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格的下场有多惨?39岁时遭多尔衮残忍杀害,死后美貌妻妾被霸占

醉波看过去 2025-02-05 18:44:39

顺治三年(1646年),豪格率军再次西征,他先是在陕西平定了多股李自成起义军残部,之后挥师进入四川,对张献忠率领的大西军发起进攻。

11月,豪格得知张献忠盘踞西充,于是下令鳌拜率领八旗精锐轻装简行,向西充发起突然袭击。

由于大西军毫无准备,所以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于是分兵两路抗击清军。

这时,豪格率领清军主力赶来,派遣参领格布库向大西军右翼进攻,都统准塔攻击大西军左翼。

战斗打得非常激烈,清军和大西军损失都很大,清军格布库等将领被大西军所杀,大西军则被攻克一百三十多所营寨,被杀一万余人,到处都是阵亡将士的尸体,河水都被染红了。

这让张献忠有些坐不住,于是带着手下来到河边观察战场形势,寻找破解清军之法。

身衣蟒半臂,腰插三矢,引牙将临河视之。

巧的是,豪格当时就在河对岸,他身边的降将刘进忠原先是南明将领,认得张献忠的面容,为了立功,便对他说,“此八大王也”也就是张献忠。

豪格非常高兴,于是张弓搭箭,一箭就射死了张献忠,因此立下大功。

张献忠死后,大西军群龙无首,豪格趁机下令发起全面进攻,大西军大败而逃,四川各地相继被平定。

捷报传至京城,顺治帝下诏对豪格进行嘉奖,但摄者王多尔衮却很不高兴,眼看着豪格的威望一天天增加,便感到非常担心,一个恶毒的计划逐随即浮现在他脑海。

1648年二月,豪格班师回朝,顺治帝在太和殿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庆功宴,场面非常热闹,他也非常气派。

但没过多久,多尔衮就派人将豪格逮捕下狱,理由有二:一是隐瞒手下参领希尔艮冒功之事;二是任用罪人扬善之弟吉赛为护军统领。

睿亲王多尔衮与豪格有夙隙,坐豪格徇隐部将冒功及擢用罪人扬善弟吉赛,系豪格於狱。

很显然,这两条罪名无足轻重,即便要处罚也不应该是逮捕下狱,多尔衮很明显是在打压豪格。

豪格在狱中受尽折磨,仅仅两个月之后,就被多尔衮派人杀死于狱中。

豪格死后,众多美貌妻妾都被叔伯们瓜分,比如多尔衮、济尔哈朗、阿济格,其中以多尔衮得到的最多。

豪格的几位美貌小妾还因为不堪受辱而自杀为其殉葬,堪称惨烈。

那么,豪格与多尔衮有什么恩怨,以至于闹得你死我活呢?事情还要从皇太极之死说起。

一、夺位之争

1643年9月21日晚十点,皇太极暴毙而亡,时年51岁。

由于皇太极死得太突然,没有留下遗照,他生前也没有立太子,所以谁来继承皇位,成为大家争论的焦点。

当时,清朝并未完全确定嫡长子继承制,理论上凡是旗主都有资格继承皇位,只不过皇太极兄弟和儿子的继承顺位比较靠前。

皇太极时期,八旗的分配情况是:

皇太极生前直接统领两黄旗,代善家族统领两红旗,豪格统领正蓝旗,济尔哈朗统领镶蓝旗,多尔衮和多铎兄弟则统领两白旗。

这些旗主当中,最具竞争资格的有两个人,一个是皇太极长子豪格;另一个则是皇太极的十四弟多尔衮。

当时,支持豪格的人比较多,首先是两黄旗大臣,他们倾向于立皇子以保持其优越地位,而豪格是皇太极唯一成年的儿子,且战功多,能力强,是首要人选;

其次是代善家族,他也支持立皇子,受到中原嫡长子继承制的影响,倾向于立豪格,而他之所以不支持多尔衮,是因为他参与了皇太极逼多尔衮母亲殉葬之事,两人是有仇的;

还有济尔哈朗,他与代善的想法差不多,倾向于立皇子。

再算上豪格本人的正蓝旗,这样他就有六旗支持了,而多尔衮只有两旗支持。

皇太极去世当晚,两黄旗大臣诸如索尼、鳌拜等大臣就造访了豪格的肃亲王府,明确表示支持他继位,豪格因此信心满满。

皇太极去世后的第七天,清朝王公大臣在崇政殿举行了一次会议,将决定皇位最终归属,在两黄、两红和两蓝六旗都不支持的情况下,多尔衮被排除在外。

紧接着,代善提出按照嫡长子继承制,拥立豪格继位,却遭到了多尔衮兄弟的反对,两黄旗大臣便派兵包围崇政殿,也强烈要求豪格继承皇位。

这个时候,豪格就应该顺势登上皇位,但他的一个举动却让大家大失所望,他竟然说自己“福小德薄,非所堪当”,然后径直离开了!

诸王皆会于大衙门,大王发言曰:虎口,帝之长子,当承大统。虎口曰:福小德薄,非所堪当,固辞罢而去。

当然了,豪格说的并不是真心话,他误以为自己有六旗支持,稍微谦逊地推辞一下,众人就会像当初对皇太极那样拥戴他。

然而,豪格的离去让支持他的众人大失所望,一句“福小德薄”,更是在提醒大家,当初他为了保住地位而杀掉妻子的举动,是多么不堪,这样一个道德力量弱小且关键时刻软弱之人,值得拥戴吗?

很快,多尔衮就发起了反击,在他得不到支持的情况下,他也不愿意豪格继位,于是提出一个折中方案,即拥立年仅六岁的皇九子福临继位。

以代善为首的旗主,原本的主张就只是立皇子,在豪格退缩的情况下,他们不再坚持立长子,于是同意了多尔衮的意见,福临就此登上皇位。

豪格的失败其实并未偶然,他本人的能力和品行其实并未得到大家的绝对认可,代善等人支持他其实只是为了阻止多尔衮,他过分自信地以为自己可以与皇太极相提并论,他的故作姿态,显然是没有明白大家的真实想法,无法维护更多人的利益,大家只能抛弃他了。

福临继位之后,各位旗主为了平衡朝堂,决定由济尔哈朗、多尔衮作为辅政大臣,豪格则啥也没有得到。

二、夺位失败后的困境

皇太极继位的时候,为了稳固自身地位,在抬高两黄旗地位并对其扩大的同时,对多尔衮兄弟的两白旗进行了打压和削弱,使得两白旗与两黄旗矛盾尖锐。

夺位失败的豪格,为了避免遭受多尔衮打击,继续与两黄旗大臣保持密切联系,联合起来对抗多尔衮。

多尔衮也没闲着,与多铎组成兄弟联盟,处处排挤济尔哈朗,济尔哈朗为了自保,则选择不断退让,原本他是第一摄政王,却甘愿将大权让给多尔衮。

有一次,济尔哈朗召集群臣,当初宣布:

嗣后凡各衙门办理事务,或有应白于我二王者,或有记档者,皆先启知睿亲王。

济尔哈朗的这一举动,等于直接承认自己的权力在多尔衮之下,多尔衮由此取代他,成为实际上的第一摄政王,而他则降级成为第二摄政。

紧接着,多尔衮就开始了对两黄旗进行打压分化,对于两黄旗中的温和派,进行积极拉拢,比如大臣索尼、谭泰、巩阿岱、锡翰等人;对于坚决反对自己的激进派,他则毫不手软地实施打压,比如鳌拜和扬善等人。

在多尔衮及其同党的策划下,两黄旗大臣谭泰、巩阿岱、锡翰等人被他成功拉拢,成为他的党羽,鳌拜则被剥夺兵权和官职,索尼虽然不支持他,但也没有反对他。

与此同时,多尔衮还采取措施对豪格进行打击。

有一次,豪格诅咒多尔衮“非有福之人、乃有疾之人”,因多尔衮妻妾众多却一直无子,故而一直有人怀疑他没有生育能力,只是没人敢说。

豪格的话是私底下说的,却被正黄旗满洲都统何洛会无意得知,何洛会与他一直有矛盾,于是跑到多尔衮那里告状,还诬陷他与扬善等人将谋反作乱,以此作为投名状,打算投靠多尔衮。

多尔衮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打算以谋反罪名处死豪格,年幼的福临不忍心,于是以绝食来威胁多尔衮,多尔衮这才作罢,但依然将豪格废为庶人,并夺取其七牛录人口,罚银五千两,扬善等人则被腰斩于世。

诸部将议杀豪格,帝绝食威胁才得以保全性命,夺所属七牛录,罚银五千两。

1644年清朝入关之后,福临在北京再次举行了登基仪式,他借机恢复了豪格的肃亲王爵位,但此时豪格的影响力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因为两黄旗与他的联盟已经近乎瓦解。

为了防止豪格与两黄旗大臣再次串联的可能,多尔衮继续对两黄旗进行打压分化。

那时候,满清贵族在北京周边占房圈地,以两黄旗大臣索尼和遏必隆占地最多,严重威胁到了其他六旗的利益。

多尔衮认为这是个机会,于是突然举行了一次会议,他以满汉合作作为切入点,说汉族士绅是满清入关的功臣,可两黄旗却侵占了他们的土地,如此一来,以后汉人还会支持满清吗?

多尔衮的这番言论,得到了八旗多数人的认可,就连两黄旗中那些真心为清朝着想的老臣,也都赞同他的观点。

就这样,索尼和遏必隆被推上了风口浪尖,被迫交出土地并选择暂时隐退,两黄旗因此遭受重大打击,与豪格的联盟关系也几近瓦解。

多尔衮之所以打压索尼,是因为他已经确定索尼不支持他,但索尼又掌管着六部大权,对他存在潜在的威胁。

到这个时候,两黄旗对多尔衮来说,基本失去了威胁,豪格也失去了最强大的盟友。

豪格对此不甘心,为了让自己摆脱困境,甚至推翻多尔衮的统治地位,他便联合同样遭受打压的济尔哈朗,向多尔衮发起挑战。

多尔衮不但是一卓越的军事统帅,也已经在残酷的斗争中成长为一名优秀政治家,很快就瓦解了豪格与济尔哈朗的联盟,而他的做法也十分巧妙。

但是,李自成起义军基本被平定,但陕西存在李自成余部,而四川的张献忠声势很大,作为最高决策者和最高军事统帅,多尔衮有权且有必要派人征讨,平定这些地方,也可为自己建立功勋。

当时,清朝可谓人才济济,能够调遣的人很多,多尔衮却选择了豪格,其实他暗怀鬼胎,因为张献忠并不好打,如果豪格征讨失利,他也好借题发挥;并且,豪格离开京城后,与济尔哈朗的联盟也将濒临瓦解。

1646年,多尔衮任命豪格为靖远大将军,率军西征陕西、四川。

三、悲惨下场

不得不说,豪格虽然性格存在缺点,政治能力也稍有欠缺,但他的军事才能还是很强的,他抵达陕西之后,一方面进行武力征讨,另一方面采取攻心术,杀死了大顺首领石二等人。

紧接着,豪格又率军平定了陕西境内的多股反清势力,一鼓作气平定了陕西,因此立下大功,他的个人威望也逐渐增加。

之后,豪格就率军进入四川了,当他在前线征战之时,多尔衮也开始对吉尔哈朗下手了。

在此之前,顺治帝对追随他入关的宗室进行了分封,豪格被恢复爵位,而济尔哈朗则被封为信义辅政叔王,但此时多尔衮已经是皇叔父摄政王了,因此二人的上下地位被正式确定,每年的俸禄都只有多尔衮的一半。

1647年正月,多尔衮又开始找茬,说济尔哈朗的郑亲王府规格逾制,罚了二千两白银,这其实是他发出了一个信号,就是暗示群臣攻击济尔哈朗。

很快,很多大臣为了巴结多尔衮,纷纷弹劾济尔哈朗,以牵强的理由指出济尔哈朗的错误。

多尔衮则趁机剥夺济尔哈朗的辅政权,济尔哈朗不再以辅政王称谓,取而代之的是他的兄弟多铎,称辅政叔德豫亲王。

济尔哈朗的失势,对豪格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但更大的打击还在后面。

豪格在西充凤凰山谷击败大西军并射杀张献忠之后,立下了巨大的功勋,满朝文武为之庆贺,福临也为兄长的表现感到高兴。

当时,多尔衮把持朝政,不再给顺治帝行跪拜礼,甚至将皇帝玉玺拿到自己府中,文武大臣有事都直接去他府上,他的命令还被称之为诏令,凡事也不用再请示顺治帝,其地位与皇帝几乎没有二致。

那时的顺治帝如坐针毡,生怕有一天多尔衮会篡夺自己的皇位,于是将希望寄托在豪格身上,希望豪格能继续与多尔衮对抗。

得知豪格平定陕西、四川,福临打算趁机封赏豪格,于是在豪格班师回朝的时候,以超高规格在太和殿款待西征将士。

福临此举当然是为了向天下人宣示豪格的功劳,从而为封赏豪格铺平道路了,多尔衮也没想到豪格会立下这么大的功劳,现在想要扳倒豪格,反而不那么容易了。

再加上,豪格的归来,使得两蓝旗再度联合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多尔衮深感威胁巨大,便打算采取一些措施。

首当其冲的就是济尔哈朗,多尔衮为了对付济尔哈朗,早就让弟弟阿济格暗中收买了两蓝旗贝子屯齐、尚善、屯齐等人,以便日后对付济尔哈朗。

在多尔衮的指使下,屯齐、尚善、屯齐等人诬告济尔哈朗明知皇太极去世时,豪格与两黄旗大臣勾结在一起准备夺位,却知情不报,又在入关时擅自让两蓝旗“越序立营前行”,论罪当斩,念其功勋卓越,降为多罗郡王,罚银五千两。

这还没完,多尔衮又借机牵连两黄旗大臣额亦都、费英东、扬古利的几个儿子,因为这些人与豪格走得比较近,多尔衮担心有风险。

紧接着,多尔衮就开始对豪格下手了,他派人调查了豪格在西征过程中的种种行为,终于查出了两条所谓罪名,这当然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了。

原本,多尔衮是打算直接处死豪格的,但福临再次进行干涉,最终迫使多尔衮同意只将豪格囚禁起来。

辛丑,和硕肃亲王豪格有罪,论死。上不忍置之法,幽系之。

多尔衮当然不会善罢甘休,于是使出了一个秘密武器,那就是明朝灭亡时他收留的几名锦衣卫。

这几名锦衣卫都是专门训练的,熟练各种刑讯逼供和杀人技巧,可以做到不留痕迹。

在多尔衮的指使下,这几名锦衣卫对豪格实施了残酷的刑罚,豪格倍受折磨,痛不欲生,想死都死不了。

不久之后,多尔衮的野心进一步扩大,“不令诸王、贝勒、贝子、公等入朝办事,竟以朝廷自居”。

种种迹象表明,多尔衮有取代皇帝的趋势,尽管他本人没有这么想,但他对权力无休止的渴望,却是不争的事实。

豪格,作为皇太极长子,又是战功卓越的亲王,更是牵制多尔衮夺权的死对头,多尔衮自然不会放过。

豪格被抓两个月之后,在多尔衮的指使下,锦衣卫用一种巧妙的办法杀了他,检查不出死因。

豪格年少时就跟随皇太极征战,逐渐成长为独当一面的猛将,为清朝开疆扩土、定鼎中原立下汗马功劳,但他不善权谋,朝政把握能力低的一面,导致他两次被剥夺爵位,还错失了皇位,这是他的悲哀。

豪格更大的悲哀还在于,他遇到了野心勃勃的多尔衮,他自己恐怕都没想到,他的这位叔叔不仅要打压他,而且要置他于死地。

豪格死后,惨剧并未就此结束,他生前妻妾成群,个个貌美如花,却在他死后遭到了叔伯们的强行霸占。

据记载,豪格有有记载的妻妾达到了15人,有满人、蒙古人,也有汉人,甚至还有朝鲜美女,没有名分的就更多了。

豪格的这些美貌妻妾,除了嫡福晋哈达纳喇氏被他所杀之外,他的其他妻妾基本都被瓜分,多尔衮占有了其中好几位,阿济格也得到了一位,就连济尔哈朗也借着安抚遗孀为由,得到了他的一位小妾。

豪格的继福晋博尔济吉特氏,是多尔衮嫡福晋义皇后的亲妹妹,也是皇太极嫡福晋哲哲之妹,长得美貌无比,多尔衮早就对他垂涎三尺,等豪格一死,他就将博尔济吉特氏据为己有。

要知道,多尔衮、阿济格和济尔哈朗,可都是豪格的叔叔辈,却瓜分了他的妻妾,可见满清皇室早期有多混乱。

豪格还有三位小妾因为不堪受辱而选择为其殉葬,其中两位姓名不详,另一位是一个朝鲜美女,是他随皇太极征服朝鲜之后,作为贡女送给他当小妾的,还为他生育了二子一女。

这位黄性朝鲜美女是个烈女子,豪格死后不久,她在快被多尔衮等人瓜分的时候,选择自杀为豪格殉葬。

不过,好在多尔衮没有对豪格的子嗣赶尽杀绝,他的肃亲王爵位后来也被回恢复,成为清朝十二大铁帽子王之一,被世代继承,直至清灭亡。

0 阅读: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