡所需要的重炮和其他物资的要求。

在英国政府特别是军方和财政部看来,土耳其人所列的军备需求清单大有“勒索”之嫌,比如索要的陆军装备超出了整个土耳其陆军的全部需求。

而且与土耳其军方对开战后的战略构想关系也不大,很难不让英国人对此种要求产生疑惑和不满的情绪。

最为关键的是,此时英国自身的军备力量尚处于捉襟见肘的地步,满足土耳其人的军备需求必然会对本国整顿军备的进程产生延滞作用。

尽管如此,安卡拉并不打算让步,土耳其人声称没有相对充足的武器和弹药,土耳其军队无法在大战中履行英土条约的义务,“反对全然否决土耳其的要求就是在谴责将土耳其军队的命运置于极为可悲的境地;

土耳其政府可能会发现要进行一场残酷的斗争是极其困难的”,这一点英国人也心知肚明,如果缺乏必要的军事力量的支撑。

土耳其作为盟友的军事价值很有可能沦为纸上谈兵,加强土耳其的军事力量符合英国在中东地区的安全利益。

“土耳其人在安纳托利亚越强大,对伊拉克或伊朗油田的威胁成为现实就需要花费越长的时间,警告我们有必要集中力量保护在此地的利益的时间也就越充足”。

因此,哈利法克斯竭力向安卡拉保证尽一切可能满足其提出的军备需求。

由于财政部的掣肘,直到8月底,装载着土耳其所需部分军备物资的船只才启程开赴伊斯坦布尔。

数月的拖延使得土耳其人对英国政府的态度很是不满。不光是军备物资问题,双方在财政和经济方面的谈判也几乎是如出一辙。

为了购买军火和其他用途,土耳其人急需一笔数额庞大的信用贷款。

此外,英国也无法弥补德国在土耳其进出口贸易中所占份额,导致土耳其同德国的经济联系始终无法割断。

1940年初德土两国达成一项协议,土耳其用铬、橄榄油和食品换取德国的军需品、钢铁产品和零部件。

面对来自伦敦的抗议,土耳其人辩驳称这是不得已而为之,就算土耳其不向德国出售橄榄油等物资,意大利也会,德国不会因为贸易中断而利益受损,土耳其却无法避免。

事实上,失去德国市场给土耳其农业出口带来了不小的打击,土耳其社会内部已经不乏对西方盟友们的批评、抱怨之声,对此英国政府能做的很少。

英土两国在军火、财政和经济问题上无可奈何地走向了相互不满、猜疑、心存芥蒂的局面。

英国理所应当地认为在本国军队配给都远远不足的情况下,自己仍将迫切需要的军火分出一部分来满足土耳其的需求,在财政上也是尽力而为, 已经是为英土同盟做出了严重牺牲。

但在土耳其看来,却不尽然,与英法的结盟反而使得自身更显虚弱,经济的衰退、财政的支绌、国防力量的薄弱都暴露无遗,除了寻求盟友的帮助外别无他途。

英国政府的态度却让土耳其人大失所望,不像是把土耳其视作真正的盟友,倒像是商人般斤斤计较,盘算着利弊得失。

由此产生的嫌隙无疑对互助条约的签署产生了负面影响,并且条约签署后也在持续作用着。

与三国互助条约一同签订的还有一项财政和经济问题特别协定,其中规定英法两国政府给予土耳其一笔2500万英镑的信用贷款。

用以购买军用物资,一笔1500万英镑的黄金贷款,以及一笔350万英镑的贷款用来结转已记入清算账户的商业信贷。

三方还同意,尽快成立一个委员会商讨运交军用物资的计划,以使土耳其“迅速有足够力量对可能在短促通知的时间内向其欧洲边界攻击作有效抵抗的必要性”,不过委员会也要考虑法国和英国政府方面“可能立即发生的事情”。

在短期内,土耳其无法指望能获得全部所需的军用物资,因此特别协定还加了一条秘密的暂时中止条款,规定在土耳其得到防守色雷斯边界所需军事物资的供应以前,三国互助条约暂不生效。

虽然1940年1月8日在巴黎签署的一份议定书取消了这一暂时中止条款,但英法政府承认,已经无力满足土耳其的军火需求。这是使得战争爆发初期土耳其始终保持中立地位的重要原因之一。

1 阅读:8

永旋说财经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