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安谋反:刘长杀害审食其,报应到儿孙身上

平民历史 2024-05-23 09:16:46

豆腐据说始创于淮南王刘安。刘安是汉高祖刘邦之孙,刘长之子。刘安做出来豆腐大概率是迎合窦太后的副产品。

窦太后好黄帝、老子言,帝及太子诸窦不得不读《黄帝》、《老子》,尊其术。——《史记·外戚世家》

“言”解释为言论、学说,“帝及太子”是指汉景帝刘启及太子刘彻。窦太后是汉文帝刘恒的皇后,汉景帝的生母,汉武帝的奶奶。

因为窦太后喜好黄、老道家学说,所以道家学说成了宫廷以及窦氏家族的必修课。即使汉景帝、太子刘彻以及窦姓外戚不得不读《黄帝》、《老子》,淮南王刘安紧跟潮流也研习道家学说,所以推测刘安修道炼丹无意中炼出来豆腐。

如果刘安专注于修行道术,就不至于被判谋反而自杀身亡。岂料,他竟企图窃取皇位,这实在是咎由自取了。所以,司马迁如此评价刘长与刘安、刘赐父子三人:“谋为叛逆,仍父子再亡国,各不终其身”——图谋叛逆致使相继二次亡国,均不得终其天年。

刘长与刘安、刘赐作为诸侯王,又是刘邦直系子嗣本可以进入世家,司马迁却将父子三人挤入列传,还排在列传第五十八篇(吴王刘濞发起“七国之乱”尚且位于列传第四十六篇)。

古代排序向来是有讲究的,司马迁为何一再贬低刘长父子呢?再看

刘安谋反案,丞相公孙弘、廷尉张汤、赵王刘彭祖、胶西王刘端等众口一词要求处以极刑。然而,司马迁对公孙弘、张汤等人评价并不高,那么这意味着什么呢?

司马迁因替李陵辩白而遭阉割,所以刘安谋反只能按廷尉盖棺论定结论记叙。至于案件本身,可以从审判者入手琢磨。

01关于刘长之死

要说刘安,先从其父刘长说起。

刘长是刘邦的小儿子,被封为淮南王,谥号为“厉”。“厉”字具有特殊含义,杀戮无辜。

“其母故赵王张敖美人”——刘长的生母本是赵王张敖的姬妾。而张敖却是刘邦的女婿。“高祖八年,从东垣过赵,赵王献之美人”,司马迁此话明确刘长生于高祖八年,即前199年。

“高祖十一年(即前196年)七月,淮南王黥布反。立子长为淮南王”——刘长三岁时,取代黥布被封为淮南王。刘长在刘邦八子中最年幼,也是最后一个封王的。汉文帝于前180年继位,刘邦八子仅剩刘长与刘恒。刘长时年十九岁。

刘长出生,生母即自杀身亡,而后被吕后抚养长大。“孝惠、吕后时以故得无患害”,这也是刘长能逃过吕后杀害的缘故。前195年刘邦驾崩,刘长年仅四岁。因为缺少父爱和母爱,导致了刘长“骄骞,数不奉法”。

前177年,即汉文帝三年,淮南王刘长依仗皇帝哥哥的偏爱,借进京朝拜之机,闯进辟阳侯审食其家门将其锤杀。年仅二十二岁的刘长当街杀人,说明既毫无城府,又缺乏智慧韬略,然而最终他却被判谋反。

前174年,即汉文帝六年,“令男子但等七十人与棘蒲侯柴武太子奇谋,以辇车四十乘反谷口”,仅凑了七十个人、四十辆战车便要谋反。如果司马迁记录属实,那只能说明刘长太具有想象力了,凭如此势力也想造反,真是胆大包天!

“事觉,治之”——事情败露之后,汉文帝准备审理淮南王。“使使召淮南王”——汉文帝并未派兵剿灭,而是派使者传唤淮南王。“淮南王至长安”——一个谋反的诸侯王竟只身赴长安。若确实意欲谋反,岂会到长安赴死?

02张苍打压刘长

刘长意欲“谋反”,张苍“功不可没”。

“黥布反亡,汉立皇子长为淮南王,而张苍相之”,司马迁在《张苍列传》中明确,前195年,刘长取代黥布为淮南王,张苍被委以重任,辅佐刘长治理淮南。由此断定,张苍与刘长关系匪浅。

“十四年,迁为御史大夫”,从《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中看,“高后八年”(即前180年)张苍升任为御史大夫。这意味着从前195年到前180年长达十四年里,张苍一直任职淮南相,所以与淮南王刘长的交集多于代王刘恒!

前180年是一个重要节点,吕太后驾崩,陈平、周勃等为首的功臣将相平叛了诸吕,拥立代王刘恒为帝。所以,张苍任御史大夫大概率为汉文帝刘恒提拔。在《张苍列传》中证据如下:“以淮南相张苍为御史大夫”、“苍与绛侯等尊立代王为孝文皇帝”。

张苍在任淮南相前,也曾出任赵国相职。但是,“耳卒,相赵王敖。复徙相代王”——张耳死后,张苍辅佐继任赵王张敖,后调迁为代相。然而,彼时代王并非刘恒。这意味着张苍与汉文帝之前并未有交集。

张苍加盟刘恒团队,为何抛弃了主子刘长呢?

汉文帝四年(即前176年),丞相灌婴死去,御史大夫张苍升任丞相。

在《淮南衡山列传》中,司马迁通过摘录张苍呈报的奏章,从侧面记叙了刘长被判谋反的过程。列传以这种方式处理这是唯一案例!

张苍曾辅佐刘长治理淮南长达十四年,为何对前主子痛下黑手?而这十四年又被司马迁一笔带过,其中隐藏了什么呢?。

张苍“百有余岁而卒”。司马迁记录了张苍百岁高寿竟是靠喝人奶维持,“妻妾以百数,尝孕者不复幸”,而且都是“初乳”。这确实够无耻的!

03刘安险些起兵

“孝文六年”(即前174年),刘长因谋反而被判流放,在途中活活饿死,年仅二十五岁。

“孝文八年,上怜淮南王,淮南王有子四人,皆七八岁,乃封子安为阜陵侯……”,前172年,刘恒出于同情,于是将刘长四个遗孤封侯。

由此得知,刘长四子年龄相仿,七八岁左右。刘安是长子,按照八岁推断出生于前180年。也就是说刘安出生时,刘长年仅十九岁,而当年吕后驾崩,代王刘恒即位称帝。

古人计算年龄从怀胎开始计算,怀胎十月计为一岁。刘长二十五岁死亡时,刘安才六岁。

“孝文十二年”(即前168年),民间流传歌谣,“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汉文帝深感其中讽刺意味,“而追尊谥淮南王为厉王”,谥号“厉”意思为杀戮无辜,汉文帝以此驳斥民谣。

“孝文十六年”(即前164年),刘恒将淮南一分为三分封刘安、刘赐、刘勃,刘安从阜陵侯升为淮南王。当年,刘安大约十六岁。

“孝景三年”(即前154年),七国之乱爆发,吴王刘濞曾派人游说刘安一起造反,“淮南王欲发兵应之”。刘安尚未付诸行动,就被淮南国相瓦解了。此时刘安已二十六岁。

从《吴王刘濞列传》中来看,晁错劝汉景帝削藩,涉及诸侯为楚、吴、赵以及胶西,而淮南并不在削藩之列。吴王刘濞准备起兵反叛时,“念诸侯无足与计谋者”,淮南王竟不是刘濞考虑合作的对象。

所以,根据以上推测,刘安“欲发兵应吴”纯粹欲加之罪。何况,国相从刘安手中骗取兵权,“已将兵因城守,不听王而为汉”——率领士兵据城守卫,与朝廷对付吴楚叛兵。淮南因此得以保全,刘安也未受影响。

04审卿报复刘安

“元朔六年”(即前123年),刘安之孙刘建(其父为刘不害)想要败坏淮南太子刘迁,通过庄芷到长安告御状,从而引发了刘安谋反案。

“毒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今淮南王孙建,材能高,淮南王王后荼、荼子太子迁常疾害建。建父不害无罪,擅数捕系,欲杀之。今建在,可征问,具知淮南阴事。”——《史记·淮南衡山王列传》

从刘建委托庄芷状告的内容来看,淮南王刘安并不涉及“谋反、大逆”,所以汉武帝并不重视,“上以其事下廷尉,廷尉下河南治”——交给廷尉审理,廷尉则又转交河南郡。

案件出现转折因“故辟阳侯孙审卿”——审卿即被刘长杀死的原辟阳侯审食其的孙子!

“是时故辟阳侯孙审卿善丞相公孙弘,怨淮南厉王杀其大父,乃深购(加意撮弄)淮南事于弘”——当时审卿与丞相公孙弘交好,对刘长杀害爷爷审食其怀恨在心,于是针对淮南案向公孙弘添油加醋、搬弄是非。

“弘乃疑淮南有叛逆计谋,深穷治其狱”——公孙弘才怀疑刘安有叛逆计划,决意深入追究查办此案。

既然丞相公孙弘有了明确表态,河南郡肯定积极办理此案。“河南治建,辞引淮南太子及党与”——河南郡审理刘建,讼辞中涉及到刘迁及其党羽。

“于是廷尉以王孙建辞连淮南王太子迁闻”——廷尉将刘建讼辞中牵扯到淮南太子刘迁这事报告给了汉武帝。

廷尉为张汤,“丞相弘数称其美,及治淮南、衡山、江都反狱,皆穷根本”(《酷吏列传》)——公孙弘非常欣赏张汤,审理谋反案,能够追根究底。也就是说酷吏办案都是铁案,严刑逼供,证据链完整,没有人不认罪伏法。

05公孙弘与张汤

关于公孙弘、张汤,在二人列传中司马迁记叙详细。

“为人意忌,外宽内深”——为人猜疑忌妒,表面宽宏大量,内心深不可测,此指公孙弘。张汤则“文深意忌不专平”——用法残酷、嫉妒猜疑别人,但不擅权武断。

公孙弘、张汤均有“意忌”个性,但两人关系不错。“依于文学之士,丞相弘数称其美”——张汤依附于精通儒学之士,公孙弘常常称赞。当然,公孙弘之所以欣赏张汤,是因为他善于迎合汉武帝。

“上方向文学”——汉武帝此时正推崇儒学。“汤决大狱,欲傅古义”——张汤判决大案必定附会文学经义,而且还聘请博士弟子儿宽等为廷尉官吏。

不仅如此,办理案件以汉武帝马首是瞻。“上意所欲罪,予监史深祸者”——汉武帝想要治罪的案件,张汤便会交给那些善于罗织罪名的官吏去审理。

“其治狱所排大臣自为功,多次类”——张汤以审理案件排挤大臣作为自己功劳的表现,大多数为此类案件。“于是汤益尊任,迁为御史大夫”——张汤由此深受到尊崇信任,晋升为御史大夫。

公孙弘不仅城府深且绝对腹黑,“诸尝与弘有隙者,虽佯与善,阴报其祸”——与那些有矛盾的人,公孙弘表面上和善相对,却在暗地里嫁祸报复。

“淮南、衡山谋反,治党与方急”——在淮南、衡山谋反案惩治关键时刻,“弘病甚”——公孙弘竟病重。“居数月,病有瘳,视事”——过了几个月,公孙弘病好了,又恢复了处理公务。

公孙弘生病并未参与审理刘安,却是构陷谋反的始作俑者。公孙弘、张汤既善于揣摩汉武帝心意,又以儒家为外衣装饰,两人善于使用律法手段,所以刘安谋反确凿无疑了。

结束语:

“又怨时诸侯皆得分子弟为侯,而淮南独二子,一为太子,建父独不得为侯”——汉武帝于元朔二年(即前127年)施行“推恩令”,刘建对其父刘不害没有得到相应分封而心有不平,于是进京状告。

刘建告御状的起因,也是刘安谋反案的主因!

汉武帝施行“推恩令”旨在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势力。以谋反罪处理淮南王刘安,可以借机收归淮南。

无论是公孙弘,还是张汤大概猜透了汉武帝心意,所以制造了谋反罪处理刘安、刘赐。最终,“国除为九江郡”——淮南王刘安死后淮南国改为九江郡。“国除为衡山郡”——衡山王刘赐死后,衡山国改为衡山郡。

刘安意欲谋反在司马迁笔下成了闹剧。其实,不论淮南王刘安怎么做,都改变不了削藩的命运。然而,刘安“无为”的豆腐只能迎合窦太后,却无法诱惑“大有作为”的汉武帝。

0 阅读:70

平民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