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兔死狗烹的人物很多,为何只有邓艾鲜有人同情

历史爱好者祥子 2024-05-06 04:31:32

景元五年(264年)正月十八日,邓艾父子被护军田续杀死于绵竹(今四川德阳)西,死后都无人给其收尸,至于是否会成为野兽的腹中之食就不得而知了。

然而,真正谋反的钟会,却有曾为司隶校尉钟会的都官从事向雄为其殡殓,并料理丧葬事宜,即使司马昭知道了,也是睁只眼闭只眼。

甚至,非常巧合的是,又似乎是冥冥中自有天意,邓艾死的地方,正是他 “筑京观”的地方。

“筑京观”,一般是指战场上拿敌人的尸体堆砌筑台,以震慑敌方军民。但是,拿自家兄弟的遗体“筑京观”,在整个三国历史上唯有邓艾一个奇葩了,甚至在我国的整个历史上,都没有听说有第二个人能干得出这种事来。

《三国志.邓艾传》:使於绵竹筑台以为京观,用彰战功。士卒死事者,皆与蜀兵同共埋葬。

如此不念袍泽之情,不知道寒了多少将士的心。

▲邓艾

所以,在卫瓘捉拿邓艾父子时,就连卫瓘都没有想到,邓艾竟如此的不得将士之心,既没有一个人站出来阻拦,更没有一个人给邓艾通风报信,卫瓘一路畅通无阻的进入了邓艾的大帐,当时邓艾还在呼呼大睡。

《三国志·卫瓘传》:檄艾所统诸将,称诏收艾,其余一无所问。若来赴官军,爵赏如先;敢有不出,诛及三族。比至鸡鸣,悉来赴瓘,唯艾帐内在焉。平旦开门,瓘乘使者车,径入至成都殿前。艾卧未起,父子俱被执。

从正始四年(243年)邓艾由参征西军事转任南安(今甘肃陇西东南)太守开始,到景元四年(263年)八月伐蜀,邓艾在陇西驻扎长达20年之久。

因此,在邓艾死后,司马昭很是担心陇西兵民为其报仇作乱,于是特派相府掾属唐彬到陇西暗中察访民情。

唐彬到了陇西后,却看到了令他颇感意外的一幕,当地人不但没有因为邓艾的死表现出任何伤感的神情,反而都在高兴地燃放鞭炮,似乎有庆祝之意。

原来,邓艾在陇西竟然如此的不得人心。

《晋书.唐彬传》 :邓艾忌克诡狭,矜能负才,顺从者谓为见事,直言者谓之触迕。虽长史司马,参佐牙门,答对失指,辄见骂辱。处身无礼,大失人心。又好施行事役,数劳众力。陇右甚患苦之,喜闻其祸,不肯为用。今诸军已至,足以镇压内外,愿无以为虑。

这也说明,邓艾这个人相当的自私或冷血,为了自身的前途,他是根本不会在乎下属和辖区百姓的死活,也就是底层人民的死活。

▲邓艾

想想偷渡阴平,出发时有三万大军,出谷时却只剩下了二千多人,相当于有两万多袍泽为了他的灭蜀大功葬身在了大山之中,而他还要用兄弟们的遗体“筑京观”,这谁不寒心。

或许也因此,当卫瓘告诉田续“可以报江油之辱矣”时,田续便欣然答应追杀邓艾父子。

刘禅投降邓艾后,邓艾说:“姜维自一时雄儿也,与某相值,故穷耳。” 有识者笑之。

这个时候的邓艾彻底飘了,竟然连宿世之敌都看不起了。于是,便出现了“有识者笑之”。

对于这样的邓艾,大家不笑你才怪呢?

255年,在姜维第五次北伐时,王经被蜀军围困,邓艾竟然想要来个“壮士断腕”,放弃王经,当时气得陈泰大声喝骂。

可见,邓艾对同僚的生死也是相当的冷淡。

难怪,钟会、卫瓘、师纂以及胡烈等同僚,都要纷纷落井下石,表奏朝廷,怀疑邓艾有反状。即使你是司马家的铁杆忠臣,可当这么多人怀疑你有谋反之心时,你还有活路吗?

还有,据《晋书·傅玄传》记载:

其五曰,臣以为胡夷兽心,不与华同,鲜卑最甚。本邓艾苟欲取一时之利,不 虑后患,使鲜卑数万散居人间,此必为害之势也。

意思是说,胡夷之族人面兽心,不与华夏相同,尤以鲜卑族危害最大。当初,邓艾只想取得一时利益,没有考虑后患,这才造成几万鲜卑族人散居在民间,必然会有灾祸。

事实证明,傅玄所言非虚,想想后来的五胡乱华,其中就有邓艾的一份“功劳”。

▲邓艾

想当初,司马昭决定伐蜀时,作为前线总司令的邓艾,竟然看不出来是伐蜀的最好时机,甚至还多次上书反对伐蜀。

可见,邓艾也是一个目光短视之人。

另外,邓艾最初的典农功曹一职是朝廷封赏的,按理他应该是魏臣。可是,当他见到司马懿后,由于司马懿赏识他,他便转投到到了司马懿的麾下,甚至后来还成了司马家的铁杆支持者。

从严格意义上来,邓艾的这种行为就是臣事二主,实为不忠。

这,应该也是钟会一直都看不起他的主要原因。

综上所述,邓艾应该是一个,谄上苛下(对上谄媚讨好,对下骄横苛责)的人,一个不忠的人,一个极度自私自利的人,一个对待同僚冷淡的人,一个喜好压榨低层兵民的人,一个目光短视的人……这样的一个人,即使有再大的成就,也很难得到世人的同情。

图片来源网络

0 阅读: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