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这条最普通不过的小街道,蕴含了多少人间的喜怒哀乐

都市的戦争 2025-02-04 09:24:31
住所的楼下,有一条隔壁城中村集体建设的商业街,一头是地铁站,一头是城中村的入口。 这条小街上,餐馆林立,主营宵夜烧烤湛江鸡,少量粉面店,间以奶茶店、便利店、菜鸟驿站、小旅馆、水果店、药店、电动自行车专卖店,杂货店等等。 今天途经此地突然意识到,除了一间广式茶楼以及消费低廉的粉面店、老百姓依赖的药店杂货店菜鸟驿站能维持外,占据最大比例的宵夜型餐饮(占比肯定超过75%),这三年来几乎每一家都换了两次以上的招牌,没有一间例外。 这条街的餐饮,没有一家经营超过半年的大约3百米的街道两侧,有湘菜,川菜,贵州菜,清远鸡,烧烤店,湛江鸡店,东北菜,乳鸽店等等,还有一规模大一些的奶茶店,没有一家经营超过半年的。 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这里的餐饮店倒闭率这么多?这里消费并不高,大约人均50块的水平吧,核心就是客源不足呗。 在经济不确定的情况下,老百姓捂紧了钱袋子,能回家吃就回家吃了,实在不行就去粉面店吃一碗粉面拉倒,低消费照样能维持自己的生存。 可能情况就是这么的简单。我不需要对这里进行太多的揣测。 一间间普通的餐饮店,客源为什么不足呢?不足的每家店都支撑不了半年?我要回过头来去看一看究竟哪些门店生存的时间更久一些?他们的客人都是来自于哪里呢? 基本上可以判断经营比较稳定的店铺都是以广式的茶楼或者最普通的粉面店为主。 这些人代表了广州的本土居民。 比如说茶楼。广州的茶楼林林总总消费档次高低不一。但是这些茶楼的客源相对是比较稳定的,它以广州的本土居民为主,无论是城中村的居民还是城市小区的居民,大部分都是以中老年人群占主要。 他们基本上是有自己的退休金或者收入来源不会对于餐饮的消费支出有太多的弹性。尤其是有相对比较稳定的退休金的这部分人群。 除了这些店铺,剩下的就都很麻烦。 我想可能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原本这个周边居住着大量的外来人口。那这些外来人口主要的消费就是外省各地的餐饮如湘菜,川菜等等。 这些原本充沛的客流,因为工作机会的减少,他们居住在这条商业街附近的人群数量在大量的减少;仍旧住在这里的人,他们日常交际的需要也在大量的减少。 于是这些店铺就出现了越来越严峻的问题,不断的倒闭。 任何一家店铺倒闭,都是投资者的商业失败,项目的亏损,员工的失业,都是数个和数十个家庭的喜怒哀乐算起来,这一带的商业街,中型餐饮(100方到300方)大约有30来家。换算成倒掉的店,最近三年也有100家餐饮店铺倒闭掉了。 几个问题,是连锁的:客流不足,店铺亏损。房租交不上,供货商货款,员工资金,餐饮出品,工商税收,都会出现连锁反应。 这一条短短的商业街,在我眼皮底下,已经有上百个餐厅倒闭过。 我们看不见餐饮项目失败的那超过一百个投资者多么懊恼; 我们看不到拿不到工资的员工多么沮丧; 我们看不到供应商货款三角债导致了多少小企业和个体户停摆; 我们看到了一部餐饮人的梦碎。 新年期待新气象。 新年期间,相信很多人做了很多思考。 新的一年,期待每一个在广州奋斗的人,找到适合自己的事业和工作,少点失误,少些负面情绪,开开心心做自己想做的事。 在这里,真诚的祝福大家。
0 阅读:1

都市的戦争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