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东北经济仿佛陷入了泥沼,工业荣光逐渐黯淡,人口如潮水般外流,出生率更是一跌再跌,在全球排名中近乎垫底。
这般困局成因繁杂,其中,缺乏优质出海口这一因素,举足轻重。
有人听闻此言,或许会心生疑问:大连、葫芦岛、锦州、营口这些港口,难道不算出海口吗?实则大有文章。
当前东北出海口
渤海是内海,想由此奔赴日本海,船只得沿着朝鲜半岛绕行一整圈,既耗时又费力。对吉林、黑龙江两省来说,要把货物先转运到辽宁再出海,成本核算下来简直高得离谱。
从大连前往日本海的海运距离,竟然长达 1600 公里。
要知道从上海出发去往日本东京,距离也不过 1900 公里罢了。路程远还只是一方面,更关键的是,国际大型货轮途径中国时,大概率会选择路线更为顺直、便利的上海港停靠,谁又会舍近求远绕一大圈钻进渤海湾,停靠大连呢?所以,相较于东南沿海的港口,环渤海湾的港口受地理条件所限,劣势颇为明显。
就连区位优势得天独厚、背靠首都的天津港,吞吐量都挤不进全国前五。翻开世界航运路线图,形势更是一目了然:从北美或者日本驶来的邮轮,前往上海基本是顺路而行,可要是进渤海湾,就得往北多航行数百公里。这种地理局限,无疑给东北经济发展套上了沉重枷锁。
东北经济如今凋敝不堪,“投资不过山海关” 成了不少投资者的口头禅,出生率连年暴跌,街头巷尾常见老人身影,年轻人纷纷奔赴北京、上海、深圳谋生计。
曾作为全国重点工业区的东北,如今难觅希望曙光,着实令人揪心。
但话说回来,只要给东北配上一个位于世界主要航线上的出海口,局面或许就能大为改观。其实,东北原本是拥有这样的出海口的,如果海参崴能够回归,当下憋屈又尴尬的困境必将打破。
海参崴地理位置
为何这么讲?从东北内陆到海边,最近处仅有 15 公里左右,可就差这短短 15 公里,硬生生把吉林和黑龙江逼成了内陆省份,让它们在近 400 年波澜壮阔的航运变革中,只能作壁上观。
一旦海参崴回归,东北便能面朝日本海,全方位融入全球航运大循环。来自加拿大、美国、南美的海量货物将纷至沓来,凭借中国如今庞大的工业体量与惊人的贸易额,东北经济必将焕发新生,充满无限可能。
从地缘战略视角审视,海参崴若回归,中国出海口北移四百多公里,这将助力中国军事力量从东北方向突破美国苦心构筑的岛链封锁,直抵太平洋深处,实现远洋战略布局。
届时,中国对韩国、朝鲜的地缘态势也会更加稳固,形成紧密合围之势。
对于日本而言,经济辐射上呈双线包抄格局,政治军事层面,海参崴恰似高悬于其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足以威慑其任何不轨图谋。在此情形下,东亚一体化进程大概率会显著提速。更为关键的是,东北与南方、长三角乃至珠三角的海上沟通将更为顺畅,哈尔滨到港口的距离锐减三百多公里,物流成本大幅降低,东北产品在国内市场竞争力飙升,整个东北经济有望满血复活。
只是,这一切此前都还只是美好的设想。
1860 年,清政府在沙俄胁迫下签订《中俄北京条约》,被迫割让乌苏里江以东,囊括库页岛在内约 40 万平方千米的领土,海参崴就此易主,离开了祖国怀抱长达100多年之久。
在过去,想收复这片剥离许久的土地,近乎天方夜谭。然而当下,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去年海关总署发布一则文件,俄罗斯同意将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提供给中国用作中转。
相关文件
时隔100多年,中国人终于再度拥有使用这个关键出海口的机会。虽说此次只是开放港口供我方使用,但见微知著,这一转变至少透露两大关键信息:其一,中俄远东地区合作还有极大的深挖空间;其二,俄罗斯当下亟需中国助力。
有这两个基础,海参崴未来局势充满想象空间。
如今俄罗斯经济疲软,远东地区人口流失严重,又深陷西方围堵与战争泥潭,太需要大国支撑了。这般乱局之下,说不定哪天就会出现特殊契机,让原本失去的领土重回祖国怀抱,以往不敢想的事,如今却有了发生的可能性。
还有个耐人寻味的细节,我国在地图标注规范上,要求对俄罗斯境内部分地名标注中国名称。这背后深意,值得细细思量。总之,海参崴此次对我国开放,无疑是东北经济的重大利好。要是俄乌冲突持续发酵,说不定整个外东北都有对我国进一步开放的可能。
文本内容源自@硬核资本论的视频内容
白日做梦
东北地利是一方面,人更是主要方面,惹不起还躲不起吗?东北怎么也比西北条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