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乞丐偷看丫鬟小解,丫鬟还要报答他,乞丐:你从了我吧

水冠三军谈民间 2025-04-15 03:40:21

明朝宣德五年,明宣宗朱瞻基推行“兑运法”,命令苏州知府联合粮道衙门整治漕运贪腐问题,时任粮道幕僚的周应麟发现,掌管漕运的攒运官竟然私扣三成粮米,勾结锦衣卫的旗校,将粮食高价卖给扬州的盐商,再用盐引抵账。

周应麟为人刚正不阿,不肯与之同流合污,反而还暗中收集证据,试图将这些贪官污吏的恶行昭告天下,还大明一个朗朗乾坤。

到了宣德七年,周应麟将收集到的证据送往京城,却不知这一切的源头竟然是皇帝身边的太监王振在操控,他上呈的证据被王振截获,并指使自己的表弟王顺伪造账册,反诬周应麟"收受盐商贿赂,私放霉变漕粮"。

明宣宗正推行"仁宣之治",最忌漕运生乱,当堂将周应麟革职,抄没家产,周应麟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与夫人在悲愤交加中离世,不久之后,其夫人也跟着去了,只留下十四岁的独子周承砚。

弥留之际,周应麟将周承砚叫到床边,嘱咐道:“为父一生清廉,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即便是身死也不后悔,只是苦了你的我的儿,我死后,你要隐姓埋名,去广东投奔你大伯周应麒,你要记住,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举头三尺有神明,切不可为了苟且偷生而误入歧途。”

因为父亲得罪了王振和锦衣卫,为了避免被人暗害,周承砚只能忍痛将父母的尸骨烧了,带着骨头向广州逃亡,一路上风餐露宿,跋涉了一年多的时间才来到广州,又苦苦找了三个月,也没打听到大伯的消息。

因此,周承砚逐渐沦为了乞丐,将父母的骨灰找了一处荒地安葬,自己四处乞讨勉强不至于饿死,即便如此,也还要时常祭祀父母,就这样不知不觉的过了三年。

这天,周承砚在当地的富户温家讨了些饼填饱肚子,嘴里叼了一根草,躺在树下准备睡觉,突然看到一个丫鬟从温家的后门溜了出来,走了不远,忽然又躲进了草丛中蹲了下去,一会儿又起身整理衣服,从她身上掉落下一包东西,丫鬟并未发现,匆匆跑开了。

周承砚急忙走了过去,发现了一个锦缎包裹,打开一看,里面有金玉珠钗,还有些零星的珠宝,上面放置着一封书信,站看一看,字迹娟秀,看完以后,周承砚大概明白了缘由。

这温家曾与赵家定亲,赵家的公子如今落魄了,温家于是想赖掉这门亲事,好在温家的小姐念旧情,私下让丫鬟带着自己私藏的珠宝首饰赠予赵家的公子,作为赵公子参加科考的盘缠,希望他获得功名之后回来迎娶自己。

周承砚看着,心里暗道:“好险好险,这丫鬟也太粗心了,这个包裹丢了,要是被别人发现,这丫鬟肯定要被主人家打死,这温家小姐与赵家公子这对苦命鸳鸯也不会再有相见的时候了。”

正这样想着,就见丫鬟去而复返,神情焦急,一直在低头找些什么,周承砚将包裹藏起来,等她找到近前,丫鬟面色灰白,急切问道:“这位小哥,你在这里有没有见到一个包裹?”

“见到是见到了,但是你如何证明是你的?”周承砚玩味的看着她。

丫鬟急忙解释道:“我是温家的婢女青梅,自幼跟着小姐长大,小姐待我如同亲妹妹一般,老爷嫌弃未来姑爷家贫,想把小姐另嫁他人,小姐每天以泪洗面,嘱托我给未来姑爷送去金玉首饰资助他去科考,若是丢了东西,我死不足惜,计划败露,误了小姐和姑爷的事,我真是百死难赎了。”

丫鬟说完,忍不住哭了起来。

“你看这是什么?”周承砚从怀中取出包裹,丫鬟惊喜不已,急忙跪地叩谢,周承砚赶紧将她扶了起来。

丫鬟感激道:“看你的装束,生活已经十分艰苦了,得到了这么大的财富,却愿意还给我,我真不知道该怎么报答你才好。”

周承砚此时吃饱喝足,看着丫鬟,不由得起了旁的心思,说道:“报答我是很容易,只是不知道你舍不舍得。”

丫鬟急切道:“你的恩情这么重,不仅救了我的命,还救了小姐和姑爷,只要是我有的,绝不会吝惜。”

周承砚笑道:“你看我都快二十了,还没有经历过男女之情,你若是有心,便满足了我吧。”

丫鬟突然羞红了脸,过一会儿才声如蚊呐道:“我现在还有要紧事,等我办完了事,明天中午,还在此处。”

到了第二天,周承砚特意去河里洗了澡和衣服,虽然面容清瘦,但也不失英气,丫鬟也如约而至,周承砚激动地上前搂抱,丫鬟并不抗拒,躺在草地上,用帕子盖住了自己的脸。

周承砚感觉有些好笑,说道:“你长得这么好看,我正要好好欣赏一下,为什么要把脸盖上,平白少了乐趣。”

青梅羞怯道:“这光天化日的,举头三尺有神明,咱们这么做,不怕被神灵瞧见么?”

周承砚如遭雷击,陡然想起父亲对自己的教诲,又羞又愧,急忙站起身来,将青梅也扶了起来:“举头三尺有神明,举头三尺有神明,我怎能如此混账,忘了父亲的教诲,险些犯下大错……”

周承砚嘴里念叨着,扭头就跑走了,“你每天中午都可以来这里,我会给你送饭吃。”青梅在后面叫到,周承砚似乎没听到一般,浑浑噩噩的离开了。

第二天,周承砚正在街上乞讨,忽有算命先生叫住他,说道:“这位小哥,我看你额头显露阴德纹,近日必有奇遇,可保后半生富贵荣华。”

周承砚只当是算命先生打趣自己,没好气的回道:“我乞讨度日,只要不饿死就谢天谢地了,怎么还敢说荣华富贵,你要是想要挂钱,那可是找错人了。”

周承砚说完便走,算命先生拦住他,说道:“老夫看相从来不会出错,你近日必然做了一件救人姓名的善事,所以才会有此福报,一月之内必有奇遇,到时候你再来付我挂钱。”

周承砚将信将疑,一连乞讨二十九天都入往常一样,到了最后一天,他气冲冲来到卦摊,说道:“先生之前的话莫不是消遣我,现在已经一个月了,什么事也没有发生,看我不掀了你的卦摊,叫你骗不了人。”

算命先生笑道:“这不是距离一月之期还有半天吗?我这卦摊就放在这不动,城东出现了紫气,必有贵人至,你现在就过去,到了晚上还没有奇遇,我这卦摊随你掀翻。”

周承砚于是来到了城东,正在行走时,忽然有一人拽住他的衣襟,惊疑喊道:“砚儿?”

周承砚抬头一看,竟然是自己的大伯周应麒,周应麒衣着华贵,拉着周承砚,鼻头酸涩,眼眶发热,道:“砚儿,我寻你几年,到今天才找到你,苦了你了孩子,快跟我回寓所去。”

大伯的寓所属实奢华,伯母也在,听说了周承砚的经历,也跟着心疼流泪,大伯流着泪说道:“当年你的父母去世,我也被奸臣所害,回去找你的时候已不见了,只好隐姓埋名,改做生意,这些年一边做贸易,一边找你,到今天终于如愿了。”

周应麒命人为周承砚梳洗,换上了一身干净的衣服,周承砚告诉了他算命先生的事,周应麒命人送去了十贯钱作为酬谢。

当周应麒询问周承砚的志向时,他回道:“父亲因为做官而受到牵连,我受他的教诲,自认为也无法再官场之中保存自身,而且学业也荒废了很多年,要不就跟着大伯经商吧。”

周应麒深以为然,于是教授他生意经,过了几年,周承砚的生意做得越来越大,大伯想为他说亲,被周承砚拒绝了,只说自己早有心仪之人,其实是放不下青梅。

只不过温家很早之前就搬家了,青梅也断了联系,伯父拗不过他,亲事也就耽搁了下来。

这一年周应麒家来了客人,是个当科进士叫赵思源的,因其父亲与周应麒有旧,且其父去世后,赵思源屡屡受到周应麒的照拂,此刻高中进士,又逢新婚,特意带着妻子前来拜谒。

周应麟喊来周承砚做陪,席间,周承砚瞧见赵思源的妻子身旁有一个婢女,粉面垂露,香肩似玉,长相酷似青梅,于是试探性的出口叫道:“青梅?”

青梅闻言难言心中激动,脱口而出:“举头三尺有神明。”

周承砚大喜,众人却不明所以,周承砚于是急忙起身,向众人解释了一番当初的事情,并标明自己心中所属即是青梅,恳请赵思源能够成全两人。

赵思源也当即离席,向周承砚深深的鞠了一躬,说道:“原来当初是你,青梅曾与我们说过,若不是你,我也没有办法进京赶考,更不可能考中进士,而我与内子也不可能在一起,你才是我们的恩人啊。”

赵思源的妻子赵温氏也站起身来,笑道:“我早就把青梅当做是亲妹妹一样了,喏,你的良人就在眼前,你可要好好报恩,别再怨我夫妇累你了。”说着就把青梅推到了周承砚面前。

周应麒十分欣慰,说道:“富贵儿郎拾金不昧不难做到,而你当时如此落魄,食不果腹,拾到这么贵重的东西却能够归还,在美色面前能够悬崖勒马,不愧与你父亲的教导啊,我即便死了,也能够坦然面对周家的祖先了。”

周应麒于是为周承砚和青梅举行婚礼,从此以后,周、赵两家亲如手足,这是后话了……

0 阅读:5

水冠三军谈民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