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汗不能祛湿《经方三十六讲》解伤寒条文(060)

和雅聊健康 2024-03-10 13:27:14

导读:有些朋友想通过活动出汗来排出体内过多的湿气,但效果不显著,甚至事与愿违,这是怎么回事?本章节,医圣仲景告诉我们这个问题的答案。

下之后,复发汗,必振寒,脉微细,所以然者,以内外俱虚故也。060

伤寒该条文,内容简短,疾病过程清楚,症状易于理解,但要想把握该条文真意,还是要对中医基础理论,尤其是阳气的运行理论有较为深入的认识。

该条文的典型症状是振寒,即振栗恶寒,其背后的病机是人体阳气出现亏虚或者暂时性的运行失常,不能温煦肌表,从而出现的一种症状。从阳气运行的整体进行划分,肾为阳气之根本、心脏藏阳气、小肠助力阳气运行、膀胱经通行阳气,条文中所讲的振寒是阳气亏虚,尤其是心脏藏阳功能失常,故而见到振栗怕冷。结合条文中的脉微,进一步说明此处的振寒是一种虚证,即人体阳气的亏虚。

结合伤寒其它条文,我们知道疾病诊疗时运用下法、汗法之后,会出现人体津液的亏虚,结合条文中脉细,说明体内津液已经出现亏虚的表现。阳气不足、津液亏虚,是阴阳两亏的局面,因为疾病发生于外感疾病当中,且阳气具有内外一体性的特点,故而称为内外俱虚。

结合该条文,我们探索发汗后人体阳气亏虚的原因。中医讲汗为心之液,发汗后汗出过多,心脏阳气随汗而丢失,加之患者素有阳气不足的情况,故而出现心阳不足的情况,于是见到振寒。中医有一种观点,认为微微出汗是排邪,并且可以排除体内湿气,但大汗丢失阳气,不能蒸腾湿气外出,因此排汗不排湿。

通过该条文的学习,我们既要了解振寒形成的原因,也要了解人体阳气在疾病康复过程中可能受到的损伤,以及在健康养生中所起到的作用。

0 阅读:19

和雅聊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