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毒小寨文化 2024-03-16 08:45:25

每日读诗·第十一辑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一)张耒《示秬秸》

苏门四学士之中,黄庭坚是实力派,声名最著,秦观留下的故事很多,在故事里与苏小妹伉俪情深,也颇为人们所喜欢,而另外两位——晁补之和张耒,存在感就比较低了。

示秬秸 张耒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

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

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这是张耒写给自己两个儿子的——张秬和张秸,是一首典型的示儿诗。张耒教育儿子并不是上来就讲大道理,而是先讲了一个故事,典型的启发式教育。

故事听好了。

城头月落,东方欲晓,清霜如雪,正是风寒凄厉的天气,忽然传来了卖饼人似有似无的叫卖声。稍过片刻,只见到卖饼人捧盆出户,在还没有行人的街道上一边踽踽独行,一边卖力叫卖。寒冷的北风吹着我的衣服,更吹着我的炊饼,我不担心衣服单薄而寒冷,我只担心饼冷了而无人购买。

凄苦之人的想法总是很相似,《观刈麦》中“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卖炭翁》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矛盾纠结,而终又迁就了自己的生计。

宋诗总喜欢以议论结尾,此诗也不例外,当然精华也就来了——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职业不分高低贵贱,人生有求,哪能又用闲着呢?

(二)赵翼《题遗山诗》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很多人都通过《神雕侠侣》熟悉这两句话,却未必知道它的作者,这是元好问元遗山的诗句。元好问应该是金元时期的一代文宗,对后代影响极大,可从赵翼《题遗山诗》略窥一斑:

题遗山诗 赵翼

身阅兴亡浩劫空,两朝文献一衰翁。

无官未害餐周粟,有史深愁失楚弓。

行殿幽兰悲夜火,故都乔木泣秋风。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这算是一首题诗诗,以后人的口吻,展开对元好问的评价。

金朝灭亡时,元好问大概40岁,你阅尽金朝的兴衰,而后的三十年世间,你又整理两朝文献,终于把自己逼成了白发苍苍的老翁。

入元后你没有做官,虽食周粟,但也无损于你那伯夷叔齐般的气节。当年周朝灭殷,作为商朝王子的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饿死在首阳山上,被视为有气节的象征,受到后人赞誉。你整理金朝文献,担心它们像楚人失弓一样遗毁。楚人失弓也是典故,《孔子家语》载:楚共王出游,遗失一良弓,从人要寻找,他说:“楚人失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

颈联大致写金朝灭亡,物是人非,但“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国家的不幸却成就了诗人的幸运,元好问也因时代的沧桑变化而创作出大量动人的作品。

愤怒出诗人,贫穷出诗人,沧桑出诗人,大意也就在于此。

国家不幸诗家幸,只是这样的“诗家幸”肯定不是诗人想要的。

(三)苏轼《送子由使契丹》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三苏一直是文坛上的一段佳话,传诵千古。苏轼和苏辙更是兄弟情深,苏轼在乌台诗案的监狱中曾说过“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偶然又读到他的《送子由使契丹》:

送子由使契丹 苏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

由题目可知,子由苏辙要出使契丹,而苏轼当时认知杭州,也就是诗中的武林,兄弟两人隔海相望,分别两地,但苏轼表示我哪里会因为你要到远方而泪下沾襟呢?

汉时,匈奴自称“天之骄子”,此处代指契丹君主。现在你不避风雪和路途遥远要出使契丹,一定要让契丹单于认识我们大宋王朝的杰出人物。我能想象你远在沙漠边塞,回望故国宫禁,遥看苏杭春景。武林是杭州的旧称,多么典雅的古称,只可惜早已不用,宋人曾著有《武林旧事》一书。

你此次出使,契丹单于若是问你的家世,你千万不能回答说自己是中朝第一人。此处的“中朝第一人”并非简单地要求自己的弟弟要谦虚,而是用典。《新唐书·李揆传》:揆美风仪,善奏对,帝(肃宗)叹曰:“卿门第、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信朝廷羽仪乎?”故时称三绝。德宗时他曾“入蕃会盟使”,至蕃地,酋长曰:“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揆畏留,因绐之曰:“彼李揆安肯来邪!”

谆谆关切,非言语所能传达!

0 阅读:0

毒小寨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