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岁的赵阿姨常常出现头晕、乏力、脸色苍白的症状,一直认为是贫血,可当她到医院检查血常规时,一切正常,医生告诉赵阿姨这是中医所说的气血不足所致,并不是贫血。
赵阿姨很是不解,气血不足不就是贫血吗?
医生提醒:莫把气血不足与贫血混淆,气血不足≠贫血。
虽然气血不足和贫血的症状相似,都会出现疲劳、气短、乏力、汗多、脸色萎黄、头晕、心慌等症状,人们也常常把它们混淆,但是两者却是两码事!
所谓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
而中医所说的“气血不足”,并不一定是血红蛋白减少,一些气血不足的人群血红蛋白也会处于正常水平。
所以,如若经常出现上述症状的人群,可以先到医院检查一下血常规,切莫乱给自己扣贫血的“帽子”。
你是否常常有这种感觉?
放假在家躺一天刷视频追剧,也没有参与什么繁重的工作,除了吃饭没干别的,但并没有感到轻松,反而异常疲惫、乏力,对一切都提不起兴趣。
越休息越累.......为什么?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就要提高警惕了,这可能是气血不足惹的祸!
有很多人可能会陷入休息的误区,一些不经意的行为习惯看起来是在休息放松,可却在俯仰之间损耗气血的运行,只是你还不知道而已。
01
一休息就“躺平”
很多人一下班或放假,会选择“躺平”,有时候甚至一躺就是一天。
如果长时间睡懒觉或躺着休息,过于安逸,会出现精神不振、身倦无力等气虚症状,这是因为久卧伤气。
人的正常生命活动有赖于气机的调畅,久卧不动,会导致气机不畅。
如果经常睡懒觉或躺着休息,会导致外出时间减少,影响体内阴阳平衡,导致阳气虚弱,阳气不能推动气血运行,就会出现气血不畅的情况。
此外,如果经常睡懒觉,人的生物钟也会失去规律,出现难以入睡或早醒,甚至失眠或嗜睡的现象。
所以,睡眠要顺应自然规律,俗话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度的睡眠会损及气。
02
边吃饭边追剧
有不少人都喜欢在吃饭时追一下自己喜欢的电视剧或综艺节目,还美其名曰“电子榨菜”。
但其实这是一种非常不好的习惯,因为人在吃饭时胃肠道会同步进行消化,而消化则需要大量充足的血液来供应。
如果这个时候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就会分散人的注意力,可能会使消化道供血不足,导致脾胃的运行负担加重,从而影响消化功能,出现腹胀、腹痛等消化不良症状。
尤其是对于儿童而言,可能会导致光顾着看电视不想吃饭,从而间接影响生长发育。
另外,边吃饭边看电视,若因剧情吸引,出现大笑等情况,容易导致食物进入气管,引发呛咳,严重时还可能会引起呼吸困难,甚至窒息,尤其是儿童,可能会危及生命。
此外,这一习惯还可能会导致胃肠道蠕动减慢,影响食物被身体消化吸收,可能导致吃饭量增加,进而诱发肥胖。
03
过度沉迷于短视频
中医认为“久视伤血”,人的眼睛与肝脏相连接,肝脏有蓄血、调节全身血液容量的作用。
肝开窍于目,眼睛的正常视力主要受肝血的濡养才能发挥正常功能。
如果长期用眼过度会损伤肝血,出现肝血虚的情况,造成眼睛干涩、疲劳的症状发生。
特别是老年人,本来就气血渐虚,如果再长时间过度用眼,必会耗伤血。
专家建议,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不宜超过2小时,控制在1小时内为宜;每使用0.5小时电子产品,休息3~5分钟,可有效预防近视。
04
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
如果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不变,如久坐、久站、跷二郎腿、葛优躺等,会因为局部血管、神经长时间被压迫,导致身体血液循环不良,造成肢体发麻、腰部胀痛、腿脚肿胀等现象。
《黄帝内经》当中说“久坐伤肉”,中医传统理论认为脾主肌肉、四肢,如果长期久坐后,人体的气血处于停滞的过程当中,气血运行不畅,并且会对局部的肌肉,如臀部和下肢产生压迫作用,这本身对肌肉就是一种损害。
如果长期久坐,就不能够对肌肉有效的形成滋润,不能够提供其必要的营养成分,这也是导致久坐伤肉的原因。
此外,人在久坐的过程中,脾胃之气也得不到运化,长时间久坐不动的人,如办公室工作人员,通常都会出现胃口差、不欲饮食、饮食量少等情况,而且腹部赘肉会堆积,这些都是脾失健运的一种表现。
05
总爱胡思乱想
晚上躺在床上翻来翻去都无法入睡,便会开始胡思乱想,想一些莫名其妙,子虚乌有的事情。
如果经常爱胡思乱想,思虑过度,就容易消耗精气神,引起气血不足。
因为“思伤脾”,思虑过度会造成脾的运化失常,时间长了,脾气虚弱,气血化生就会不足。
思虑过度不仅伤气血,还会伤心神,出现心悸、健忘、失眠等症状。
气血不足,如何调养?
1
调养脾胃
补气血首先要调养脾胃,因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也就是说我们吃进去的东西要通过脾胃消化吸收,才能转化为气血,所以说调理脾胃很重要。
气血不足的朋友平时宜多食用健脾、补气、补血及气血双补的食物,如菠菜、桃子、黑木耳、猪肝、黑芝麻、黑豆、花生、莲藕、胡萝卜、桂圆等。
在药物方面,当归、太子参、党参、枸杞、黄芪等也可起到补气血的作用,建议气血不足的朋友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相关药物进行调理。
2
穴位针刺、艾灸
可以通过针刺、艾灸的方式进行补气、补血。
针刺通常取的穴位在中脘穴、气海穴、关元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能够健脾养胃、补益气血。
而艾灸可以选背部的膀胱经的背腧穴,比如脾腧穴、膈腧穴、胃腧穴、三焦腧穴、肾腧穴,通过艾叶的良性温热刺激,可以振奋人体的阳气、激发经气、滋补气血。
3
伸伸懒腰
民间流传一句谚语:“常伸懒腰乃古训,消疲养血又养心”。
日常伸伸懒腰,可有助于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是一种很好的自我保健方法,尤其适合中老年人。
做法:平躺在床上,双手高举过头,十指用力伸直张开;双脚伸直,脚尖向下压,伸展全身;呼气的时候,左右扭扭身即可。
4
睡前梳梳头
睡前梳梳头,有利于血脉通畅,可以起到滋养和巩固头发、健脑耳朵、散风明目、预防头痛的作用。
做法:手指半弯曲,用指尖由前向后梳挠头皮;先梳头皮中线附近,再依次向左右两侧及耳朵上方头皮移动;大概移动两次就可将整个头部梳理一遍,重复做3遍即可。
5
温水泡脚
泡脚具有补气的作用,一般可用温水或用中药材一起煮水泡脚。
由于人体的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这三条重要阴经汇于足底,足底穴位较多,因此泡脚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温经通络、驱寒除湿,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因气血不足导致的怕冷怕寒、手脚冰凉等症状,可起到辅助调理气血的功效。
6
每天坚持运动半小时
适当运动不仅可以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还可以增强自身的体质,从而达到补气血的辅助效果。
因为通过运动可以调节脾胃功能,增加身体代谢,有利于促进水谷的消化来补益气血,但是如果运动剧烈,或运动时间过长,就容易导致大量出汗,反而会损伤气血,所以运动一定要适度。
建议每天坚持运动半小时,推荐的运动有八段锦、太极、瑜伽等有氧运动。
,掌握更多健康、情感心理科普知识,有健康,享未来!
天天看这些东西,我觉得我都活不长了。
12345
有道理
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