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颖 司少艳,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原306医院),研究部二室
医学科普中心 刘燕/崔彦 编辑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电子通讯设备、各种家用电器走进千家万户,电磁辐射无处不在。研究显示,不同类型的人造电磁场对各种生物体/细胞造成DNA损伤,DNA损伤又会进一步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如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生殖衰退等相关疾病。在人造电磁场中移动电话电磁场(MT EMFs)暴露所致DNA损伤及相关影响尤为明显。
人类长期暴露于移动电话/基站微波电磁辐射会导致“微波综合症”、电过敏症(EHS)、神经胶质瘤和心脏神经鞘瘤,这些疾病都与DNA损伤密切相关。微波电磁场暴露导致生殖细胞损伤,从而引起昆虫、鸟类和哺乳动物(包括人类)不育与种群减少,造成的影响主要有繁殖(产卵)大幅减少、诱导生殖细胞死亡等。
微波对生物体影响主要是以脉冲和调制形式存在的极低频(ELFs)信号(0-3000Hz),脉冲EMFs比具有相同其他参数的连续波(CW)EMFs更具生物损伤作用。EMFs的生物损伤作用与其暴露时间和强度成正比。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认为ELFs与射频EMFs可能是人类致癌的关键因素。
研究结果表明,真实通信设备暴露比模拟暴露对生物体会产生更强的不利影响。现代电信设备/天线发射的真实电磁信号和模拟电磁信号之间的唯一区别是:真实电磁信号(尤其强度)瞬息万变且不可预测,模拟信号参数固定且完全可以预测。真实电磁信号不可预知是因为与时刻传输的不同信息、位置变化、网络用户数、大气电导率等相关。无论真实暴露还是模拟暴露,高比例的研究结果显示了通信电磁暴露对生物体的不利影响。移动通信第2代GSM和第3代UMTS的电磁场均能够诱导DNA损伤和结构变化。
因此,为了减少电磁辐射引起的不良反应,应尽量减少移动电话等通讯设备使用时间。
(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