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期李清照丈夫著名书法家赵明诚三幅传世经典书法作品赏析
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古人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北宋时期出现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结合字画年代背景的记载,赏字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题记
宋朝历史从960年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开始,一直到1279年赵昺跳海殉国为止。共计将近320年。
宋于1126年-1127年发生靖康之难,徽、钦二帝皆被金人掳去,宋室被迫南迁临安(今浙江杭州),与入侵的金国以淮水、大散关为界,史称南宋,此前建都汴梁时期的宋称作北宋。1276年,都城临安陷落,南宋亡于蒙古可汗忽必烈建立的元帝国的征服。
北宋统一以后,宋太祖对书法并未给以重视,更没有像唐代那样采取各种措施。因此,一些士大夫也就漠然对待。欧阳修曾这样感慨:"书之盛莫盛于唐,书之废莫废于今。" 尽管如此,宋代书法在延续前人的基础上,形成了鲜明的时代特点:一是突破唐人重法的束缚,而以自己为主,以意代法。努力追求能表现自我的意志情趣,形成"尚意"书风。苏轼的"我书意造本无法",黄庭坚的"凡书画当观韵",强调"韵胜",皆是此意。其二是有意将书法同其他文学艺术形式结合起来。宋代书法大家同时又是文学家、画家。苏轼说:"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不仅认为书画和诗一样,是表现自我的手段,而且强调文学修养对提高书法艺术的作用。
北宋草书在前代草书发展的基础上,并没有简单的对唐代草书进行全面继承,也没有盲目地对魏晋草书盲目崇尚。北宋书家通过自己的努力,用草书这一书体展示出代表宋代书法的鲜明特征,草书也成为了这些书家书写性情的最好载体。北宋草书家大致分为两派,一派是偏重于对草书传统的继承,另一派是创新型书家。
法帖是指汇刻名家书法墨迹在石、木版上并拓印成可供人们学习的墨本。此前,南唐已有《升元帖》、《澄心堂帖》等法帖。宋代最早的法帖是《淳化阁帖》。此后刻帖的风气渐盛,又有了潘师旦摹刻的《绛帖》、细白和尚摹刻的《潭帖》,由蔡京负责摹刻的《大观帖》等。《宝晋斋法帖》等宋代法帖。
下面我们一起分享北宋著名金石学家、文物收藏家赵明诚书法作品。
赵明诚画像
赵明诚(1081-1129)著名金石学家、文物收藏家。字德甫(又作德父),密州诸城(今山东诸城龙都街道)人,宋徽宗崇宁年间宰相赵挺之之第三子。少喜收蓄前代石刻。为太学生,以父荫入仕。赵明诚21岁尚在太学读书时,与李清照结婚。崇宁四年(1105年) 十月授鸿胪少卿。大观元年(1107年)三月,赵挺之去世,遭蔡京诬陷,被追夺赠官,家属受株连。大观二年(1108年)与李清照归青州故居,广求古今图书、遗碑、石刻。宣和年间赵明诚先后出任莱州、淄州知州。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起知江宁府。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移知湖州,未赴,病逝于建康。
李清照画像
笃志于收藏、考证,藏图书极富,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他父亲居相位,亲朋也多在馆阁就职,多有亡诗逸史、鲁壁汲冢所未见之书,遂尽力传写。夫妇节衣缩食,极力搜讨,每获一书,即共同校勘。建藏书楼有“归来堂”,登记编目。按类罗列图书。金兵南侵,携家避难,图书、金石不能尽载,择其精华,仍载书15车至东海。青州尚有书册10余间,建炎元年(1127年),金兵侵犯青州,藏书化为灰烬。他仿欧阳修《集古录》,作《金石录》30卷,将金石刻辞2000种编排成帙,诠述条理,考证精博,为金石学名著。李清照作有《金石录后序》,述《金石录》编撰经过、夫妇收藏书、画之细委,凄楚婉约,文笔动人。另撰有《古器物名碑》15卷。
北宋著名金石学家、文物收藏家赵明诚《题欧阳修集古录跋》赏析
北宋著名金石学家、文物收藏家赵明诚《题欧阳修集古录跋》后,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这幅书法是赵明诚在青州的墨迹。其实就是四小段题跋,是写在大文豪欧阳修的金石著作《集古录》上。
释文:右欧阳文忠公集古录跋尾四。崇宁五年(1106)仲春重装。十五日德父题记。时在鸿胪直舍。后十年于归来堂再阅。实政和。甲。丙申(1116)六月晦。戊戌(1118)仲冬廿六夜。再观。壬寅(1122)岁除日。于东莱郡宴堂重观旧题。不觉怅然。时年四十有三矣。
赵明诚的书法观其风格,很类似蔡京的书风,当然也有一点黄庭坚的影子。结体修长劲健,造诣极深。
赵明诚在青州的首次墨迹
这四段题跋是赵明诚四个时期写的,下图是第一段,是他27岁时之书,就已写得很好,下笔果断利落,非常可观,可见此时功力已成。首次墨迹文字是:“后十年于归来堂再阅,实政和丙申六月晦。”行文很简单,没有赞语和评论,只是表明了观赏的时间。“后十年”,是指距第一次题记之后的时间,这时为政和丙申即政和六年(1116)。可以想见,此时的赵明诚隐居青州归来堂,无案牍之劳形,在李清照的陪伴下,屏却世务,潜心研究金石学。这成为他一生中研究金石学的最佳时期。
下图有两段题字,分别是赵明诚37跟39岁的题跋,风格差不多,没有多大变化。他在重新观赏了欧阳修《集古录跋尾》之后,欣然吮毫作此题记。明诚的题记,第一次有署名而没有用印,这次不再署名而盖了两方印章。二印均为白文,一为“赵明诚印章”,一为“赵氏藏书之印”。二年之后,也就是政和戊戌即政和八年(1118),赵明诚再次观赏了《集古录跋尾》,又有“戊戌仲冬廿六夜再观”的题记。其书法为行楷,字径2公分有余,端庄清秀。赵明诚不以书法名世,却是继欧阳修之后的金石研究集大成者。其题记墨迹的可贵之处在于:可从中窥见其生平轨迹;可见他做学问坚韧不拔的挚着精神;可见他对《集古录跋尾》的钟爱程度。
最后这段题字是他43岁书写,前后总共跨越了16年。虽然书风没变,但细细品味,还是有些许差异的,最后那段写得更好,更加峻拔!赵明诚是《集古录跋尾》的第一位收藏并作有题记者。此帖拖尾部分尚有米芾等多人的题跋和众多的鉴赏收藏印章。《集古录跋尾》经过许多名家收藏,最后流入清廷内府,有三位皇帝盖了玺印,解放前被运往台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赵明诚的题记在流转过程中多经名人寓目,其页面上有清代大收藏家梁清标的“冶溪渔隐”印记。
赵明诚在金石学上有重大成绩,可是在其为官的政绩上,却非常平庸,尤其是得知叛军入城,他不仅不抵抗,而是第一个先逃跑,他的懦弱无能由此可见一斑!就是今天看来,依然遭到无数人的唾弃!
我们在网上能够看到台湾故宫博物院收藏有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的书法,极为珍贵,虽然字数不多,但经历近千年,还能看到其书法,那实在是太不容易了。
附:欧阳修集古录全图
这幅书法其实就是四小段题跋,是写在大文豪欧阳修的金石著作《集古录》上。
北宋著名金石学家、文物收藏家赵明诚著《金石录》赏析
北宋著名金石学家、文物收藏家赵明诚著《金石录》赵明诚出生于声名显赫的宰辅之家,为宋徽宗崇宁间宰相赵挺之第三子,是宋代著名的金石学家和文物收藏家。赵明诚21岁还在太学读书时,就与李清照结婚。他们夫妇二人志趣相投,在李清照的帮助下,赵明诚完成他的代表作《金石录》。这是一部继欧阳修《集古录》之后,规模更大、更有价值的研究金石之学的专著,是研究古代金石刻的必备之书。
“归来堂”是赵明诚、李清照夫妻二人起居生活,弹琴、读书、斗茶的主要活动场所。
赵明诚自大观元年(1107年)来到青州,到建炎元年(1127年)三月因母亲在江宁(今南京)去世,离开青州去奔丧的20年间,赵明诚夫妻二人“废寝忘食而求”,赴仰天山、访灵岩寺、临泰山、知莱州、守淄州,对齐鲁大地重要金石、历代碑刻收藏、保护、整理、作解,形成“二千卷,有题跋者五百二卷耳”的《金石录》,使得许多弥足珍贵的文物得以留传后世。赵明诚因此被后人誉为“欧阳修之后的金石研究集大成者”。
北宋著名金石学家、文物收藏家赵明诚《为李清照小像题词》赏析
北宋著名金石学家、文物收藏家赵明诚《为李清照小像题词》也是在青州归来堂的墨迹,弥足珍贵。释文“清丽其词,端庄其品。归去来兮,真堪偕隐。政和甲午新秋,德父题于归来堂”。
赵明诚与李清照合影
今人看赵明诚书法,其中有苏东坡的味道。崇宁五年所写之字,苏体中还带有黄庭坚的意思,个别字甚至有蔡京的面目,可以看出当时时代风气的使然。再看四十多岁时的书法,渐渐有了书法的自觉,自成一体,一幅题跋贯穿了赵明诚二十多年的书法之路,今人观之亦颇有感慨。
入了心的人,忘不了,永远存在心底
北宋草书的发展是处在由唐向元明清发展的一个过渡时期,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草书书法发展史上来看,北宋草书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个环节。从整体上是积蓄力量将北宋草书的影响逐渐扩大,宋太宗、王着正是其中的核心人物。黄庭坚代表了北宋草书的巅峰,狂草的创新极大丰富了后世对草书章法以及笔法的认识,后世更将黄庭坚淋漓尽致的草书风格推向极致。
赵明诚死时李清照46岁
不要乱配图可以吗? 什么李清照赵明诚合影
不敢相信这是写实像。[点踩]赵明诚死时李清照好像才48岁,这个合像感觉有70岁形容枯槁面相尖刻,粉碎了我对千古第一才女美女的书香才女超脱知性清丽的美好印象
合影尼昧合影
有八十分!
标题的著名书法家怎么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