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五帝,在司马迁《五帝本纪》中,就是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这五位帝君。五帝时代就是从黄帝开始的,五千年中华文明也是从黄帝开始的,自古以来,黄帝被誉为人文初祖。
什么是人文?不知大家听说过周文王?
提起周文王,人们自然想到《易经》,这是周文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贡献。《易经》的核心思想就是社会道德,传统道德思想形成于五帝时期,在周人的努力下发扬光大,《易·系辞》中就有系统的讲述,大家若要更多了解,可以参看《系辞》解读专栏的相关章节内容。
黄帝之前,人类社会由神权支配,当权者能常以神的名义对普通老百姓发号施令,左丘明所著《国语》第十八卷《楚语》中,观射父对楚昭王讲述早期社会情况时就这样形容:“明神降之,在男曰觋,在女曰巫”。
这种情况因黄帝的出现而发生转变,传说中的炎黄大战,究其根源就是两种文明的较量,以黄帝为代表的伏羲氏主张社会变革,而以炎帝为代表的共工氏极力维持神权,双方围绕神权展开一场战斗,在《山海经·海外西经》中就这样记载:“形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
这里的形天在众多古籍文献中又称作刑天,他就是极力维护神权的神圣地位,最终被黄帝砍掉脑袋,神权思想便开始崩溃。
黄帝的政治主张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并且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然而却触犯了少数人的利益,共工氏依靠雄厚财力收买人心、散布谣言、制造叛乱,造成社会动荡不安。
颛顼受命于危难之际,在平定共工氏叛乱时展示出他的领导才能,成为继黄帝之后的第二位帝皇,史称帝高阳,根据《竹书纪年》记载:“黄帝死七年,其臣左彻乃立颛顼。”
帝喾是继颛顼之后的第三位帝皇,然而按照传统,权力交接的方式都是父子相传,帝喾高辛氏是颛顼的侄儿,帝位是如何从颛顼手中传到帝喾的呢?司马迁的《五帝本纪》丝毫没有提及,不过在《楚世家》中却提供重要线索:“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高阳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重黎。重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共工氏作乱,帝喾使重黎诛之而不尽,帝乃以庚寅日诛重黎,而以其弟吴回为重黎後,复居火正,为祝融……”
上述这则文献很难理解,原因是很多名称术语都是来自《易经》,如“重黎”可以作为重离来理解,是两个离卦上下重叠,八卦的离为火,也可以代表太阳、雷电等发光发热的现象。不过,黎与离也有区别,离代表天空中永不熄灭的太阳,而黎则是落山的太阳,当它再次从东边升起时叫黎明。
“居火正”就是两个离卦上下重叠所表现的象征意义,也就是《易经》离卦的卦象:“明两作,离;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
“光融天下”就是来源于卦象的后半句:“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这里的“大人”就是伏羲氏的部落首领,由于他们对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就象天空中光芒四射的太阳,照亮了人们前进的道路。
上述节选《楚世家》这段文献的大概意思是,楚国的先祖出自帝高阳颛顼,颛顼的两个孙子追杀共工氏来到楚地,这两人都先后得到帝喾的拥护而掌握最高权力,其中一人因为诛杀共工氏不得力,帝喾便又拥立另一人。这个人就叫吴回,在帝喾的支持下杀掉他的兄长夺得最高权力,成为南方的祝融。
当然,司马迁的记载除了文字诘屈聱牙、深奥难懂外,内容表达也算不上十分准确,当然是与其他古籍记载相比较,请看《山海经·大荒西经》中的记载:“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日月山,天枢也。吴姬天门,日月所入。有神,人面无臂,两足反属于头上,名曰嘘。颛顼生老童,老童生重及黎,帝令重献上天,令黎邛下地,下地是生噎,处于西极,以行日月星辰之行次。”
《山海经》的记载同样是文字诘屈聱牙、深奥难懂,这里的日月是指颛顼的子孙,天枢就颛顼的大本营,我们可以理解为帝都。颛顼组建平乱同盟时以此地作为帝都,自然就是帝皇子女居住的地方。天门自然就是帝都的城门,城门外有一位形象怪异的神,他有着人一样的面目,身上却没有手臂,更奇特的是两只脚往反方向长在头上。
这位形象怪异的神名叫嘘,大概就是一尊神像,在石峁遗址中就发现了这样的神像,至于两长在头上的只脚,大概就是一双臭靴子。这个地方应当是共工氏修建的王城,后来被黄帝夺取,伏羲氏作为胜利者,将一双臭靴子挂在共工氏推崇的神像头上,以表示对神权的蔑视。
后面内容就是就是颛顼对两个孙子的权力安排,为了便于理解,可以结合《国语·楚语》的相关记载:“顓頊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使復旧常,无相侵瀆,是谓绝地天通。”
“顓頊受之”是颛顼当初的决定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当然是观射父的观点,接下来就是原因分析:“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
这句话主所讲述的其实就是颛顼对两个孙子的权力分配,“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对应《大荒西经》的“帝令重献上天”,而“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则对应“令黎邛下地”。简单地说,就是颛顼让其中一个孙子掌控伏羲氏的力量,而让另外一个孙子掌控除子伏羲氏之外其他氏族部落的力量。由于作者并不清楚颛顼这两个孙子的名字,故用重和黎来表示,而司马迁却将重黎误解为颛顼的玄孙。从成书时间来看,《山海经》和《楚语》都比《楚世家》早,而且还可以相互印证。
上古时期并没有文字记载,古人只好用图形来记录一些重大事件,这种图形在古籍中称作“文”,比较典型的就是甲骨文。这些“文”经过商人的简化,逐渐演化成字,因而中国的文字存在大量的象形字。在文字出现的初期,“文”与字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界限。在文字出现并广泛使用后,人们便将古人遗留下来的图形用文字表达出来,《易·系辞》就有系统的讲述。
《楚世家》的早期历史就是这样得来的,关于颛顼子孙情况,高阳生称用一张图来表示,只是颛顼的儿子“称”在《大荒西经》中称作老童。
第二张图是称生卷章,颛顼的孙子卷章在《大荒西经》中用重或黎来表示。
第三张图是卷章生重黎,重黎也可说成是重离,是两个离卦上下重叠,意思是登上权力巅峰,而在《楚世家》中却是生儿育女。通过对照《大荒西经》和《楚语》,《楚世家》对颛顼子孙的讲述不准确,卷章和吴回都是颛顼的两个孙子,两人是追杀共工氏来到楚地。
不过,《楚世家》补充了一条十分重要的信息,那就是颛顼的两个孙子最后发生内讧,而这么重大的事件,无论是《山海经》或者是《楚语》均没有提及。但是在《楚语》中,观射父讲到了九黎乱德的事件。九黎乱德的起因是什么?仅从《楚语》来看,让人感到一头雾水,但有了《楚世家》的补充,事情的来龙去脉就变得比较清晰了。
北方众多氏族部落愿意追随颛顼两个子孙讨伐共工氏,除了共工氏因怒触不周山犯下众怒之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共工氏积累了巨量的财富,从良渚、三星堆出土的大量玉器和青铜器就不难理解。可以这么说,大家都是冲着共工氏的财富而来的。
来自北方的盟军由颛顼两个子孙统领,其中卷章统领的是伏羲氏的武装力量,吴回统领的是其他氏族部落。开始的时候,大家团结一致,打败了共工氏,从北方的黄河流域一直追杀到南方的长江流域,又从长江逆流而上,来到洞庭湖。
卷章和吴回两人为何发生内讧?古籍上没有留下任何记载。不过,既然大家都是冲着共工氏的财富而来,就很内容因财富而发生冲突。共工氏看到自己陷入绝境,于是便用手中的财富作交换。他们将所有财富装到船上,与对方谈条件:你若放过我,我便将这些财富留下给你们,否则一齐沉到水底里。
面对巨量财富的诱惑,对方显然是选择了前者,于是便有《楚世家》所记载的诛杀共工氏不尽。
卷章统领的伏羲是与共工氏作战的中坚力量,这些财富便落入他的手中,这必然引起其他众多氏族部落的不满。
根据《楚世家》所载,帝喾在这场内乱中起到关键作用。在追杀共工氏的时候,帝喾还没有登上帝位,只是大家都不清楚帝喾的名字,只好用帝喾来表示。开始的时候,帝喾是拥护卷章的,后来可能受到其他部落首领的挑唆,转而拥立吴回。在帝喾的支持下,吴回发动兵变,杀死了他的兄长,夺取最高权力。
卷章死后,他部下就从“皇族”变成了黎民。“黎”字的含义来源于《易经》离卦的卦象,卷章登上权力巅峰后,在伏羲氏心目中就象天上的太阳,对应于八卦的“离”。
然而他死后就从天上的太阳化作陨落的流星,由“离”变成“黎”。上古时代的伏羲氏由众多部落组成,黄帝之后颛顼被推举为盟主,后来颛顼将权力交给卷章。卷章死后,这些众多的部落就成为了黎民,统称九黎。九黎不一定是九个部落,古代的“九”是数量众多的意思。
吴回杀死卷章后,就必须清剿效忠卷章的黎民。吴回掌控的力量基本上是神农氏众多的部落,这些部落来自不同的地方,称为百姓。关于姓的起源,一般认为与地域有关,不同地区的人对应不同的姓。为了讨伐共工氏,这些人聚集在一起,统称为百姓。
追随卷章的黎民为了躲避追杀,只好躲进了吴回的阵营,与百姓混杂在一起,这就给清剿带来极大的困难。吴回虽然夺取最高权力,却造成南方陷入长久混乱,史称“九黎乱德”。
就在南方处于极度混乱之际,帝喾却回到北方,留下遍地鸡毛。帝喾在支持吴回兵变时,就得到众多部落的支持。北方的精锐力量因为追杀共工氏而来到了南方,基本上没有任何势力能够与帝喾相抗衡。
关于南方的九黎乱德,在《楚语》中观射父这样讲述当时的情景:“及少皞之衰也,九黎乱德,民神杂糅,不可方物。夫人作享,家为巫史,无有要质。民匱於祀,而不知其福。烝享无度,民神同位。民瀆齐盟,无有严威。神狎民则,不蠲其为。嘉生不降,无物以享。祸灾荐臻,莫尽其气。”
少皞就是少昊,也就是黄帝的次子昌意。这段话的大概意思是说,少皞这支系的子孙后代衰落后,发生了九黎乱德,贵族阶层和普通老百姓混杂在一起,让人无法区分。所谓神就是指贵族,黄帝之前的社会由神权支配,贵族以神的名义对普通老百姓发号施令。
有人认为九黎乱德发生在颛顼之前,这是误解。九黎乱德是少皞这支系衰落之后的事情,而颛顼是少皞之子,史称帝高阳,如日中天,正是少皞支系最强盛的时候。
“夫人作享,家为巫史,无有要质。”这句话就是说,九黎族彻底堕落了,只顾追求享受,而且还窝藏敌特分子,不分好人和坏人。这里的巫史是共工氏掌权时期的神职官员,共工氏失去政权后,这些神职官员能走的基本上走光了,至于无法离开的只好潜伏到黎民百姓家中,一有机会就进行破坏。这些巫史与反对吴回的势力勾结在一起,相当于现在的特务或间谍。
“烝享无度”就是随意挥霍,“民神同位”就是不分贵贱。当然,现在讲究人人平等,由于时代的局限性,观射父的观点未必都是正确的。
“民渎齐盟”就是指黎民百姓在巫史的蛊惑下,背弃了当初的盟约。当初颛顼被推举为盟主时,大家都立下了盟约的,现在全都抛之脑后。
“神狎民则”就是指贵族随意欺压百姓,随意践踏原则,“不蠲其为”就是指某些贵族依仗手中的权力无恶不作,并想方设法掩盖了自己的丑恶行为。
“嘉生不降”就是指当初的美好生活不再降临人间,“无物以享”就是物资短缺,生活困难,当然主要是由于连年战乱造成的。
“祸灾荐臻”就是说各种各样的灾祸频繁发生,“莫尽其气”就是民生凋零,毫无生机,这也是长期战乱的普遍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