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三十六讲》解伤寒条文之小肠热喘(034)

和雅聊健康 2024-02-19 02:58:16

导读:学伤寒之难,在于不能把疾病症状群有效进行脏腑定位,久而久之,就会出现系统性混乱,于是出现研读伤寒条文,不如死记伤寒条文的尴尬局面。日本的汉方医学,废医存药,仍能够取得巨大的成就,原因在于国内的伤寒研究没有实现重大突破,故而不能超越汉方医学类似方证对应的理论。本章节,我们继续从脏腑经络的角度来解读伤寒条文。

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034

医圣仲景的伤寒体系,往往把容易混淆的条文内容,排版在相对集中的区域,方便学习的同时,更加能够对疾病实质有深入的理解。解读该条文时,我们把葛根黄芩黄连汤作为葛根方剂体系的一份子来看,会有更加明晰的收获。

葛根黄芩黄连汤,简称葛根芩连汤,其形成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那就是太阳中风的桂枝证,医生误用了寒凉泻下的药物,于是出现了表证未解、里证又出的一种变证或者坏证。临床中,我们讲外感疾病有一些特殊的表现形式,如胃肠型感冒,它既有发热怕冷这些外感症状,同时有腹泻、恶心的胃肠系统表现。综合以上两点,我们明白太阳外感疾病,不但是指膀胱经体系,还可以形成于太阳小肠经体系。

中医认为,人体同名经之间的功能会相互影响,如肺、脾同属于太阴经,会相互影响,膀胱与小肠同属于太阳经,会相互影响。太阳外感的桂枝证,误用寒凉药物,会伤及太阴,造成脾与小肠的功能失常,外邪郁闭、邪热内陷,同时脾不能升清,于是出现小肠下利症状,即条文中所讲的利遂不止。此时人体之病机核心,是小肠腑里热盛,小肠经郁闭,小肠之经气不能正常输布,里热兼有外邪。

喘之症状,多见于肺系统病变,亦可见于人体大气功能失调,本条文中的喘而汗出,乃是小肠内热,不得正常外散,导致太阳小肠系统经气运行障碍,营卫不和,大气功能失调,故而出现气喘症状。小肠腑内热,里热熏蒸,迫津外出,故而症状中有汗出。喘之症状与汗出,均与小肠里热又非常重要的关系,常常联合出现,形成了固定语言模式喘而汗出,提示内热影响了人体去大气之运行。

总体来讲,患者从太阳桂枝证,转变为太阴系统的脾与小肠病变,且病变以小肠太阳经为核心,故而以葛根升清降浊,发散小肠太阳经之郁闭;黄芩黄连清热,兼厚肠胃,达到止泻之治疗目的;且葛根之升腾阳气,可以佐治黄芩、黄连之寒,使全方外可解表邪、内可清里热,大肠畅通小肠体系经气运行之目的。在《经方三十六讲》一书中,把葛根芩连汤作为小肠体系之俞方,原因就在于此。

《经方三十六讲》解伤寒条文,是一个全新的中医理论和实践体系,其立足点及着眼点,就是把所有症状落实在脏腑、经络、俞部之上,从而让广大中医学习者不再迷茫,这里面也包括作者自己。

0 阅读:10
评论列表

和雅聊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