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埋没的英雄灌婴:大汉的“定海神针”

平民历史 2024-05-25 09:33:11

周勃、周亚夫父子二人“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从而功名显赫。绛侯周勃是汉朝开国功臣。在诸吕危刘时,他与丞相陈平共谋诛诸吕,迎立汉文帝。其子周亚夫平叛七国之乱,保住了汉景帝的皇位再立勋功。

司马迁在《陈丞相世家》、《外戚世家》、《淮阴侯列传》、《樊哙列传》、《贾谊列传》中曾多次提及“绛灌”,“绛”是指绛侯周勃,“灌”则是指灌婴。“绛灌无文”的说法起于司马迁,二者并列意味着灌婴与周勃颇多相似,或者功勋等同。

在《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中,周勃功勋排名第四,封赏八千一百户;而灌婴排名第九,仅封赏了五千户。但是,灌婴比排名第八位的汝阴侯夏侯婴还多一千一百户,比排名第七的鲁侯、第六的曲周侯郦商均多二百户,与排名第五的舞阳侯樊哙等同。

司马迁为灌婴传记,但与樊哙、郦商、夏侯婴合传,且被置于最末位,生平好似平淡无奇。樊哙在鸿门宴中直闯项羽大帐,智救刘邦于危急;郦商在刘邦初起时带兵加盟汉军,况且还有其兄郦食其,故而名声大噪;夏侯婴则是历经四朝的“御用老司机”,甘心俯首为“仆”,多次靠“御”技带刘邦逃脱困境……

而灌婴呢?

大概是为人低调,所以容易被忽视。

其实,无论是刘邦消灭楚军,建立汉朝;还是铲除诸吕,迎立新君,灌婴均立下了赫赫战功,在关键时刻发挥了“定海神针”的作用。

01起兵反秦,灌婴以勇战出名

灌婴原本是“睢阳(今河南商丘)贩缯者”——即丝绸商贩。刘邦占领沛县起义之后率领义军攻打秦军,“略地至雍丘(河南杞县)下”——当攻打到雍丘附近时,秦将章邯战败楚军杀了项梁,项羽、刘邦全部撤退到彭城附近。

刘邦驻守在砀(今河南夏邑东南),灌婴在此加入了汉军。灌婴以“中涓”身份追随刘邦四处征战,而后不断立功不断受赏,“赐爵七大夫”,“赐爵执帛,号宣陵君”,“赐爵执珪,号昌文君”。

“中涓”是负责打扫卫生的勤务兵,在军中地位虽低,但因接近一把手,故而尤为重要。平阳侯曹参、信武侯靳歙、绛侯周勃等履历中均有“中涓”经历。

“沛公立为汉王,拜婴为郎中”——前206年,项羽封刘邦为汉王,灌婴被提拔为郎中。“郎中”则是管理车、骑、门户,内充侍卫,外出征战的官。灌婴任职从中涓到郎中,说明一直备受刘邦信任。

灌婴在建汉前征战中,“疾斗”、“战疾力”,“疾力”、“疾战”。司马迁多用“疾”字记叙。“疾”字解释为:奋力、用力。也就是说灌婴每次作战格外勇猛,却不像“曹参身被七十创,功最多”,又不像周勃屡次率先登城,多次立上等功。

汉六年(前201年)正月,在刘邦首批封侯的名单中,灌婴因战功赫赫而入围。“上已封大功臣二十余人”,在首次受封的二十多人中,灌婴功劳与曹参、周勃不分伯仲,只不过曹参、周勃最早追随刘邦,且都是“沛人”;而樊哙除此两点,又兼刘邦连襟。

02楚汉争霸,灌婴立汗马之功

从司马迁记录来看,在楚汉争霸中,灌婴至少在三方面为刘邦建汉立下了汗马功劳:

第一,挫败项羽骑兵。

汉之二年(前205年)冬,项羽在齐国平定田荣叛乱。岂料,楚军大肆烧杀掳掠,再次激发齐地百姓造反,于是田横又扯起反抗大旗。项羽得知刘邦从汉中东进关中,并未急于从齐地抽身西去攻打刘邦。

汉二年(前205年)四月,“汉王以故得劫五诸侯兵,遂入彭城”——刘邦趁项羽平叛收服了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河南王申阳、魏王魏豹等,率领诸侯联军“凡五十六万人”,占领了彭城。

项羽获知大本营被端,安排手下将领继续平定齐国,“而自以精兵三万人”回撤。项羽从早晨开战,到中午打进彭城,以三万人马重创刘邦五十六万联军。项羽一路追杀,直至荥阳。

“楚骑来众,汉王乃择军中可为骑将者”——刘邦意识到骑兵的重要性,于是决定选择将领组建骑兵,“皆推故秦骑士重泉人李必、骆甲习骑兵”——秦军两降将受推荐,李必、骆甲擅长骑兵作战。

李、骆担心威望不够,要求另选主帅,他俩甘愿做助手。“婴虽少(年轻),然数力战”,于是重担落在了年轻的灌婴身上。灌婴不负众望,“将郎中骑兵击楚骑于荥阳东,大破之”——率领新组建的汉军骑兵于荥阳东一举大败项羽。

第二,破袭楚军后方。

“齐土已定,韩信自立为齐王,使婴别将击楚将公杲于鲁北”——韩信攻占齐国后,向刘邦申请自立为齐王。随后,灌婴受命对项羽的大后方进行大规模袭扰,从鲁北转南到傅阳,继续攻打到下相,又渡过淮河打到广陵……

灌婴此次破袭项羽后方,应该是受刘邦命令。“受诏别击楚军后,绝其饷道”——组建骑兵之后,灌婴受命率军奇袭项羽后方,断绝了楚军的运粮通道,从而为缓解了荥阳的压力,也阻止了项羽继续向西进军的可能。

灌婴率领精锐骑兵横扫楚境,攻克和迫降了大部分城池,“下邳”,“下下邳”,“降彭城”,“降留、薛、沛、酂、萧、相”,斩杀和俘虏了项羽一大批高官重将,致使楚军后方全线崩溃。

当然,在《项羽本纪》、《高祖本纪》以及《彭越列传》众将在楚后方游击奇袭归功于彭越。“当此时,彭越将兵居梁地,往来苦楚兵”,司马迁如此记叙贬损了灌婴的功绩,也让后世读者容易忽视。

彭越游击战是点上奇袭骚扰,灌婴骑兵出击则是面上打击。楚军大后方多维度打击,项羽被迫无奈提出“鸿沟议和”。

第三,乌江追杀项羽。

“项籍败垓下去也,婴以御史大夫受诏将车骑别追项籍至东城(安徽定远县东南),破之”——项羽兵败垓下突围而逃,刘邦命令御史大夫(职务变化)灌婴率领骑兵追击项羽,项羽逃到东城被灌婴打败了。

“所将卒五人共斩项羽,皆赐爵列侯”——灌婴率领将士中五人斩杀项羽,都得到了封赏。司马迁在《灌婴列传》中记录简单,在《项羽本纪》中相对精彩。

垓下被围,项羽起夜听到四面楚歌,“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泣下数行,左右皆泣”——于是激情而感伤地自嗨起来,岂料手下为歌声触动,纷纷哭泣落泪。“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项羽上马在八百骑兵的护卫下冲出包围圈。

“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刘邦下令灌婴率五千骑兵追杀。“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羽渡过淮河,跟随的骑兵仅剩下百十个。在阴陵(安徽定远西北)项羽“迷失道”,又被“田父”(种田的老人)坑骗,“乃陷大泽中”。灌婴才得以追赶上项羽。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又折返向东去,到了东城,身边仅剩二十八名骑兵。面对“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羽以己方仅折两人,斩杀对方百十人的战绩英勇谢幕。

灌婴的功绩再加一条,辅助韩信平定齐国可以列入。不过,司马迁将功劳记在韩信头上。“以御史大夫受诏将郎中骑兵东属相国韩信,击破齐军于历下”,灌婴平定齐地俘虏击败齐将达四十六人之多,可见战绩卓著。

刘邦在世时,灌婴未曾受猜忌,平定韩王信、陈豨、黥布叛乱又屡立战功;孝惠帝、吕后期间,灌婴独善其身赢得了诸吕的信任;诛杀诸吕,迎立代王,灌婴又做出了贡献。

03迎立代王,灌婴任太尉掌军

吕后死前,吕禄任上将军,吕产为相国,两人掌控军政大权。吕后一死,齐王刘襄在其弟刘章的鼓动下,率先起兵西进讨吕。

“欲发乱关中,内惮绛侯、朱虚等,外畏齐、楚兵,又恐灌婴叛之”——诸吕意欲起兵改朝换代,但京城内担心周勃、刘章等,京城外畏惧齐国刘襄、楚国刘交,还担心灌婴背叛。

“上将军吕禄等闻之,乃遣婴为大将,将军往击之”——吕禄等听闻齐兵来袭,于是派大将军灌婴率兵迎战。

“婴行至荥阳,乃与绛侯等谋,因屯兵荥阳”——灌婴率兵行至荥阳,与周勃谋划诛吕,就驻兵荥阳。同时与齐王刘襄取得联系,约定共同诛除诸吕。

根据司马迁记录,诛杀诸吕、迎立代王太尉周勃首功,其次是右丞相陈平。然而“太尉绛侯勃不得入军中主兵”——周勃虽有职务并无兵权,而灌婴手握重兵为周勃、陈平铲除诸吕起到“定海神针”的作用。灌婴强力支持,周勃、陈平才敢在京城放开手脚。

齐王刘襄率兵西进本意是夺取帝位,而灌婴扼守荥阳,“风齐王以诛吕氏事,齐兵止不前”——委婉地劝说刘襄诛杀诸吕,齐兵由此停止不再前进。因为灌婴阻止了齐兵,所以周勃、陈平才能拥立代王刘恒。

“乃夜拜宋昌为卫将军,镇抚南北军”——汉文帝入住未央宫,当夜下诏由亲信宋昌接手京师卫戍部队。汉文帝剥夺了周勃的兵权,任命为丞相,灌婴升任太尉执掌兵权,可见备受汉文帝信赖。

04出击匈奴,灌婴退敌显军威

“三岁,绛侯勃免相就国,婴为丞相”——孝文帝三年(即前177年),出于对功臣勋将的忌惮,周勃又居功自傲,所以汉文帝免去了周勃的丞相职务,并让他离开京师回到自己的封地,灌婴接任丞相。

“是岁,匈奴大入北地,上郡,令丞相婴将骑八万五千往击匈奴”——当年,匈奴大举入侵北部边境,汉文帝命令灌婴率领八万五千骑兵征讨匈奴。

这段历史在《灌婴列传》中非常简单,而在《匈奴列传》中记录更为详细。

当年五月,匈奴右贤王入侵,灌婴受命带八万五千“车骑”出击。“诣高奴,击右贤王”——灌婴军队到达高奴,右贤王看到这阵势大概是吓怕了,“右贤王走出塞”——右贤王不战而退,逃出塞外。

而灌婴并未乘势追击匈奴,汉文帝故地重游“幸太原”。“济北王反,文帝归,罢丞相击胡之兵”——恰在此时,济北王刘兴居起兵造反,汉文帝返回,并命令灌婴率领攻打匈奴的军队镇压叛乱。

如果没有刘兴居造反,灌婴与匈奴交兵接战,可能就没有汉武帝那么辛苦打击匈奴了。

“后岁余,婴以丞相卒”——过了一年多,灌婴在丞相任上死去。

对比绛侯周勃,汉文帝非常信赖灌婴。其实,从灌婴生平来看,刘邦信任他,所以让他组建汉军骑兵军团;惠帝、吕后信任他,“以列侯事孝惠帝及吕太后”;吕产、吕禄信任他,危难之时派率重兵迎击齐兵。

如果说周勃父子是汉朝大门两侧的柱石,那么灌婴则是隐藏在墙体内的顶梁柱。虽然不是风光无限,却实实在在地支撑着汉朝江山。

1 阅读:14

平民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