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着急了!硕博学位授权点暴增,读研究生的意义还大吗?

韵韵投必得 2024-09-01 01:55:29

一觉醒来,我的二本学院发达了:批了十几个硕士点。

这还不算什么,名不见经传的民办学院也在这次学位点审核中斩获颇丰,摇身成为硕士授权单位。

近几天最为硕博圈热议的,恐怕就是这个博点800+、硕点近2000的新增结果了:

天崩开局,研0的我,上学的速度赶不上学历贬值的速度!

01

新增授权点,恐慌超过了惊喜

按照惯例,高校获得硕士、博士授予权是值得高兴的事情。一方面,高校建设的成效得以体现,地位会有提升;另一方面,在校生会感觉到自豪,考研考博群体会多些选择。

那么,为什么这次会令人感觉到莫名的恐慌呢?

第一,二本学院和民办学校硕博点的广泛增设。

在固有认知里,硕士授权,尤其博点的有无与多寡,体现着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学术地位,而这样的“稀缺品”主要应该存在于重点高校和一流学府。

看这次的新增结果,我们则不难发现,很多二本学院新增了硕士点,其中还有办学水平备受质疑的民办高校。这让不少人觉得研究生似乎在“批发”,拉低了其在公众心中的档次。

于是,不少研究生不得不担忧:这不会是要“全民读研”吧,我毕业了还有什么比较优势呢!

第二,经济下行和就业困难造成的叠加效应。

如我们所见,现在的硕博毕业生早就没了以前的就业优势。大部分人在晦暗不明的职业丛林中找寻稳定的依托,于是便有了“宇宙的尽头是考编”等心酸与戏谑之语。

换言之,本来供给量就在持续增加,学历肉眼可见地贬值,现在再大面积增设研究生学位点,岂不是真的要“烂大街”了?

就业关乎个人前途命运,是所有学生都不敢不重视的事情。在当前“毕业即失业”的客观形势下,他们不得不表示忧虑:都成了“研究生”,那还有什么研究生呢!

第三,规模扩大与保障不足引发的质量问题。

正如上个世纪末开启的高校大扩招一样,由于保障性资源与制度的供给不足、考虑不周,规模的扩张很容易带来质量的问题。

回溯历史,在研究生培养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关于培养质量的批评也时常出现。因为,在培养高水平硕博面前,或许部分院校、导师是勉强的,有些院校就是通过拼凑、外聘来满足申报条件的,其培养水准自然得不到保障。

在培养过程中,因为导师水平的参差不齐、地方院校的资源缺乏、保障制度机制的缺失等,不仅造成了很多导学关系问题,而且直接影响了硕博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02

大面积的新增,意味着什么?

无论如何表示忧虑,我们都不得不面对这一事实,就像以前面对扩招、接受扩招一样。

第一,意味着普及化的持续推进。

我们不能盲目地否认扩招,也不能无视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成就。在短时间内,完成从精英到大众、大众到普及的跨越,这本身就是一种成绩!

但是,我们也不能忽略外生型、规模化发展带来的问题。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便是:学历贬值。由于高学历人才供给的空前增加,相应的培养质量保障和高质量择业就业成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痛点”。

这次的新增,无疑会使硕博群体的规模再次明显地得到扩张,市场与社会上的研究生群体供给量会得到增加,毕业生群体的竞争优势很可能会弱化。

第二,意味着就业竞争的白热化。

以前的硕博生是不愁就业的,现在的硕博生是发愁就业的,未来的硕博生或许就是艰难就业的。

总有人说,不是找不到工作,是研究生身段太高,放不下脸面。诚然,硕博生要想去送外卖、端盘子、拧螺丝、去工地打灰、当月哥月嫂,是可以找到工作的。但是,且不说这需要经历的内心挣扎,就是相对一路“拼杀”的学历进阶之路,恐怕也是难以交待的。

上学不是完全功利的,学历也不是包就业的,各种工作也不该有高低之别,我们也必然会逐渐接受“脱掉长衫”的形势,但硕博生不应该是被“浪费”的,提供与保障合理的就业岗位似乎才是根本所在。不过,随着硕博供给的增加,就业市场的竞争必然是残酷且激烈的。

博士去年还能进的高校,今年进不去了;去年还能拿几十万安家费,今年就没了。你不来有人来,你还别不服气。

第三,意味着研究生培养的矛盾。

一方面,大量增加硕博生,导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可能会更多地出现:或导师数量不够,或导师质量不高,或导师精力不足,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很难高质量地推进。

另一方面,相较大量增加的硕博生,保障性、发展性资源不足的问题就会更明显地体现出来。众所周知,期刊的数量、版面远远无法满足当下硕博群体的发表需要,但是毕业必须要满足发表条件。

试想,如果硕博群体再次扩容,那么学术发表的“战场”将会多么“惨烈”!导师和研究生会多么“卷”!到时候导师的发表压力也会增大,自己要发,还要给研究生解决发表指标的问题。此外,还会有生活服务保障、论文质量保障、申诉权利保障等多种可能出现的问题。

03

比规模扩张更重要的,是改革

如果把发展中的问题简单化处理,那么我们得到的收益也必然是浅层的,而且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第一,实打实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比扩容“蓄水池”更重要。

就业形势不好,毕业生规模较大,如此便“延长”学龄,设置学历“门槛”,在学校“消化”应届生,“缓解”就业压力,两相“对冲”,矛盾“抵消”?

这种简单思维是经不起推敲的。前些年邬大光教授曾言,高校的理想状态应该是“出水口”,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人才,学有所成,学有所用,而不是将高校作为市场矛盾的“缓冲阀”和回避社会的“蓄水池”。

进言之,不能总“蓄”着吧,多大的“水库”能“盛”下啊!等不得不“出水”的时候,矛盾就消除了吗?显然没有。

因此,更为重要的或许是将人才培养质量提上来,与社会市场紧密联合,通过产教融合等有效手段提升学生持续发展的价值。不过,我们必须正视事实,调整心态,普及化阶段的高等教育,高学历人才的福利注定会逐渐被稀释、摊薄,如欧美等早发国家一样,高学历者也要从事看起来不那么“高级”的工作。这需要在外部形势规约、内在传统观念改造与当下教育心态转变的综合作用机制下,逐渐地得到改观。

尤其要警惕那些网红名师的“生意经”,什么“中国研究生比例很小”“考上研就等于进入精英层次”等言论。我们承认,中国高学历人才比例还不高,但真正的价值要放在硕博生群体内部比较才更有说服力。换言之,脱离硕博圈相应的就业岗位与环境谈这个比例,毫无意义。

第二,认真做好就业教育,比宣传“吃苦致富”“考公考编”更重要。

我们是缺乏就业教育与生涯指导的,很多研究生基本上是毕业走入社会后,才真正“上就业的第一课”。

因此,在各种迷茫、焦虑中,往往出现跟风行动,考公考编,形同信仰。而高校、社会也没有尽到相应的责任,总是通过宣传“下放身段”“吃苦致富”等让硕博毕业生早日签约,“贡献”价值。

对此,高校更应该做的,一是增强硕博生的就业本领,二是引导硕博生正确认识社会市场,提供各种可能的资源与机会,而不是仅仅为了完成就业率统计的评估指标。尤为重要的是,引导研究生形成正确的、积极的择业观,在认识自己、识读社会的基础上做好价值判断。

至于其他的,或许更多地要思考社会氛围与市场环境问题,羡慕夜夜暴富的“网红主播”、掩耳盗铃般地设置“萝卜坑”、没有梦想只有“混口饭吃”……,无疑是一种悲哀!

第三,把培养质量保障好,比增加授权点、培养规模等指标更重要。

在评估的指挥棒下,高校指标化办学已经成为一种弊病。须知,指标或许与质量有关,但不等于质量。

硕博点批下来了,人也招进来了,怎么办?

一是要保障导师队伍的质量。严格贯彻师德师风第一标准的要求,将硕博生的身心健康置于首位,学术人,终究也得先是人,然后才是学术。

二是要尽快达到毕业的标准。时间不等人,形势也难料。对于考研、考博的,或读研、读博的,或求职、工作的学术圈的人,我真心说一句肺腑之言:

能找到差不多的工作就别为虚名再考了,能拿到手的就别再等虚无缥缈的了。今天能找到的工作,明天可能就没了;今天能发的论文,明天可能就发不了;今天能拿到的安家米,明天可能就取消了。

因此,在硕博点大量增设,硕博生大量增加的情况下,要尽快毕业,尽可能多地发表论文,为自己增加资本。事实就是,现在没成果、成果少的博士几乎进不去像样的高校了。

一方面,要积极寻求导师的帮助,利用学校的一切资源;另一方面,有发表需要的老师和学生要自行寻找多种资源,如符合学术规范的正规论文辅导、加工润色机构,高效地增加学术发表资本。相信那句,时间稍纵即逝,投入必有所得。

作为一家专注于论文润色服务的公司,投必得坚信每一份投入都将带来相应的回报。我们的专长在于为科研人员提供专业的SCI论文润色服务,帮助他们的研究成果以最佳状态呈现。

我们有很多高分案例发表在世界一流的高影响力期刊上,包括Nature Biotechnology,以及Science Advances,Nature Communications等。这些文章得以发表最重要的是基于世界领先的科研项目,再加上投必得各领域专家的协助:有的是语言润色,从论文写作的遣词造句、文章结构到文章内容的科学逻辑全方位的优化;有的是全程服务,包括语言润色、选刊、协助回复审稿意见、封面图制作等全方位的协助。在原作者以及投必得的共同努力下,使文章得以更顺利的发表。

投必得提供八大服务类型,包括润色编辑、学术翻译、查重去重、预审评估、中文服务、科研推广、发表支持和全程无忧发表服务等,为您的论文发表保驾护航。

投必得也是Nature Biotechnology作者认可选择的论文润色编辑机构~如果您有论文需要润色,那就快快来找我们投必得吧~

0 阅读:0

韵韵投必得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