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三国迷的感觉中,钟会与邓艾、姜维等名将应该是同辈中人,而三国后期的羊祜、陆抗、杜预、罗宪等名将名臣都是他的后辈。
其实不然,钟会才是邓艾、姜维等名将的后辈,而与三国后期的羊祜、陆抗、杜预、罗宪等贤臣良将才是同辈中人。
钟会比邓艾小28岁、比姜维小23岁,仅比晋武帝司马炎大11岁。
甚至,他以一己之力促成了伐蜀大计,并且还成为了伐蜀的最高统帅
这只是钟会最强开挂的一个方面。
▲钟会
钟会,字士季,出身颍川士族钟氏,父亲钟繇曾历事曹魏三帝,即:武帝、文帝、明帝,官至三公之一的太傅、太尉。
五岁时,父亲带他去见被称为曹魏“栋梁之臣”的蒋济,蒋济端详了一番钟会后,大惊失色,给出四字评语:“非常人也”。
弱冠之时,钟会就已是博学多闻的名士了,尤其精通文赋和玄学,甚至与名士、玄学代表人物王弼齐名。
不过,在仕途初期,钟会与大多数的世家大族子弟的起步都差不多,但在成长过程中,他的仕途却犹如坐上了火箭。
由于,钟会在少年时,就是司马师的小迷弟,而司马师也颇为赏识他的才干。所以,在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后,他就成了司马家的重要幕僚。
三十岁时,毌丘俭和文钦在淮南起兵谋反,正值大将军司马师新割目瘤,大臣们都建议由太尉司马孚前去平叛。
▲钟会
但是,钟会、傅嘏和王肃却力劝司马师亲征。结果,事实告诉我们,若非司马师亲征,三国的历史很可能会被改写。
同时,在司马师东征毌丘俭时,钟会随军主管机密事宜。
数月后,司马师平定叛乱,可他却因眼疾迸裂,在返回途中,不幸暴毙于许昌。
于是,司马家内部进行了权力的仓促交接,而在这一过程,都是依靠钟会来运筹帷幄。也就是说,司马家的权力能够平稳地过渡到司马昭的手中,钟会居功至伟。
当时,被钟会评价为“才同陈思(曹植),武类太祖(曹操)”的魏帝曹髦,也算是一位英主,立马看到了夺权的希望,于是发诏书给兵部尚书傅嘏,说东南刚刚平定,就让司马昭留在许昌,防止东南再起叛乱,你带着大部队回朝就可以了。
如果,司马昭不留在许昌,那就是抗旨,曹髦就有借口诏令四方讨贼了;反之,就会被曹髦夺去兵权,司马家很可能就此没落,甚至有被诛族的危险。
▲钟会
然而,令曹髦没有想到的是,傅嘏却是司马师的亲信,于是钟会对傅嘏说,你可上表说,由于司马师暴毙,军心不稳,只能与司马昭一同返回才能稳定军心,并退到洛水之南屯兵驻守。
这样的理由,朝廷也不好反驳。最终,朝廷只能无奈同意,并拜司马昭为大将军、辅政。
因此功,钟会被任命为黄门侍郞,也就是守卫宫门的官吏,并封东武亭侯,食邑三百户。
三十二岁那年,朝廷任命诸葛诞为司空,想要来个明升暗降,夺其兵权。但是,正在为母亲守丧的钟会却早已算定诸葛诞必不从命,并派人快马告知司马昭。于是,司马昭带着魏帝曹髦,统帅二十六万大军亲征。当大军到达寿春时,钟会再次随行。
当时,东吴右大司马全琮的儿子全怿,孙子全端、全翩、全缉等率三万大军前来寿春救援诸葛诞。
▲钟会
结果,却在钟会策划的离间计下,导致全怿等人开城投降,最终寿春被破。
事后,时人都将钟会比作西汉谋士张良。
大军班师回朝后,朝廷欲升钟会为九卿之一的太仆、封陈侯爵位,三十二岁的九卿,想想历史上都没有几个吧,可都被他坚决给拒绝了,并依旧以侍郞的身份在大将军府任记室,而这一职位却是司马昭的心腹才可以担任的,他这也相当于是司马昭身边的第一谋臣。所以,无论是军事,还是内政,司马昭都会询问他的想法。
三十六岁那年,钟会被升为司隶校尉,他的父亲也曾任过此官,级别与州刺史同级,都是二千石的高官,但这个官职却是监督京师(中央)和周边地区的监察官,权力相当的大。
虽然,他在外任职,但对朝廷大小事务和官吏任免,他都会插手。可见,司马昭对他有多么的器重与信任。
三十七岁那年,钟会在朝堂上力排众议,说蜀汉可以攻取,甚至还遭到了邓艾的反对,却最终得到了司马昭的支持。于是,他与司马昭提前勘察了地形,通过纵论形势,制定出了伐蜀的详细计划。
三十八岁那年,钟会受封镇西将军、假节、都督关中军事。
▲钟会
三十九岁那年,随着邓艾偷渡阴平灭蜀,钟会一力促成的伐蜀大计总算是取得了圆满成功,他也因此被册封为三公之一的司徒,并封县侯,食邑万户。三十九岁的三公,在东、西汉的历史上,怕也是独一份的,更别说三国了。
如果,他以此功回朝,朝廷往后还怎么封赏他呢?虚封冷藏,还是给你开府封公呢,或是害之以绝后患呢?
结局,可能谁也料想不到。除非,他能像张良一样,急流勇退,但他却是一个有野心的人。或许,钟会也看到了这一点,这才有了想和姜维合作称王西川的举动。
可惜,如此一位最强开挂的“非常人也”却也落了个死于乱军之中,尸骨无存的下场,岂不令人唏嘘感叹,时年仅四十岁。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