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五虎上将”之一的赵云没有张飞的鲁莽,关羽的“自信”,可以说挑不出性格缺点来,武艺也好,可为什么他在“五虎上将”中的排名并不靠前?
我们来看看曾仕强教授对赵云的分析,让我们学到的做人做事之理。
人要明确自己的位置赵云入刘备团队后,打仗基本不抢首功,因为张飞和关羽都争着去,赵云很明白自己的地位,乖乖服从安排。
如果赵云事事都和张飞、关羽抢功,他就不会在刘备团队站稳脚跟,因为“刘关张”的感情明显地摆在那里,不给张飞、关羽面子,就是不给老板刘备面子。
曾仕强:世上没有绝对的公平,只有公正,公正就是合理的不公平。
只要大家都满意,就是公正,当自己让大家都感到“应该这样”、“就是这样”的时候,就做对了。
赵云开始入的是公孙瓒的团队,后来认识刘备,他知道刘备一定会比公孙瓒强,也是自己可以投靠的老板。
但赵云并没有马上跟着刘备,而是在刘关张被曹操打败的时候才来“投靠”,因为此时的刘备很需要“自己”。
在合适的时机出现,会让自己的价值得到体现或成倍放大。
紧急时刻随机应变孙夫人回江东时,要带着阿斗,赵云坚决不让。
宁可得罪孙夫人也要把阿斗留在蜀汉,后来历史证明赵云做得对,因为孙夫人回去后再也没有回来,孙夫人只是政治的牺牲品。
如果不是赵云当时的坚决,阿斗也就永远地“留”在了东吴。
曾仕强:非紧急时刻,要按流程办事,该汇报就汇报,该请示就请示,紧急时刻,一定要以大局为重。
赵云抓了曹操的手下夏侯兰,可夏侯兰不光是曹操的爱将,更是自己的旧友和故交。
赵云该怎么处理这件事?
他把夏侯兰交给了刘备,并且给刘备说夏侯兰是自己的旧友,然后离开。
赵云处理的这件事非常理智,如果他自行处理,必定会让人说三道四:
处理重了,会让人说他无情无义,不恋旧情等等。
处理轻了,又会留下通敌、包庇罪人的口柄,让自己百口莫辩。
“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就私下留下了旧友钟离眛,让刘邦怀疑,后来又要了钟离眛的人头献给刘邦,却更不得刘邦信任,最终失了口碑,丢了性命。
能控制好情绪的人,比拿下一座城池“更伟大”!
赵云打败了赵范,赵范为了表达“投降”的诚意,要把自己的寡嫂嫁给赵云,赵云大发脾气:
“咱们已经结拜为兄弟,你的嫂嫂,就是我的嫂嫂……”
赵云的这通脾气有双重含义:
第一,如果赵范是假投降,自己娶了他的嫂嫂就是惹火上身。
第二,脾气是发给不在场的刘备和诸葛亮看的,表明了自己不会因私废公。
在事情没法解释或不能解释的情况下,“做样子”就是一种表明态度的手段和方法。
机会的基础是本事赵云从曹军的包围中“抢回”了阿斗,是因为曹操看上了他的勇猛,命令只能活捉。如果曹军万箭齐发或刀枪乱砍,赵云很难“打”出曹军的包围圈。
刘备在困境时,赵云来投奔,刘备紧紧握着赵云的手一言不发,感动、感激的话代替不了刘备紧握手的动作和无法言说的眼神。
我们可以说曹操给了赵云活命的机会,刘备给了赵云建功立业的机会,但如果赵云没有本事,这一切都不会发生。
先让自己值钱,在任何年代都不过时,发光的金子早晚会得到赏识。
尽量不掺乎别人家事赵云跟随刘备去江东娶亲,尽管赵云对刘备忠心耿耿,完全按照军师诸葛亮的锦囊妙计行事,却没有得到刘备的表扬。
因为刘备不能承认自己因为贪图安逸和美色,差点丢了蜀汉大计。
曾仕强:清官难断家务事,再好的关系也尽量不要管别人的家事。
“完美”也是一种缺点赵云与张飞、关羽等武将相比,有斯文,与马谡等文人相比,有勇敢,可以说是文武双全,有智谋有胆略的“完美”之才。
但刘备更喜欢不顾一切往前冲的武将,这让“完美”成了赵云的“缺点”,也让他在蜀汉团队中丢失了好多建功立业的机会。
凡事不用计较太过于“完美”,缺憾也是一种美,只要用对方向和时机。
我是红七六,关注我,我们一起学习、改变、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