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平原如何改变"十年一涝九年旱"的局面?(续)

是暨阳人也 2025-02-18 06:56:33
昨日本人发文,着重黄河以北的华北平原地区提出从域外引入共约250亿立方米每年的构想,从而保证华北平原有水可用,并维护生态平衡。 本文重点论及修建工程防止黄河以北的华北平原“十年一涝九年旱”的现象发生。 由于华北平原特别的地形构成,北燕山,西太行山,南又有地上悬河黄河,三面包围,只有东面向渤海。一旦季节性的洪灾来到,太行山的来水将集中下泄,而华北平原区域广,地势又低,排涝困难,所以,往往隔若干年就发一次灾难性洪水。放大流入渤海的河道,平时干涸,洪水来时又来不及排水。 针对这种情况,有人提出了在华北平原的中部地区建设大型湖泊以利蓄水,这基本上都是正确的。目前,在太行山与渤海之间,大型湖泊只有白洋淀。又因为该淀属浅水地形,只有13亿多的蓄水量,一旦遇到强降雨大洪水,即使全淀干涸状态也难以接纳一半洪水。本人认为,应该双管齐下,解决蓄洪问题。一是在太行山的峡谷地带增修与增高大量的蓄水库。这些蓄水库能有效接纳更多的洪水,只要排水顺畅,对水库本身不会产生大的压力。特别是那些增高的水库大坝,平时可能只有半库水,亦即蓄积不到更多的水量。但另外空着的半库是为了接纳特殊时候的大洪水而存在的。 同时,可以在太行山前的冲积扇与平原交界地带,把现残存的一些潴留洪水的湖泊加以疏浚,增加其蓄水量。这些湖泊以白洋淀为最大,尚有大小淀泊143个。如果能疏浚这些湖泊用来蓄洪,至少可以增加几十亿立方米的水量。光是衡水湖与潴龙河跟易水河等都串起了好几个湖泊。这些湖泊不仅不能搞建筑,还要特别加以保护,必要时甚至扩建疏浚,以增加湖泊的蓄水量。 同时,要扩大并增加滞洪区的规模与数量。这些滞洪区平时居住并可发展生产,发洪水时便可滞留洪水,虽然会造成一些损失,但只要有足够的滞洪空间,可以减少甚至杜绝下游地区的损失。对十年一洪九年旱,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的华北地区来说,补偿所造成的损失还是很合算的。 如果上述设施一一到位,相信绝大数洪水都可潴留于这些水库湖泊与滞洪区群中。由十年一遇的洪水化解成百年一遇。 当然,对海河流域的手掌状河系,也要做科学的规划与整治。海河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上中游支流虽多,但都集中到天津的干流入海。支流长而细,干流宽而短。这种河流形状,加上整个华北还原地形高差较小,就容易造成洪水滞留,加剧洪涝灾害。应该在南北两地各开挖一条人工运河,直达渤海,给海河干流分流。因为高差较小,开挖的工程量算大。而且,还可以增加两条连接渤海的1至2级内河航道。 本文限于篇幅,行文暂到此,下面将着得谈建设与渤海海岸线平行开挖一条超级运河的构想。敬请收藏点赞。
0 阅读:4

是暨阳人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