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调水规模、调水区可调水量等因素作综合研究之后,本人将分几篇文章提出下述从雅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与长江上游各干流支流调水的线路。
一是源头水库建在哪里。因为受水规模的限制,必须使超长距离输水隧道保持一定的坡降比。本人设计地隧道坡降比为千分之二,实现隧道输水每秒4至5米,从而实现总体从上述几条大河向柴达木盆地调水910亿立方米每年(下文涉及调水量都只讲XX亿,简省“立方米每年”五字),按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一期方案,从大渡河、雅砻江支流达曲—贾曲联合自流线路,调水40亿立方米; 雅砻江阿达—贾曲自流线路,在雅砻江干流建阿达引水枢纽,调水50亿立方米。后一调水线路共调水90亿至黄河贾曲,再经玛曲县欧拉镇至赛尔龙乡的隧道往碌曲-洮河送水水60亿,并经岷县-武山县石川隧道向渭河送水40亿。
要按千分之二的坡降比,又要把雅鲁藏布江等江水送到柴达木盆地,限制了在雅鲁藏布江的调水高程。林一山的朔天运河方案把雅江的源头水库设在朔玛滩 ,水位抬高至海拔3588米。这个方案看似省事,但输水至贾曲,其直线距离不少于1100公里,两地海拔高差仅135米左右,坡降比远不到万分之一点三,只能保持每秒1米的水速。所以,本人认为应该把源头水库上移至尼木峡谷一带。并不是本人愿意把工程做复杂一点,而是势所必然。

图右边的箭头为桑日县朔玛滩一带,林一山大西线朔天运河方案的起点。左边箭头为本案的源头水库地址。
在尼木峡雅鲁藏布江干流海拔3650米左右的卡热乡一带建坝,坝顶海拔高程至3850米,回水将淹至日喀则城下,形成超过500亿立方米的巨型水库。在大坝北岸海拔3800米处输水入隧道,可确保全年既能蓄积雅鲁藏布江中上游的所有夏洪,也能保证全年330天都有水可输,还能下泄不少于40%的水量以保证生态。
从雅鲁藏布江源头水库调水约300亿,隧道坡降比千分之1至2,输水至堆龙曲海拔3700米处,并从堆龙曲调水15亿立方米。这段尼堆隧道共三隧,每隧直径11米,隧道长约65公里。
堆龙曲由于河谷比较宽,又是拉萨出入青海的要道,不宜在3700米海拔高程处建大坝,可把堆龙曲水库上移至海拔4000米以上的峡谷地带,以积存夏洪,保证全年330天能向隧道供水。

尼堆隧道示意图
限于篇幅至此。下一篇将介绍本人设想中的堆龙曲至拉萨河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