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这周也没啥大行情,我们就来聊点稍微细节的。毕竟之前也看了比较长时间的房地产,所以今天就来聊聊地产股。最近地产股的整体表现还是可以,申万一级三十一个行业里,估计能排到前五,再不济前十也是有的。最近不少的观点里面也类似于调侃地说了一些地产股,比如某光城,从最低的2块钱开始已经连续好几个涨停了。
那么问题来了,现在这个节骨眼要不要来点地产股?这个问题要解释起来还是比较复杂的。
摆在明面上的事情是,政府在出手保地产。但是这个稳地产,既没有很明显的救房地产公司的信号,也没有很明显的改善需求的信号(我指的是全国层面)。那么供需两端都没有好政策,如何指望地产能够稳呢?
剖析这个问题,最简单的方法还是谁从房地产中间受益了,谁就最有动力。我们简单分析一下,从大的层面来看,房地产开发投资大约占GDP的11%左右,所以国家为了实现GDP增速的目标是有意愿去保房地产投资的。
但是这个保房地产投资的方法有很多,因为房地产投资里有40%是土地购置费用,也就是买卖土地,剩下60%是实打实的建房子。由于土地买卖不创造任何价值,所以土地买卖是不计入GDP的,而建房子是肯定可以计入GDP。也就是说,从实现GDP的角度,只要鼓励开发商继续建房子就行了。所以国家的态度很明确——保交楼,不能烂尾。如果实在没钱建,可以把项目打包卖给有钱来建的其他房企。至于需求管理,国家这个大层面是没有管的动力的。这是第一层逻辑。
但是对于地方来说,保房地产投资就不只是建房子那么简单了。虽然土地买卖不计入GDP,但是要进地方财政的账,这对于地方发债也好、搞基建也好还是其他什么也好,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对于地方来说,保交楼是上面定下来的任务,但是当地来说,最重要的还是卖地。对于大部分项目来说,土地在房地产开发成本里大约能占到70%。也就是说,个人买新房的话,这部分钱是给国家做贡献的。
卖地的前提是有人买地。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如果房子卖不出去,肯定是不会去买地的。库存越多的房地产企业,买地的动力越弱。当地房子卖的越慢的地方,买地的动力越弱。这一点大家都懂,那么为了促进买地,地方政府是有意愿拉一拉地方的房地产的。这是地方如此积极的原因,也是第二层逻辑。
至于怎么拉,最近各地都用了自己的办法,有的降了首付,有的降了房贷利率,有的地方搞了不认房也不认贷。这周,哈尔滨还成为了全国第一个放开限售的城市,直接把2018年的调控政策给废止了。按照最近才有的“惯例”,这个公告已经“活”过了1天,也就是说上头没有明确反对。
所以,地产肯定还是要保的。在这个大逻辑下,房地产股票有机会吗?我认为短期还是有的,但是长期肯定是没有的。也就是说,做一个3-6个月的持有计划是合理的,但是更长时间、更大涨幅的机会肯定是没有的。因为在第一层逻辑和第二层逻辑都是典型的短逻辑,一旦上头对GDP有底了,地方卖地的钱够了,完全可以对房地产企业“撒手不管”。
因此,在房地产数据还是比较差的阶段,依然可以继续期待房地产企业迎来各种“暖风”,带动股价涨一涨。至少,在看到土拍市场像2021年第一轮土拍那么火热之前,还是有一些搞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