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六经条文解读之阴阳辨(007)

和雅聊健康 2024-01-26 18:46:20

导读:伤寒难学,在于其条文简约,蕴含的道理没有明确的告诉学习者,需要大家从中揣摩,而缺乏当时医圣仲景配套理论书籍的情况下,只能按照医圣仲景所言,从内经、难经等书籍中探寻答案。

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

此条文,讲述了恶寒的两种形式,一种是兼有发热,一种是没有发热,兼有发热者发于阳,不兼发热者发于阴。发于阳的观点比较统一,指的是疾病发于太阳经,故而出现太阳伤寒的典型症状发热恶寒,争论的焦点在于条文中的“发于阴”究竟指什么?

第一种观点认为此处的阴阳均在于太阳系统,一个是太阳系统阳气的正常反应,一个是太阳系统素有阴寒,故而阳气不能正常抵御外邪,因此没有出现发热;第二种观点认为发于阳指的是太阳系统,发于阴指的是少阴系统;第三种观点认为不必拘泥于部位,仅仅是指一种阴阳表现形式。

作者认为,以上三种观点都存在不足之处,故而长期以来争论不断,也给学习伤寒者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障碍。我们从疾病愈好时间来看,无论是七日还是六日,都是短时间内出现的疾病痊愈,这说明了疾病是一种短期的外感形式,因此,此条文中的“发于阳、发于阴”,病位均在太阳系统。这里需要说明一个非常重要的情况,那就是太阳膀胱经系统的阳气运行形式,其只有通行阳气的作用,没有产生阳气的作用,其阳气来源于小肠经和少阴肾系统。故而病位虽然在于太阳经阳气不足,阴寒内盛,根源却在于少阴肾系统阳气不足,此时感受寒邪,太阳经与少阴肾经出现联合病变,恶寒而不发热。临床中,我们对于恶寒发热的太阳经伤寒,使用麻黄汤治疗,对于恶寒不发热的太阳经伤寒,因为兼有少阴阳气不足,故而使用麻黄细辛附子汤治疗。

学习伤寒,我们一定要学习伤寒条文背后所蕴含的道理,至此处,我们对该条文的理解仅仅是读懂一半,如果能够反向思考,再深入问一个问题,就能完全理解该条文,那就是无热恶寒者属于少阴阳气不足,但少阴阳气不足兼有膀胱经受寒,一定不会发热吗?答案是不一定。

少阴系统阳气不足,膀胱经通行阳气受阻,容易出现无热恶寒,但若是太阳膀胱经部分阳气仍有阻遏,或者受寒时兼有皮下腠理卫气郁遏发热,仍可以见到发热,其治疗仍是以麻黄细辛附子汤为主方。我们在后世医家使用麻黄细辛附子汤经验时,有时候恶寒无发热,有时候恶寒有发热,原因就在于此。

伤寒条文是医圣仲景思想的高度总结,我们需要站在前人认识的肩膀上,更上前一步,才能有更加通透的认识。

2 阅读:78

和雅聊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